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编号:21144559]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第四讲 柳永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 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教学难点与重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州 望海潮 一 柳永生平 柳永 约987年 约1053年 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 人 北宋。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Tag内容描述:<p>1、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诗歌起源及诗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 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早期诗歌与音乐 舞蹈相互融合 后来独立自成一体 在中国古代 诗和歌有别 诗供朗诵 歌是歌唱的 现在诗和。</p><p>2、第六讲 秦观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秦观凄凉身世与词的创作 了解秦词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与重点 秦观词的艺术特征 教学内容 鹊桥仙 踏莎行 满庭芳 一 秦观生平 秦观 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 与黄庭坚 张耒 晁补之合。</p><p>3、古歌谣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古歌谣的基本特点 2 了解者两首古歌谣的主要内容 欣赏古歌谣中的 天民 思想 3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 背诵第一首诗 教学内容 最早的诗歌应当是流传于众口的谣谚 代表民众的意愿与智慧 。</p><p>4、毛诗序 教学目的 解读毛诗序 了解诗歌情感特质和毛氏对 诗经 的解读 教学内容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 诗经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 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实际上是文学的。</p><p>5、第二讲 二晏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二晏词创作基本情况与艺术风格 把握部分重要作品 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晏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晏殊 浣溪沙 蝶恋花 破阵子 晏几道 鹧鸪天 临江仙 一 晏殊与晏几道 晏殊 991 1055。</p><p>6、第四讲 柳永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 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教学难点与重点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州 望海潮 一 柳永生平 柳永 约987年 约1053年 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 人 北宋。</p><p>7、第八讲 李清照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与艺术成就 了解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性 教学内容 如梦令 碎花阴 声声慢 永遇乐 一 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工诗善文 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p><p>8、先秦两汉诗概述 二 教学目的 1 了解先秦两汉诗发展情况 2 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三 汉代乐府民歌 题解 乐府本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 即音乐 府 即官府 汉代将乐府合乐的曲辞称为 歌诗 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p><p>9、先秦两汉诗概述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先秦两汉诗发展情况 2 了解 诗经 楚辞 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一 诗经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分类是 韵文 和 散文 两类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协韵 句式是否整齐 在先秦 韵文 中最突出成就。</p><p>10、第五讲 苏轼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苏轼的伟大人格 了解苏轼词创作内容的复杂性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苏轼词风格多样性 教学内容 江城子 水调歌头 水龙吟 一 苏轼生平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p><p>11、第三讲 欧阳修词鉴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欧阳修词的创作情况与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与重点 欧阳修文学创作的多重人格 教学内容 踏莎行 蝶恋花 一 欧阳修 欧阳修 1007 1072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号 六一居士 汉族 吉州永丰 。</p><p>12、第一讲 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 了解词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婉约为词的正宗 教学内容 一 词的起源 二 词的性质 一 词的起源与发展 词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 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