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编号:16080718]
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
A、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道理。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第3课 桃花心木。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教学重点。★《卖火柴的小女孩》。(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
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Tag内容描述:<p>1、两小儿辩日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2)选出正确的翻译 孔子不能决也A、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2)选出正确的翻译 孔子不能决也A、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二、阅读训练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p><p>2、3、桃花心木学习内容:3、桃花心木学习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道理。学习重难点:.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课时安排: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绝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得。</p><p>3、第3课 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教学难点: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道理。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1教师动情地讲述。</p><p>4、四)第四单元重点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1、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2、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头)。3、重点问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p><p>5、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先生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十五(农历1月15)、端午节(农历5月5)、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中秋节(农历8月15)、重阳节(农历9月9)、腊八(农历12月8)、除夕(农历12月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