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第43课
第43课 阅读理解型问题。第39课 几何应用性问题。第31课 图形的轴对称。这个图形就叫做。第33课 图形的旋转。第32课 图形的平移。第26课圆的基本性质。平面上到 的距离等于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叫圆心。有两边相等、两角相等或两线合一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第21课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中考复习:第43课Tag内容描述:<p>1、第43课 阅读理解型问题,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基础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这类问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解题者的观察分析能力、判辩是非能力、类比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学归纳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爱读书、会学习、善求知。</p><p>2、第39课 几何应用性问题,几何应用题的形式有长度、面积、体积、角度以及三角函数的计算,还有方案设计等基本解法:先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图形,把生活情景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几何计算中的一些基本方法予以解决,要点梳理,1解图形与几何应用题策略 首先要阅读材料,理解题意,找到考查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揭示实际问题的数学本质,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应用相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用代。</p><p>3、第七章 图形与变换,第31课 图形的轴对称,1.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个图形就叫做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 ,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2.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 连线段的。</p><p>4、第33课 图形的旋转,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O转动一定角度的图形变换叫 做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2旋转变换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要点梳理,旋转,相等,旋转角,3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p><p>5、第2课 整式及其运算,要点梳理,1单项式:由 或 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 ,数字因数叫做 2多项式:由几个 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 ,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整式: 统称为整式 4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 相同并且 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单项式。</p><p>6、第18课 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 事先能确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叫做 ,事先确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 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之为 或 称 . 2. 概率定义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简单事件的概率可以通过统计事件发生的所有不同结果来计算,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等,要点梳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随机事。</p><p>7、第30课 视图与投影,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三视图: (1)主视图:从 看到的图; (2)左视图:从 看到的图; (3)俯视图:从 看到的图,要点梳理,正面,左面,上面,2画“三视图” 的原则: (1)位置: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2)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虚实:在画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实线, 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3投影: 物体在光。</p><p>8、第19课 概率的应用,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 概率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能说明某种肯定的结果 2. 概率这一概念就是建立在频率这一统计量稳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可以用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3. 模拟试验:由于有时手边恰好没有相关的实物或者用实物进行试验的难度很大,这时可用替代物进行模拟试验,但必须保证试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影响其结。</p><p>9、第14课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1定义:形如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 2利用配方,可以把二次函数yax2bcc表示成 .,要点梳理,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且a0),ya 2,3图象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当 时抛物线的开口 ,这时当 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 ;当 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 ;当x 时,y。</p><p>10、第32课 图形的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所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确定一个平移运动的条件是 ,要点梳理,平行且相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平移的规则: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4平移的性质。</p><p>11、第37课 代数应用性问题(1),代数应用性问题,要求解题者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关于数与式的表示、列方程、利用函数观点进行分析、不等式和统计等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教材中常见的题型或与生活较贴近的问题为背景,但数量关系较为隐蔽; 2以市场经济或日常生活或社会较关注的问题为背景,借助不等式知识设计可行方案; 3给出实际问题的图象或图表等数学模型。</p><p>12、第六章 基本图形(二),第26课圆的基本性质,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主要概念: (1)圆:平面上到 的距离等于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叫圆心, 叫半径,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O. (2)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 ,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 ,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直径是最长的 (3)圆心角:顶点在 ,角的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心角 (4)圆周角:顶点在 ,角的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p><p>13、第22课特殊三角形,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等腰三角形: (1)性质: 相等, 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 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2)判定:有两边相等、两角相等或两线合一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1)性质: 相等,三内角都等于 ; (2)判定: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 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梳理,两腰,两底角,三边,60,3直角三角形:在A。</p><p>14、第21课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1三角形边、角关系: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 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于 . 2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可分为 和 ,按边可分 为 和 ,要点梳理,大于,180,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角平分线:一个角的顶点和这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 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p><p>15、第36课 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1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RtABC中,设C90,为 RtABC的一个锐角,则: 的正弦 sin . 的余弦 cos . 的正切 tan .,要点梳理,2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如下表:,1,3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sin2cos2 ; tan .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为锐角) sin ; co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