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绪绪 论、总论论、总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 (二)辨证  (三)辨病 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二、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二、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诊察了解。四四 诊诊 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 概念。舌诊目录。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Tag内容描述:<p>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绪绪 论、总论论、总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二、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二、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二)见微知著 由局部判断整体的方法; (三)以常衡变 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 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 症 感性认识 (现象依据) 辨 理性认识 (本质判断) 病证结合 辨“证” 辨“病” “病”与“证”的关系: 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 三。</p><p>2、中医诊断学,许家佗,Blog: http:/jater.ucblog.com E-mail: xjtfudan.edu.cn Tel: 51322114(O) Office: 7412,许家佗,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绪 论、总论,诊,断,记录,(一)诊法,“四诊”主要内容: 望:神、色、形、态及局部望诊 闻:听觉、嗅觉 问:询问病情与病史 切:脉诊与其他按诊方法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 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 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二)辨证,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 约定:阶段性;。</p><p>3、绪 论 学习此课的重要性: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只有学好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才能正确诊断疾病,而诊断是治疗的先决条件,治疗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诊断的正确与否。因此中医诊断学是必修课。,“诊断”的含义:“诊”即诊察了解;“断”即分析判断。诊断就是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二)诊病 (三)辨证 (四)病案,(。</p><p>4、二、望 色,概念 观察病人全身皮肤(面)色泽变化,诊察病情的方法。 意义 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病变性 质,病情轻重,预后吉凶皆可 通过面部色泽变化而了解。,素问 五脏生成论: “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tai者死,赤如pi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 这些色泽,都是死症的征象;(死色、恶色)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 这些色泽,都是有生气的表现;(病色、善色),(一) 原理,1.望色诊病的原理 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p><p>5、四四 诊诊 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 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 或疾病的情况,称为望诊。 原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这个有机整体中, 心为为主宰,脏脏腑为为中心,身形各部在经络经络 的联联系 与沟通作用下,也“内属脏脏腑”,从而使内脏脏与形体 各部之间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联系。所以,观观察机 体表现现的各种外象,便可测测知脏脏腑功能强弱及气 血阴阳盛衰,判断疾病情况。 望诊诊的内容包括: 望全身:神、色、形、态态 望局部:头头面、颈项颈项 、五。</p><p>6、中医诊断学,制作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诊断教研室 制作人员 曹洪欣 沈 雁 刘华生张华敏 郑 杨 林晓峰谢 宁 龚其淼 于 涛,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2019/3/16,4,目 录,绪论 望诊 舌诊 闻诊 问诊 切诊,八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外感病辨证,2019/3/16,5,绪 论,2019/3/16,6,中医诊断学绪论,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运用辨证方法,诊察病情,识别病证,为疾病提供防治依据的一门学科。,2019/3/16,7,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首次确立辨证施治理论。 西晋王叔和脉经是现存最早的脉诊。</p><p>7、中医诊断学,第三章 舌诊,概念: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见黄帝内经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 近代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概述,舌诊概说,舌的形态结构,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舌诊目录,望舌质:色、形、态、舌下络脉,望舌苔,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舌诊原理,舌诊方法与主义事项,苔质,苔色,第一节 舌诊概说,舌 (组织结构),舌 肌 (肌性器),纵横垂直三 方向肌纤维,(柔软灵活),肌肉间血管丰富,血供充足,(淡红鲜明),舌 乳头 (黏膜褶皱)。</p><p>8、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绪 论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和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2.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3.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p><p>9、中医诊断学,望 诊,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熟悉生理,。</p><p>10、中医诊断学,望 诊,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熟悉生理,。</p><p>11、中医诊断学,舌诊望舌苔,舌苔的定义与形成,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舌苔地苔 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残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头间的间隙而成,胃气,舌面,胃津,颜色质地 形态异常,邪气,察舌苔的意义: 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 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 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正的消长。,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 厚薄 润燥 腻腐 剥落 真假 偏全,(1)薄、厚苔: 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气的深浅,【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 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p><p>12、2019/10/3,中医诊断学,附:病案讨论,例一、 患者戴,女,34岁,工人。 主诉:喘嗽,咯黄稠痰,胸痛一个月。 病史: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咳嗽,痰少,初起轻度发热恶风,无明显鼻塞流涕。曾服用六君子汤加苏梗、川朴等数剂,咳嗽加重,咳剧时胸痛连腹,痰色黄而稠,咽干而痒,口干渴饮,大便干结,小便黄,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2019/10/3,中医诊断学,辨证:热邪壅肺。 证候分析: 患者一个月前咳嗽,痰少,发热恶风,无明显鼻塞流涕,这是外感表邪,邪在卫分。邪正相搏于体表,因治疗不当,病邪逐渐深入,进入气分,病邪深入肺脏。</p><p>13、2019/11/26,中医诊断学,附:病案讨论,例一、患者戴,女,34岁,工人。主诉:喘嗽,咯黄稠痰,胸痛一个月。病史: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咳嗽,痰少,初起轻度发热恶风,无明显鼻塞流涕。曾服用六君子汤加苏梗、川朴等数。</p><p>14、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概念病因学中病因与辩证学中的病因之关系 概述 病性辨证 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对病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 体征等进行分析 综合 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 病因与病性概念。</p><p>15、2020/7/1,.,第八章 病性辨证,病性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各种症状体征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性质作出概括判断的辨证方法。,2020/7/1,.,病性是病理改变的性质,即病变的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前证候本质性原因,因而有时也称为“病因” ,即“审症求因”和病性辨证;但和发病学的原始因素的“病因” ,概念不同,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2020/7/1,.,二者有区别是: 病因学所说。</p><p>16、2020/7/2,a,1,第五章 脉 诊,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2020/7/2,a,2,谈到中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中医神态安详地迷起眼睛,将三根手指搭在病人的手腕部位,停留片刻后,便告诉病人你患了什么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等等。病人听后,如果说得准确,便会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便。</p>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相关PPT文档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ppt
中医诊断学PPT完整版.ppt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全部》PPT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二、望色.ppt
中医诊断学-望诊+闻诊.ppt
课件:医学中医诊断学总论.ppt
中医诊断学课件_舌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ppt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ppt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ppt
中医诊断学中诊病案.ppt
中医诊断学-中诊病案.ppt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ppt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脉诊.ppt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相关DOC文档
中医诊断学大纲题库.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