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第四讲 柳永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 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教学难点与重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州 望海潮 一 柳永生平 柳永 约987年 约1053年 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 人 北宋。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Tag内容描述:<p>1、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 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早期诗歌与音乐 舞蹈相互融合 后来独立自成一体 在中国古代 诗和歌有别 诗供朗诵 歌是歌唱的 现在诗和。</p><p>2、第六讲 秦观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秦观凄凉身世与词的创作 了解秦词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与重点 秦观词的艺术特征 教学内容 鹊桥仙 踏莎行 满庭芳 一 秦观生平 秦观 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 与黄庭坚 张耒 晁补之合。</p><p>3、古歌谣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古歌谣的基本特点 2 了解者两首古歌谣的主要内容 欣赏古歌谣中的 天民 思想 3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 背诵第一首诗 教学内容 最早的诗歌应当是流传于众口的谣谚 代表民众的意愿与智慧 。</p><p>4、毛诗序 教学目的 解读毛诗序 了解诗歌情感特质和毛氏对 诗经 的解读 教学内容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 诗经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 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实际上是文学的。</p><p>5、第二讲 二晏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二晏词创作基本情况与艺术风格 把握部分重要作品 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晏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晏殊 浣溪沙 蝶恋花 破阵子 晏几道 鹧鸪天 临江仙 一 晏殊与晏几道 晏殊 991 1055。</p><p>6、第四讲 柳永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 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教学难点与重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州 望海潮 一 柳永生平 柳永 约987年 约1053年 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 人 北宋。</p><p>7、第八讲 李清照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与艺术成就 了解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性 教学内容 如梦令 碎花阴 声声慢 永遇乐 一 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工诗善文 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p><p>8、先秦两汉诗概述 二 教学目的 1 了解先秦两汉诗发展情况 2 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三 汉代乐府民歌 题解 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 即音乐 府 即官府 汉代将乐府合乐的曲辞称为 歌诗 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p><p>9、先秦两汉诗概述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先秦两汉诗发展情况 2 了解 诗经 楚辞 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一 诗经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分类是 韵文 和 散文 两类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协韵 句式是否整齐 在先秦 韵文 中最突出成就。</p><p>10、第五讲 苏轼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苏轼的伟大人格 了解苏轼词创作内容的复杂性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苏轼词风格多样性 教学内容 江城子 水调歌头 水龙吟 一 苏轼生平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p><p>11、第三讲 欧阳修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欧阳修词的创作情况与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与重点 欧阳修文学创作的多重人格 教学内容 踏莎行 蝶恋花 一 欧阳修 欧阳修 1007 1072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号 六一居士 汉族 吉州永丰 。</p><p>12、第一讲 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 了解词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婉约为词的正宗 教学内容 一 词的起源 二 词的性质 一 词的起源与发展 词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 形。</p>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相关DOC文档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6讲 秦观词鉴赏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2《古歌谣》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2讲 二晏词鉴赏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4讲 柳永词鉴赏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8讲 李清照词鉴赏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5讲 苏轼词鉴赏教案.doc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3讲 欧阳修词鉴赏教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