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doc_第1页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doc_第2页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先秦诗歌赏析 3《毛诗序》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诗序教学目的 解读毛诗序,了解诗歌情感特质和毛氏对诗经的解读教学内容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尚书虞书舜典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此可见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触到诗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关于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在儒林传中还是只说: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均未指明毛公的名字。后来从郑玄到三国时吴人陆机,又相继传出有鲁人毛亨为大毛公,赵人毛苌为小毛公,皆在汉初先后治诗。至于诗序,则有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说法。一直到清代,就呈众人各持一辞争执不下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成。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序文一开始就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不仅是承传了先秦以来所认识到的诗歌是心志、怀抱等理性表现,而且阐明了理性表现要靠情感的萌动。固然心志用语言表现出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进一步指出了诗歌在情感的强烈抒发过程中所创造的审美属性,以及由艺术美而引起的巨大感染力。应该说,毛诗序以上对诗经情感特质的论述,除了因为当时诗歌创作尚未从附属于音乐舞蹈的初始状态独立出来,成为自觉的语言艺术,故而表现出的混于乐、舞的局限性之外,就其本质而言,已经接近了文学自觉时期的诗歌理论。这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对后世诗论影响极大,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关于诗缘情以绮靡的缘情说理论就始于此。但是,毛诗序以上对诗歌情感特质开创性的论述,在下面评议所谓诗经的六义四始时,却又陷进了先秦儒家诗教所论只能为礼义政教服务的怪圈中,而出现了矛盾和谬误。这段全文如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情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个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这里所说的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出了这一结论,提出要发乎情,止乎礼义.于是便背离了前面所论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广泛包容性,而退化为情感必须规范于人为的属于意识形态的礼义之内,失去了热情活跃富于创造力的自由驰骋,成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因此,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这情就不再允许是真正属于本性的情,而变为虚假的投合统治者专制口味的情;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就成为诗歌创作唯一的目的和归宿,并且刺时,也一定要主文而谲谏,闪烁其词、婉转委曲。总之,一切又回到了春秋后期孔子“思无邪、温柔敦厚”的诗教中,前面情感论所放出的光芒也就开始暗淡了。正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所尖锐批评的:如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强以无邪,既非人志。许自由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乎。因此,在论述六义四始时,只涉及了与为王政教化服务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四始:风、大雅、小雅、颂,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则只字未提。这样就又为后世俗儒完全屏弃情感,力主先秦落后的言志说打开了方便之门。综上所述,毛诗序实际上是文学批评上的真知灼见与谬误保乃为其训。(卫)宏以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又提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