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造成皮肤深部以使受伤者出血的 皮肤损伤。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Tag内容描述:<p>1、职业防护 针刺伤的防范与处理,内分泌科 杨杰华,内容Content,一、针刺伤的概念及危害 二、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三、针刺伤的防护及针刺伤处理流程,定 义,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锐器刺伤的危害,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锐器刺伤的危。</p><p>2、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定 义,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致感染性疾病 传播的几率: HBV 6.0-30.0% HCV 0.4- 6.0% HIV 0.25-0.4%,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432 名实习护士在 10 个月实习期间共发生了2 756 次锐器损伤,平均每人发生6. 4 次。其中发生针刺伤1 111 次,平均每人发生2. 6 次; 发生过锐器伤的403 名, 占93.13 %;受伤次数在2 次。</p><p>3、针刺伤的防护和处理,一、针刺伤(NSI),1.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由针头所引起的损伤。如:皮下针、抽血针、静脉留置针和连接静脉输液系统的连接针。,2.护士发生针刺伤 现状,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 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每年全世界约有10万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3.,4.针刺伤的发生环节,(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给患者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时); (3)针头用完盖帽时; (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p><p>4、关爱天使 远离针刺伤,妇产科,内 容 提 要,一、针刺伤的定义及危害 二、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三、针刺伤的防护原则 四、现场处理措施 五、针刺伤处理原则,定 义,针刺伤 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 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 意外伤,造成皮肤深部以使受伤者出血的 皮肤损伤。最常见的是注射器针刺伤,在 针刺伤中其中80%是注射器用后至丢弃的 过程中,而污染的针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 肝、丙肝、艾滋等的重要途径。,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p><p>5、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博兴县人民医院,定 义,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一、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通常包括: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 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等。 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p><p>6、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 祝湘 定义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 缝针 各种穿刺针 手术刀 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 护理及科学实验。</p><p>7、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定 义,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2,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致感染性疾病 传播的几率: HBV 6.0-30.0% HCV 0.4- 6.0% HIV 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