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穴位按摩法。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和体质。2.评估患者按摩部位皮肤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贴药法 夏爱玲。贴药法是将药物贴于患者腧穴部位或患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Tag内容描述:<p>1、一、电针法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导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2、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3、告知(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3)微量电流接通后局部。</p><p>2、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艾条灸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袪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疗强身的目的。(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p><p>3、第十二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耳穴埋豆耳穴埋豆是采用菜籽、绿豆、磁珠等物刺激耳际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一)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耳部皮肤情况。2、女性生育史,有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二)目标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三)禁忌症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四)用物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耳穴贴,75%酒精,棉球,镊子。</p><p>4、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穴位按摩法,操作目的,评估患者,实施要点,指导患者,注意事项,操作目的,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和体质。 2.评估患者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及目前心理状态。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合谷穴:在 手背第1、2 掌骨间,第2 掌骨桡侧的 中点处。 神门穴:腕横 纹尺侧端,尺 侧腕。</p><p>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贴药法 夏爱玲,2,贴 药 法:,一、概述 二、操 作 目 的 三、评 估 患 者 四、实 施 要 点 五、指 导 患 者 六、注 意 事 项,概述,贴药法是将药物贴于患者腧穴部位或患处,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剂型有膏贴、饼贴、叶贴、皮贴、花贴、药膜贴等。,3,临床最多见的是膏贴,膏贴的种类有白膏药、黑膏药、油膏药、松香膏药、胶膏药等,其共性为遇热则软化而具有黏性,敷贴部位固定,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携带。,4,贴药法的作用:疏经通络、祛风逐湿、利气导滞、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消肿拔毒等。,5,6,操作目的,。</p><p>6、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主讲人:王晨娅 2014年5月19日,2,涂 药 法:,一、定 义 二、操 作 目 的 三、评 估 患 者 四、实 施 要 点 五、注 意 事 项,3,定 义:,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外治方法。,操作目的:,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4,5,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 住要症状、 临床表现、 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评估范围,2.评估患者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6,7,适用范围:,疮疡。</p><p>7、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艾灸法 XXX 2013年3月28日,操作目的,1.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解除或缓解各种 虚寒病证。 2.通过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祛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达到预防保健康复作用,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2.评估患者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退热: 大椎,实施要点,(一)仪表:符合要求 (二)操作用物: 治疗盘:艾条、打火机(火柴)、。</p><p>8、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主讲人:王晨娅 2014年5月19日,2,涂 药 法:,一、定 义 二、操 作 目 的 三、评 估 患 者 四、实 施 要 点 五、注 意 事 项,3,定 义:,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外治方法。,操作目的:,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4,5,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 住要症状、 临床表现、 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评估范围,2.评估患者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6,7,适用范围:,疮疡。</p><p>9、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p><p>10、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刮痧法 刮痧法 操作目的 评估患者 实施要点 指导患者 操作目的 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通畅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评。</p><p>11、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艾条灸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p><p>1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 针刺疗法 一 电针疗法 二 穴位注射 三 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四 针刺护理 第二章 灸法 一 艾条灸 二 艾炷灸 三 温针灸 四 灯火灸 第三章 放血疗法 第四章 挑治疗法 第五章 拔罐疗法 一 拔火罐法 二 拔药罐法 第六章 发泡疗法 第七章 磁疗法 第八章 推拿疗法 附:小儿推拿疗法 第九章 刮痧疗法 第十章 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第十一章 换药法。</p><p>1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刮 痧 法,.,2,一、何谓刮痧术? 刮痧术是中医治疗学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用手指,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或腧穴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使皮肤发红、充血、淤血或点状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3,二、刮痧器具与介质 1)特制刮痧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不导电、不传热的水牛角或玉石,制成具有不同弯度、不同角度、不同长短边缘及不同厚薄的几何形状。 2。</p>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相关PPT文档
换药法_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课件.ppt
课件: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课件:贴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课件: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课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ppt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刮痧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拔罐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刮痧法_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课件
心电监测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拔罐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艾灸法.ppt
氧气吸入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穴位按摩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涂药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pt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相关DOC文档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整理版.doc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指南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
第一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doc
第一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