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统的药物
1.抗凝药 2.抗血小板药 3.纤维蛋白溶解药 4. 促凝血药 1. 抗贫血药 2. 促白细胞增生药 3. 扩充血容量的药物。抗血小板药。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第31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 抗贫血药 血容量扩充药。第1节 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
造血系统的药物Tag内容描述:<p>1、第 29 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the blood- forming organs 大连医科大学 李 淑 媛 key concept 概 述 常 用 药 物 复 习 思 考 题 抗凝血药 抗血小板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促凝血药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 血容量扩充药 基本概念常用药物 右旋糖酐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常用药物 常用药物 常用药物 常用药物 血液是机体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血液 在血管内保持液态流动、血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稳定, 以及血容量的维持是正常发挥血液生理功能的重要条 件。血液流动性能或造血功能的改。</p><p>2、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Drugs Affecting Blood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1,1抗凝药 2抗血小板药 3纤维蛋白溶解药 4. 促凝血药 1. 抗贫血药 2. 促白细胞增生药 3. 扩充血容量的药物,2,抗凝-促凝,血液组成成分&血容量,凝血机制,纤溶酶原,(+),纤溶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u-PA),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溶解机制,Jay Mclean , 1916 John Hopkins University,第一节 抗凝血药,粘多糖硫酸酯,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3.抗动脉粥样 硬化作用,4.抗炎作用,5.。</p><p>3、第 29 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the blood-forming organs 大连医科大学 李 淑 媛,目录,key concept,概 述,常 用 药 物,复 习 思 考 题,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促凝血药,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血容量扩充药,基本概念,常用药物,右旋糖酐,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常用药物,常用药物,血液是机体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液态流动、血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稳定,以及血容量的维持是正常发挥血液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动性能或造血功能的。</p><p>4、第31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 抗贫血药 血容量扩充药,第1节 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血液凝固的机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抗凝血药 抗血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促凝血药,一、血液凝固的机制,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2条途径,12种凝血因子等 内源性凝血系统(intrinsic system):从因子与损伤血管所暴露的带负电荷的胶原表面粘附,在HMWK参与下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a开始 外源性凝血系统(extrinsic system):由损伤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III)参与,由VII 开始 共同通。</p><p>5、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1,一、抗贫血药 Anemia:循环血液中的 RBC数量和Hb浓度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标准时引起的症状(颜面苍白、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倦怠、疲劳、困倦、头痛、眩晕、运动时气短心慌;严重时出现浮肿)。 正常RBC数量: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正常Hb量: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第三节 抗贫血药,2,Hb100gL,Hb110gL,Hb120gL,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贫血的定义,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p><p>6、第二十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抗凝系统,包括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 蛋白质C(protein C,又称为抗凝蛋白C) AT 合成部位:肝脏细胞,肺、脾、肾、心、肠、脑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具有合成AT的能力。 机制:AT结构中含有精氨酸残基作用于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a、a、a 、a和a 形成1:1复合物凝血因子失活抗凝作用。,纤溶酶原,纤溶酶,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精确动态平衡,第一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抗凝血药是指能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 防止。</p><p>7、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1,一、抗贫血药 Anemia:循环血液中的 RBC数量和Hb浓度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标准时引起的症状(颜面苍白、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倦怠、疲劳、困倦、头痛、眩晕、运动时气短心慌;严重时出现浮肿)。 正常RBC数量: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正常Hb量: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第三节 抗贫血药,2,Hb100gL,Hb110gL,Hb120gL,3,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贫血的定义,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p><p>8、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二十九章,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and the blood-forming organs,一、 抗凝血药,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12个,前激肽释放酶(Pre-K),激肽释放酶(Ka),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血小板磷脂(PL或 PF3),抗凝血药是一类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而阻止血 液凝固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血过程:三阶段,肝素 heparin, 由D-葡糖胺、L-艾杜糖醛酸及D-葡糖醛酸交替组成的 粘多糖硫 酸酯,呈强酸性,带有大量阴电荷,与其抗。</p><p>9、第22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2012.10,第2节 抗凝血药,防止纤维蛋白形成:肝素、双香豆素、枸橼酸钠、草酸钾、水蛭素 促纤维蛋白溶解:尿激酶、链激酶、t-PA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潘生丁(双嘧达莫),枸橼酸钠、草酸钾 结合血中Ca2+,用于体外抗凝,一、体外抗凝药,第1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种类、来源】 VitK1:存在于绿叶植物或谷物中 VitK2:肠道细菌合成 脂溶性高,需胆汁协助吸收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高,不需胆汁协助吸收,【作用】 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 【用途】 用于VitK缺乏或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 【Vit。</p><p>10、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Drugsaffectingthebloodanditscomposition),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血药,溶栓药,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抗a活性。,LMW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