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考点一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 《水经注》 《齐民要术》。
政权分立与民族Tag内容描述:<p>1、0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国家分裂)与统一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国家分裂)与统一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从直观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的交替发展中最终走向统一的,多次交 替过程的实现,都使国家统一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充分,因此,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2)自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的局面。战国时期的分裂走 向秦的统。</p><p>2、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环节一 认识课标1、知道淝水之战的概括,了解这一战役的特点和影响。2、掌握北魏的建立、北魏孝文帝改革与黄河流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3、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环节二 自主预习1、淝水之战前秦建立后,与南方的 形成对峙的局面。383年, 率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双方在 展开决战。结果晋军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 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2、北魏孝文。</p><p>3、课时训练(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单项选择题1.2018聊城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2018东营 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3.改编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使三国的分裂局面走向“合”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西晋的统一C.汉武帝的大一统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改编题 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内迁。</p><p>4、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场决战是()A桂陵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魏国220年曹操洛阳魏国220。</p><p>5、课后练习(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1. 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220年曹丕称帝。()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族官制、律令,此举促进了民族交融。()二、综合题4.2018盐城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冉耕字伯牛。</p><p>6、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材P78P81,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了解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2理解北人南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点:八王之乱。难点:人口迁徙所起的作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那么三国鼎立中,你认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什么?估计学生会回答:魏国。因为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三国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p><p>7、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 点 聚 焦,考点一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考点二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三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真题探源,D,D,A。</p><p>8、第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单项选择1.据史书记载:“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文中的“帝”是指()A. 马马昭B. 司马炎C. 刘渊D. 苻坚2.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西晋从此衰落。西晋从此衰落这主要是指()A.司马炎篡夺了帝位B.出现了“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失利D.大批人才逃往江南3.2018黄石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p><p>9、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 右图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战争(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破釜沉舟投鞭断流揭竿而起风声鹤唳A. B. C. D.3.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4.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5.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p><p>10、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C)A.刘备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D)A.刘表B.孙权C.刘备D.袁绍3.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A)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4.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A.“挟天子以令诸侯”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D.官渡之战,打败袁。</p><p>11、第三单元中考真题演练考点一 三国鼎立命题角度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2016烟台中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16莱芜中考)下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处的国名及建立者分别为( )A魏国,曹操 B魏国,曹丕C吴国,孙权 D蜀国,刘备考点二 江南地区的开发命题角度开发的原因及影响3(2017烟台中考)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p><p>12、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滨州真题演练考点一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命题角度开发的原因及影响1(2018滨州中考)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2(2016滨州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纸币“交子。</p><p>13、第三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试要求主题 标准要求 内容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级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南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水经注齐民要术 级 江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果。</p><p>14、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D)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C)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3.(2018灵宝)下图反映的著名战役是(D)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A)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D.氐族5.为了。</p><p>15、主题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8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 B孙权C诸葛亮 D曹操2(2018青岛中考)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牧野之战 长平之战赤壁之战 涿鹿之战A BC D3(2018无锡中考)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A蜀、吴、魏 B魏、蜀、吴C魏、吴、蜀 D吴、魏、蜀。</p><p>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江西真题演练命题角度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1(2014江西中考)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C南朝与北朝 D北宋与南宋命题角度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2(2018江西中考节选)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如下图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哪两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参考答案1C2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顺。</p><p>17、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018年是赤壁之战1810周年,三国鼎立五年未考 RJ: 七上P102106,西晋与南北朝五年未考 RJ:P108,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五年未考RJ: 七上P10811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五年未考 RJ:七上P114116,【关联速查】 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P22)、唐与吐蕃的交往(P25)、回族形成(P28)、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P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7),1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p><p>18、第16课 三国鼎立班级 姓名 【自主学习】一、官渡之战1.背景: 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经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2.双方: 和 。曹操势力的壮大:在政治上,曹操把 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 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袁绍占据地点: 。实力: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3.经过: 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4.影响:为以后 打下基础。二、赤壁之战1.时间、目的。</p><p>19、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教学难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材料式导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曹。</p><p>20、第16课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 1.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难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1.官渡之战:_____年,_____和_____在_____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