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下列制 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 举制 D.行省制 [第 2 题] (2011 上海单科。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第二讲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政治制度的演变Tag内容描述:<p>1、我的强化训练题 生成时间:2014.03.11 22:21:20 第 1 题 (2012 四川文综, 12, 易) 合理的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 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 举制 D.行省制 第 2 题 (2011 上海单科, 10, 易) 下面 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 A. B. C. D. 第 3 题 (2010 浙江文综, 16, 易) 科举制 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 确切 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曲一线科学备考 第 1 页 / 共 7 页 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p><p>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p><p>3、课时规范练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8广东佛山一模,25)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周亚夫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葬器并不能说明其愚昧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被人告发,不能说明监察制度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的是葬器,非武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推断周亚夫的儿。</p><p>4、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备考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点拨【历史点拨】1、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要求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尖锐。皇帝不断以分割事权,增加宰相名额等方式来分化宰相权力。伴随着相权的削弱,专制皇权日益加强向专制主义的顶峰不断迈进。2、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它以其自身的特点比较好的调节了地方和中央的矛盾,既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又为地方留有一定的权力便于地方的发展,其对现在仍有重大影响。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选官。</p><p>5、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 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皇权,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1、汉朝:,趋势,加强,(1)汉高祖: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病因诊断:汉高祖实行封国制,为后代留下隐患 对诊下药:分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给割据留 温床,2、唐朝的节度使。</p><p>6、恒谦教育研究院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5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议制度【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群臣的议政。</p><p>7、第二讲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 单项选择题1. (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2. (2019河北衡水中学)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p><p>8、第3、4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分封现象的延续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2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3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唐代“中书门下”机构的出现4宋代分割相权的措施5元朝设中书省的作用6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7唐宋对才德的推崇8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严防外戚干政9内阁对皇权的制约10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11中国古代增强司法审判公正性的措施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8广东潮州期中)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p><p>9、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一历史备课组【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堂导入】读图,汉朝、唐朝、明朝的上朝礼仪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的本质是什么?【自主学习,建构体系】1、名词解释: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2、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高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结果如何?汉武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效果怎样?(2)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削弱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3)北宋为避免唐末和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影响?(4)元朝加强中央集。</p><p>10、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及其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复习提问,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知识回顾,地方权力,中央权力,集中,集中,皇帝,君主专制,中 央 集 权,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上,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问题: 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1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及“郡国并立”的格局-郡(郡县制)国。</p><p>11、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年年必考,命题方式主要以文字史料为载体,选择微观场景考查政治制度的传承及发展,明确其消长的发展趋势。 2.从社会热点看,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性,在促进社会流动、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和构建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本讲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将会集中在汉唐和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选官制度的演变上,注重发掘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汉代的官僚体制 1.(2017课标全国。</p><p>12、第3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点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问题:汉初 ,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 ”。 (3)影响:王国越分越小, 得到加强。朝廷解决 问题的条件成熟。 2.宋朝 (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 。,郡国并行,推恩令,中央集权,匈奴边患,藩镇割据,中央集权,(2)措施 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 ,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 担任地方长。</p><p>1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时期: (1)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自己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目的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作用是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盛。 (2)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其成为决策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