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
LOGO 气血津液 1 Company Logo 一 气 气的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分类 气的运动 气的功能 2 Company Logo 气的概念 中医学气的含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笫一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
中医理论基础Tag内容描述:<p>1、脏腑 1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生理功能特 点,分为 五脏 、 六腑 和 奇恒之腑 ; 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 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2 五脏,即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能化生 和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 、津液等; 满而不能实,藏而不泻 3 六腑,即 胆 、 胃 、 小肠 、 大肠 、 膀胱 、 三焦 ,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 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 粕;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4 奇恒之腑 ,即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子宫), 似腑非腑;似脏非脏。</p><p>2、LOGO 气血津液 1 Company Logo 一 气 气的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分类 气的运动 气的功能 2 Company Logo 气的概念 中医学气的含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天地之精气化生人 3 Company Logo 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物质来源 相关脏腑功能 肾为生气之根贮藏于肾 化生于脾胃 依赖于肺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 4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空气污染的标 准是每立方米空。</p><p>3、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病因学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孙广仁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概述 第一节 六淫 第二节 疠气 第三节 七情内伤 第四节 饮食失宜 第五节 劳逸失度 第六节 病理产物 第七节 其他病因 病因学说概述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 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 因,又称致病因素。 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 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 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导。</p><p>4、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p><p>5、医学课件,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国家级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学实验室 简维雄,中医基础理论,医学课件,2,概述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节 脏 象 第四节 经 络 第五节 病 因 第六节 病 机 第七节 诊 法,内容提要,医学课件,3,概述,一、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难经扁鹊 3.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医学课件,4,概述,一、发展简史,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p><p>6、笫七章 病 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笫一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维持和谐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即能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医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之,“阴阳失调”,即为病理状态。 2、人体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气和正气两个方面。(关键词正气,邪气) 3、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却则不病,邪胜正负则发病,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外环境:生活工作环境,如气候变。</p><p>7、中医基础理论,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石和元,整体观念,中医学的 主要特点,辨证论治,1. 含义: 整体观念: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 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完整性、统一性、联系性,2. 内容,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生理功能相互联系 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诊断依据以外测内 治疗注重整体治疗,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中医学对人体自身整体性的认识,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生理功能相互联系 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诊断依据以外测内 治疗注重整体治疗,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p><p>8、中医与中国文化,肾的功能及证治,肾的功能及证治,(一)生理功能 1.主藏精 肾藏精指肾对精气有摄纳、贮存、封藏的生理功能。 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互相充养,“肾为先天之本”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主要功能是主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的功能及证治,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包括肾阴和肾阳两方面。 肾阴是人体一身阴液的根本。又称“元阴” 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又称“元阳” 二者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为用。,肾的功能及证治,肾阴主润养,肾阳主温煦。 肾阴虚生内热五心烦热,潮。</p><p>9、2019年10月11日2时53分,第八章 发 病,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潘永梅,2019年10月11日2时53分,概 述,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中医发病学说的历史沿革,内经提出 的发病观。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感,乃客其形”。 金匮要略既重视正气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邪气的重要作用。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外内合邪,2019年10月11日2时53分,诸病源候论强调邪气的重要性。 “。</p><p>10、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绪 论一、填空题1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 ( ) 的科学。2 中医学是以 ( ) 知识为主体的科学知识体系。3 中医学在 ( ) 等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4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 时期。5 古人探求人体生命奥秘,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 ) 和 ( ) 两种。6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 、 ( ) 、 ( ) 、 ( ) 等医学典籍的问世。7 标志着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学典籍是 ( ) 。8 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学典籍是 ( )9 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著作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