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
课标解读本课是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的拓展课教学重点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学情分析同学前面已经学习了课标内的所有改革对改革已经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和知识储备对不同改革具备一定的分析对比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设这一综合探究课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教学
岳麓版选修一Tag内容描述:<p>1、第五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 汉,隋 朝,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1)拓跋族的兴起与南迁,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嘎仙洞的发现,(1)拓跋族的兴起与南迁,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315年,386年,439年,(2)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为孝文帝改革。</p><p>2、岳麓版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一中 刘庆亮 2007.10.20,提 纲 1、2007年山东高考情况简介 2、选修模块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选修一的九项改革课例展示,2007年山东省高考文综情况 (一)今年全国高考改革形势 1、考试内容: 从新、旧课程并存,到2007年四省新课标改革; 2、科目设置: 3+2、3+文(理)综、3+X+1模式并存;,(二)山东文综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分值240分。 2、第卷全部为必考题;第卷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3、第卷共25小题,每小题分值为4分,共100分;第卷分值为140分。</p><p>3、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遣隋使和遣唐使 1.条件 (1)地理: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公元67世纪,中国的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目的: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的发展。 3.过程: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 4.方式: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 5.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6.作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发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2)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 (3)改革派发动政变,建立新政权(政。</p><p>4、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1.确立 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瓦解,贵族制确立。 2.内容 1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从贵族中选出,任期10。</p><p>5、教学主题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 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 先后有管仲改革 魏文侯变法等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 教学重点 1 分析和理解商鞅变。</p><p>6、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栏目链接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1 问题 导致了积贫 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 范仲淹 的失败为。</p><p>7、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巧建结构 自学导引 一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 1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 1517年 土耳其人推翻了埃及的 王朝 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2 奥斯曼帝国派遣驻埃及省督叫 3 18世纪 埃及盛行 包税人在包税领地内享有 4 18世纪下半期 奥斯曼帝国日趋衰微 等西方国家展开了对埃及的争夺 2 埃及的 彼得 1 1805年 阿里迫使土耳其素丹任命他为埃及 建立起穆罕默德阿。</p><p>8、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巧建结构 自学导引 一 时代的呼唤 明朝中期以来 政治腐败 边防废弛 社会矛盾尖锐 内外交困 嘉靖年间 贵族反复南下劫掠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侵占澳门 阶级矛盾激化 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地主阶级改革派惊呼 元末之事可为殷鉴 除非 得磊落奇伟之士 大破常格 扫除廓清 不足以弥天下之患 答案 蒙古 葡萄牙 二 整顿吏治 1 措施 1 倡导 尊主权 提出治理天下须 悬法于众 2 为了提高。</p><p>9、自我检测 基础达标 1 明朝中期以来 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在 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 满洲贵族加强对明朝的攻势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政治腐败 赋役紊乱 财政困难 阶级矛盾激化 A B C D 解析 满洲贵族加强对明朝的攻势是在明末 答案 B 2 下列关于考成法的表述 正确的是 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 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保证新法畅通 规定 以钱谷为考成 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p><p>10、课标要求 1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2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材料2 司马迁说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可胜数 结合材料 概括商鞅变法的时代特征 材料1 材料3 春秋战国时期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 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 四处游说 讲学 极大的开阔了视野 促进了文化觉醒 一 背景 政治 文化 经济 宗法分封制崩溃。</p><p>11、课程标准 1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认识其特点 2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时代背景 社会大变革 政治 经济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 阶级 思想大解放 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井田制逐渐瓦解 土地私有产生 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探究1 商鞅为什么能在秦国推行变法 材料一 秦孝公元年 河山以东强国六 秦僻在雍州 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 夷狄遇之 民众。</p><p>1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 敕勒歌 北魏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 位于内蒙古中部 嘎仙洞岩画 嘉峪关魏晋墓葬砖画牧马图 嘉峪关墓葬砖画牛耕图 大鲜卑山嘎仙洞 386年 拓跋珪建立北魏 398年 拓跋珪定都平城 次年称帝 一 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孝。</p><p>13、历史选修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 彼得一世的改革 把握方向 17世纪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 当荷 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 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却继续发展 阻碍俄国的进步 当时俄国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土地为皇室 贵族 教会和国家所有 17世纪中叶 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 以上 农奴。</p><p>14、第15课 戊戌变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 甲午的震撼 1 中日战争的失败 甲午战争 一 甲午的震撼 1 中日战争的失败 2 马关条约 的签订思考 马关条约 及其影响 马关条约 日方保存的 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签名 李鸿章 伊藤博文 一 甲午的震撼 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 1 早期维新思想思考 代表人物及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一 甲午的震撼 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p><p>15、戊戌变法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变法的结果如何 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遗产 1898年初 康有为呈递 提出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一 百日新政 应召统筹全局折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 维持103天 史称 6月11日 9月21日 百日维新 开始时间及标志 戊戌变法的内容 1 假如你是农民。</p><p>16、北魏孝文帝改革 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最新考古已证实 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 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 1 北魏的崛起 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 内蒙 东晋时建立代国 为前秦吞并 崛起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 改国号魏 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山西。</p><p>17、温故而知新 1 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 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生产力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 什么事件标志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 3 这一运动的最终结局如何 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15课戊戌变法 定国是诏 课标要求 1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p><p>18、近代化的起航 日本明治维新 认识这个图片吗 三菱集团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是日本驰名世界的重工集团 在1868年前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船务公司 同样今日在国际上经济大国日本这个国家也与三菱当时的命运相似 它们的腾飞与一个改革密切相关 是什么样的改革能使得它们发生这样奇迹般的变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 回到那个年代去看一看 变革之前的日本一 幕府统治的衰亡 内忧 政治 幕藩统治 森严的等级。</p><p>19、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1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具体措施 认识其特点 2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司马迁说 春秋战国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可胜数 结合上节所学和材料思考 商鞅生活在一个怎样风的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政治 文化 经济 军事 周王室衰微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 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诸侯兼并 战争。</p><p>20、改革与革命一样 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古往今来 许多国家通过改革 不断发展 强大自身 如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如何才能在强国林立的当今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到历史中汲取智慧 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吧 为秦开帝业 前356 前338 第一幕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 商鞅其人 战国中期政治家 原名公孙鞅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又称卫鞅 他从小好学 热衷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