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小结。人的眼睛属于( B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2.下列各项是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卷A卷。1. (1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第一章 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概念:2、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都开始于观察。二、实验和观察1、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2、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会下沉;往烧杯里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并最终漂浮;如果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加速。</p><p>2、第一章第一章 单元测试题单元测试题 满分:满分:100 分分 时间:时间:90 分钟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25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们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得到好成绩 2、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 A、2.4 微米 B、2.4 毫米 C、2.4 厘米 D、2.4 分米 3、一位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 ) A、0.5 吨 B、5107毫克 C、5103克 D、500 千克 4、下列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5、下列说。</p><p>3、1 浙江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江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二章:观察生物 2.12.1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2、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 两点要强调。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课见、一些动植物实物。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存在地。</p><p>4、第 二节 常见的动物 你会将它们进行分类吗? 形状不同 颜色不同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有 万种,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研究它们,我们需要对它 们进行 。 125 分类 你能对以下动物进行分类吗? 水生动物陆生动物 有羽毛动物 无羽毛动物 有翅膀动物 无翅膀动物 会飞动物 不会飞动物 会游泳动物 不会游泳动物 有足动物 无足动物 无鳞片动物 有鳞片动物 分类的依据 物体的特征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什么是分类? 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 一起的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 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仔细的观 察。</p><p>5、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p><p>6、初中科学七(上)期中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 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 观察B. 实验C. 调查D. 阅读2. 下图的哪种动物是卵生,用鳃呼吸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A. 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B. 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C. 随意引进外来物种D. 对自然保护区随意开发4. 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p><p>7、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科 学考生须知: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A冰雪消融 B云开雾散 C燃放烟花 D吹肥皂泡3. 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p><p>8、第一章 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 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p><p>9、第二章 观察生物 习 题 精 讲 科 学 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2课时 观察蜗牛 1放大镜的主要结构是__ __,看到的是 __ __的__ __像。使用方法:一只 手拿着放大镜靠着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着要观 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以获得 大而清晰的图像。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可以同时移动头部和放大镜。 凸透镜 放大正立的 2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以一些植 物幼嫩的茎叶为食,是农业__ __虫。蜗牛体外 有__ __,头部有__ __,腹部 有 __ __,是蜗牛的__ __器官,其内有 足腺,能分泌__ __,。</p><p>10、实验一 1. 用放大镜观察一块 方糖,看到了什么? 看到一大块蔗糖 2. 将方糖碾碎,再 用放大镜 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看到蔗糖的小颗粒 3. 将碾碎的方糖溶入水中,用放 大镜观察,还能看到蔗糖吗? 看不到蔗糖的小颗粒 蔗糖在水中消失、不存在了吗? 既然蔗糖还在水里,为什么看 不到了呢? 蔗糖以一种更小的微粒分散在水中了 怎样证明? 用放大镜看到的蔗糖小颗粒是 构成蔗糖的最小微粒吗? 这些粉末状的小颗粒在水中可 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即使用放大 镜也看不到,我们把这些微粒叫做 分 子 。 蔗糖 是由 构成的 水 分子 蔗糖 分子 酒精。</p><p>11、太 阳 和 月 球 太阳是地球最重 要的近邻,你了解多 少?你能描述一下吗 ? 绿色太阳 太阳的年龄 约为45亿岁,正 处在它一生中的 中年时期。作为 太阳系的中心, 地球上所有生物 的生长都直接或 间接地需要它所 提供的光和热。 这是太阳在紫外 线波段的照片。 摄于1996年。 太阳( Sun) 在浩瀚的 宇宙中,太阳 谈不上有什么 特殊性。组成 银河系的有大 约两千亿颗恒 星,而太阳只 是其中中等大 小的一颗。但 对太阳系而言 ,太阳则是一 个有着巨大影 响并占支配地 位的天体。 数字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Star);它是一颗自。</p><p>12、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第一章 科学入门第一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p><p>13、第1章 科学入门 读数材料1科学并不神秘1.1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2观察与实验2.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3.3刻度尺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3.4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着被测物体。。</p><p>14、甘蔗 蔗糖 水 蔗糖和水等物质是由什 么构成的呢? 甘蔗汁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蔗糖,你看到了什么? 2、将方形蔗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你又 看到了什么? 3、将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再用放大镜观察, 你还能看到蔗糖吗?蔗糖是否消失? 原来这些小颗粒在水中可以被 分成更小的微粒,即使用普通显 微镜也看不到,我们把这些微粒 叫做 分 子。 1、蔗糖是否消失了?怎样证明呢? 2、既然蔗糖还在水里,为什么看不到了呢? 氧气由 构成 酒精由 构成 水由 构成水分子 酒精分子 氧气分子 物质由分子构成 以后的学习将知道有些物质不。</p><p>15、科学入门提优训练【重难点梳理一】科学是怎样一门学科?怎样学好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的学科。生命科学、成功登陆月球、青霉素的发现等说明科学技术改变了 ,同时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了 影响,如环境污染、核泄漏。2、 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学好科学的秘诀:仔细 ,积极 ,认真思 。【重难点梳理二】实验基本操作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 。2、观察从方法上可以将。</p><p>16、第2章 观察生物 章末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江苏盐城)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2.(2014浙江温州)今年我市渔民从海水中捕获一体型较大的脊椎动物,该动物具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和卵生等特点,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A.哺乳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3.下列现象属于生长的是( )A.蘑菇从小长到大 B.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 C.植物落叶 D.人体排汗4.(2013江苏盐城)下图是光学。</p><p>17、浙教版(新)七年级上册科学物理部分一、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学习科学的方法: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测 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二、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1毫米=103微米 1微米=103纳米2、长度。</p>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相关PPT文档
2018年秋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课件第3章第3节_组成地壳的岩石_共21张
2012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二课时)课件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习题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ppt
2013年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课件1浙教版.ppt
2014秋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课件1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相关DOC文档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全册.doc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 全册精品.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章)课件
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1).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新教材).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doc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doc
科学入门复习 新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单元测试题.doc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分解.doc
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doc
2018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地震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5节熔化与凝固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7升华与凝华1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2节质量的测量1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沸腾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蒸发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3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7升华与凝华2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2.5常见的植物教案1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4.5熔化与凝固5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2.2细胞教案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1新版浙教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