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管理观察ManagementObserver总第605期第6期2016年2月下旬出版34浅谈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胡育梅(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62)摘要: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过了多次变革,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再到魏晋时期的屯田制,占田制,再到唐朝均田制的完善,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Tag内容描述:<p>1、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的基本形态 导 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变化,其形式主要有两种:国有制和私有制。商 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土地 私有制过渡,并且延续了2000多年。这期间,土 地兼并和反兼并的斗争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 要斗争之一。政府的抑制兼并及农民反抗兼并的 斗争,最终导致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弱,及 租佃关系的产生。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古代 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及其演变情况。 一、废井田,开阡陌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学思之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p><p>2、课时规范练19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2018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检测,24)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答案B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故A项错误;由材料“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p><p>3、第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一、西周的井田制1、性质: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在西周统治时期,为巩固政权,他们在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井田制是周代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土地属奴隶制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在名义上都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和臣下,让他们世代享用,但不得买卖和转让,还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赋税。因为田与田之间有完整的灌溉系统和道路系统,如同井字,故称“井田”。2、基本原则:土地归奴隶制国家所有,不准私人转让或交换。井田制的瓦解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崩溃。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商。</p><p>4、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温故知新:小孙同学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农耕文明”为题写了一段文字,可其中至少有5个地方写错了,你能为他改正吗?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的差异,形成了南方以种植粟、北方以种植稻和黍为主的格局。黄帝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我国农耕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李冰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知识体系梳理一、原始社会。</p><p>5、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常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属于生产力方面的发展,故答案为B。答案:B2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国有 B土地集体所有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3黄宗羲在。</p><p>6、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常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属于生产力方面的发展,故答案为B。答案:B2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国有 B土地集体所有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3黄宗羲在。</p><p>7、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概括中国传统农业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是其演变的根本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适当。</p><p>8、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井田,开阡陌: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3.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p><p>9、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前言: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衰替。1: 夏商周时期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性质公有).周王把土地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兵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内容)。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由来)。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在井田上是成千上万的庶人一同耕作。井田制在一定。</p><p>10、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2注意比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区别。3通过图示法理解我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知识点一废井田,开阡陌演变井田制在__________已经出现,西周盛行,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性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义的________土地所有制特点“________”实际上为贵族所占用,“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瓦解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p><p>11、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土地所有制形式及经营方式。【探究学习】一、土地私有制度从何而来?井田制【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第一目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合作探究】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p><p>12、第25讲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2016全国卷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干扰项是B项,一个时代的图片不能体现“不断发展”,故排除该项。2(2016全国卷2。</p><p>1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知识梳理:一、 土地所有制演变1、 井田制(1) 背景:政治上,______的出现,______的分化,_____保留。经济上,土地公有制遭破坏。(2) 出现:______时期。(3) 内容:所有权上,名义为____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公田”:贵族占有,由_________集体耕种。“私田”:村社成员的________,只有_________(4) 瓦解:春秋时期开始崩溃。A、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各国的________B、表现:______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________;公田与私田的界限被打破,一律按__________收税。____。</p><p>14、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二、土地经营方式,一土地所有制形式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商周时期:井田制 3. 春秋时期: 井田制瓦解,私有制逐步确立 4战国以来:私有制发展,1)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怎样看待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1.性质:,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p><p>15、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016年3月,岳麓版 必修二第2课,说课流程,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说教材,教材地位,1,2,3,教 学 目 标,教 学 重 难 点,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习土地制度是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的基础。,教材地位,教学目标,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明白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p><p>16、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井田制-内容(公田和私田),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学思之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你知道诗经中的这句话的 意思吗?,即天子对天下的土地拥有所有 权。商、周时期,所有土地均归国王所有,这称 为土地国有制。,什么是井田制?“公田”和“私田”是怎么回事?,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 济基础。这里说的“国有”实际上是一种国王为代 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由贵族占有;“私 田”,是农夫的份田。两者均只 有使用权而无所。</p><p>17、重点: 1、井田制 2、土地兼并的危害 3、租佃关系变化,1、我国古代的井田制是如何逐步瓦解的? 2、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些?土地兼并有什么危害? 3、租佃关系是如何日益普遍化的?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导 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其形式主要有两种:国有 制和私有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在春秋战国 时期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过渡,并且延续了2000多 年。土地兼并和反兼并的斗争一直是中国古代社 会的主要斗争之一。政府的抑制兼并及农民反抗 兼并的斗争,最终导致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 弱,及租佃关系的产生。,。</p><p>18、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004年农民秦汉在承包的10亩土地 上种植玉米,总产量约5000千克。 试分析: (1)秦汉与这10亩地之间的关系, 他能否将地卖给别人? (2)收获的玉米将如何分配?,区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国家、集体和自己,一、废井田,开阡陌,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