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思路课件
弥漫性实质性肺病 诊治思路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治疗指南 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四大疾病谱 n 感染性疾病 (包括结核 )、支气 -肺肿瘤性 疾病、气流阻塞性疾病 (包括 COPD和哮喘 )和肺间质性疾病 (ILD)。弥漫性实质性肺病诊治思路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治疗指南。发热待查诊治思路。
诊治思路课件Tag内容描述:<p>1、弥漫性实质性肺病 诊治思路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治疗指南 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四大疾病谱 n 感染性疾病 (包括结核 )、支气 -肺肿瘤性 疾病、气流阻塞性疾病 (包括 COPD和哮喘 )和肺间质性疾病 (ILD)。 n 前三者的临床诊断已基本解决,而 ILD在 诊断与治疗方面尚存在问题,该类疾病 有很强的致纤维化倾向,贻误早期诊断 ,常可致不可逆后果 肺实质 n 肺实质:各级支 气管和肺泡结构 肺间质 n 肺泡细胞基底膜与肺泡毛细血管周围间隙(间 质腔)及其中的细胞与结缔组织等 n 由肺泡、肺毛细血管和间质腔组成。电镜下肺 泡由两种不同的肺泡。</p><p>2、弥漫性实质性肺病诊治思路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治疗指南,天津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四大疾病谱,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支气-肺肿瘤性疾病、气流阻塞性疾病(包括COPD和哮喘)和肺间质性疾病(ILD)。 前三者的临床诊断已基本解决,而ILD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尚存在问题,该类疾病有很强的致纤维化倾向,贻误早期诊断,常可致不可逆后果,肺实质,肺实质: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肺间质,肺泡细胞基底膜与肺泡毛细血管周围间隙(间质腔)及其中的细胞与结缔组织等 由肺泡、肺毛细血管和间质腔组成。电镜下肺泡由两种不同的肺泡细胞组。</p><p>3、风湿性疾病的 诊治思路,高 冠 民 郑州大学一附院肾病风湿科,2019/3/15,2,要掌握的内容,风湿性疾病的概念 风湿疾病的特点 诊断思路 治疗策略,Rheumatism,Rheuma风湿 痹症 Rheumatic disease风湿性疾病 Collagen Vascular Disease胶原血管病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结缔组织病 Auto-immune disease自身免疫病,什么是风湿性疾病,骨内科: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肌腱、韧带等)的疾病。,不只是风湿类风湿,2019/3/15,5,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p><p>4、河南风湿病医院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风湿病诊疗思路(一) -概论,娄玉钤,“风湿病”名称的历史渊源 风湿病的概念 风湿病的分类及常见病种 中医治疗风湿病临床思维,一、“风湿病”名称的历史渊源 “风湿病”也称“痹病”“痹证”,都是中医名词,其意义相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蜂起时期的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东汉末年临床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后世医家使用“痹”或“风湿”者皆有之,但用“痹”者多(大医者大儒)。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显而易见。,公元前4。</p><p>5、慢性肾脏病诊治思路,叶琼,内容,流行病学和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思路 治疗,内容,流行病学和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思路 治疗,流行病学,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CKD总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患者。受访者中,eGFR60 ml/min/1.73m2和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9.4%。随着年龄增长,CKD患病率逐渐升高。 近20年来慢性肾衰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五位至第九位,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 全球有超过 5亿人口 、 每 10人中就有 1 人患有肾脏疾病 , 每年死于。</p><p>6、风湿性疾病的诊治思路,高冠民郑州大学一附院风湿科,.,内容,风湿性疾病的概念风湿性疾病的特点诊断思路治疗策略,Rheumatism,Rheuma风湿痹症Rheumaticdisease风湿性疾病CollagenVascularDisease胶原血管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结缔组织病Auto-immunedisease自身免疫病,什么是风湿性疾病,骨内科: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p><p>7、发热待查诊治思路,发热对人类的威胁由来已久,人类有三大敌人:发热、洪荒及战争,其中发热为三敌之首。 威廉姆奥斯勒 Humanity has but three great enemies: fever, famine and war; of these by far the greatest, by far the most terrible is fever Sir William Osler, 1896,发热待查,最能考验医生的智慧和功底 需要 扎实的基础理论 多学科协作精神 灵活的临床处置 丰富的临床经验 过人的胆识 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 ,发热待查概念历史沿革,反复发热超过38.3度,持续3周以上,其中1周为住院检查,仍病因不明,反复发热超过38.3度,持续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