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上册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语文A版五年级教材上册16课——《清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带领学生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的丰功伟绩。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有效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孔子。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p>1、清贫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语文A版五年级教材上册16课清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本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清贫是篇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本单元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p><p>2、清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分叫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前预习:查找方志敏的资料,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找一找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教学过程:一引入:1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2课前我们都做了预习,那同学们谁来说下你。</p><p>3、美丽的“三潭印月”一、 说教材:美丽的“三潭印月”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课文,作者首先从杭州的西湖讲起,告诉人们在西湖的中央有一个引入注目的、人间仙境般的小岛,传说是苏轼发动百姓挖湖蓄水、筑堤筑岛而成。湖水深的地方还立塔做了标记。接着介绍三个石塔的别致造型。最后说明三潭印月名字的由来,并描绘了三潭印月天堂般的美景。文章很简短,但作者充分挖掘与三潭印月有关的如画的美景、如诗的意境、久远的历史、精巧的设计,使文章短而不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p><p>4、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p><p>5、黄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分析课文层次,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的丰功伟绩,了解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些神话传说。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在。</p><p>6、杨子荣借题发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诈、匪、惕、梭”4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作品对英雄杨子荣心理的描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孤胆英雄的赞美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课前谈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民英雄为共和国的建立前仆后继,与恶势力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来到1946年。</p><p>7、梅兰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梅兰芳资料,梅兰芳戏曲片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p><p>8、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用琅琅的读书声代替“满堂问”“满堂讲”;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朗读中张扬个性。我的成功之处。</p><p>9、黄 帝首先,这一课我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源。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同时,又在远古的传说中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到以黄帝、炎帝、尧舜禹为。</p><p>10、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注重思维训练,提升教育活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p><p>11、十年后的礼物十年后的礼物叙述的是大音乐家爱德华用一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实践了十年前的诺言。作为大音乐家能对一个素不相识的8岁小姑娘如此信守诺言,还有什么比它更珍贵呢?上完课后我静静地思索着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对照我自己的教学设想,我觉得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我根据文章的结构安排,情节描述理出一条教学主线-以达格妮参加音乐会时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教学中,我紧扣文中表达达格妮心情的句子来组织教学,我请学生找出描写达格妮收到礼物时的心情的句子,八岁的达格妮期待礼物过。</p><p>12、诗词三首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的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p><p>13、简介背景 拓展知识,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这部小说写宋江等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下,被迫在梁山泊聚义反抗的故事,武松是这部书中的英雄人物之一。,景阳冈,在山东阳谷县城东公里处,传说这里古木参天,荒草无涯,是虎狼藏身,野兽出没的地方。清代末年在山冈修建了“山神庙”,庙内有武松打虎的塑像。,武松打虎,29,文言词 现在词 大虫 (。</p><p>14、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简介,柳公权( 778865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p><p>15、古代最有名的老师?被尊为“万岁教师”吗?谁?能谈谈你对他的理解吗?孔子,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有三千个门徒,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个。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生于名冢,字仲尼,鲁。他是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孔子是儒家孔子,他在鲁国做官,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收集大众说教,由此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儒家。孔子(公元前55。</p><p>16、古代最有名的老师,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的是谁?,你知道吗 ?,21、孔 子,了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世人又称他为“孔二”,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shu)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p><p>17、26、天 窗,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北关小学,乡下的房子,北关小学,侧墙上:木板窗,北关小学,屋顶:天窗,北关小学,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著名小说家、文学批评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