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中医执医

第12页共12页中医内科速记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1.肺炎临床表现。

中医执医Tag内容描述:<p>1、第 12 页 共 12 页 中医内科速记 一 感冒 寒荆热银署新加 阴葳气参寒热解 1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银翘散 3 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p><p>2、1.肺炎临床表现: 1 寒战、高热 2 咳嗽、咳铁锈色痰 3 胸痛 4 呼吸困难 5 其他:胃肠道和神经症状 2.肺癌表现: 1 性刺激性干咳,持续性高调金属音。 2 咳血。 3 胸闷气急、胸痛 4 哮鸣音 5 发热 6 消瘦和恶病质。 3.先兆流产: 1 症状:妊娠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疼痛,妊娠物尚未排出;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表现常为停经 后有早孕反应,以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色红,持续数日或数周,无腹痛或有 轻微下腹胀痛、腰痛及下腹坠胀 2 体征:妇科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4. 糖尿病: 。</p><p>3、中药方剂歌诀(执医52病)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p><p>4、感冒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疏风散。</p><p>5、精品文档 中药方剂歌诀 执医52病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 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风热犯表证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 新加香薷饮 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 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 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p><p>6、青医说教育 中医执业医考试第二站 1 舌诊尺泽定位及提插泄法操作测血压肥皂水刷手 2 脉诊孔最定位寻法腋窝测量体温戴手套 3 舌诊合谷穴取穴和进针起针浅表淋巴结触诊穿手术衣 4 脉诊后溪的定位刮法颌下淋巴结的触诊腹部手术消毒的操作 5 舌诊大椎穴定位用留罐法拔大浅表淋巴结诊断隔离衣穿法椎操作 6 脉诊定喘穴捻转泻法鼻窦压痛脱隔离衣 7 舌诊 的定位和针刺方法,咽部及扁桃体的望诊前臂 屈曲加垫止血。</p><p>7、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胎怯 证型 主要证候 治法 方药 加减 肾精薄弱 身材短小 形体瘦弱 哭声低微 气息微弱 头大 囟门开大 头发稀黄 肌肤不温 骨弱肢柔 指甲菲薄 睾丸不降 阴囊淡白或松弛 或大阴唇未。</p><p>8、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疹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十个历史时期: 1. 夏、商、周时期 萌芽阶段 甲骨文疾育;史记剖腹产;周易孕育;原始的优生观点 列女传的胎教 (最早 ),曲礼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2. 春秋战国时期 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 出现了妇科医生 产书最早记载胚胎发育;内经:基础理论,临床病证,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3. 秦、汉时期 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最早的妇 产科病案(秦);难。</p><p>9、临 阵 磨 枪 盛则传 虚则受 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喜为心志 怒为肝志 思为脾志 悲为肺志 恐为肾志 心在液为汗 肺在液为涕 肝在液为泪 脾在液为涎 肾在液为唾 脾为脏 属阴 喜燥而恶湿 胃为腑 属阳 喜润而恶燥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称 脑为元神之府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 还具有濡养 化血 化气 化神等功能 跷脉的基本功能 一是主司下肢运动 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p><p>10、解表药 一、 发散风寒药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 发散风热药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p><p>11、第一章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 汤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 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 , 细辛 ,防风,羌活 ,川。</p><p>12、研究生入学考试 针灸学 考点精要 一 头面颈项部 1 垂直于瞳孔 1 瞳孔直上 鱼腰 经外奇穴 眉中 阳白 胆经 眉上1寸 头临泣 胆经 入前发际0 5寸 2 瞳孔直下 承泣 胃经 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胃经 眶下孔 巨髎 胃经 平。</p><p>13、- 1 -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 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 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北宋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 7个) (熟悉 ) 1. 胎儿期 。</p><p>14、- 1 - 中医基础理论 重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整体观念: 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四时之变动,脉与之上下;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 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二)病、证、 症的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p><p>15、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 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创辨证论治理论,奠定诊断学基础 5、中藏经 华佗诊病学术经验 6、 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8、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9、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施发察 病指南是诊法专著 11、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象 12。</p><p>16、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疮疡 一 . 疮疡 暑疖 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1)初期 :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2)珠疖 :清黛散 3)成脓 :切开排脓 4)溃后 :九一丹 5)并发湿疮 :清黛散 疖病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体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 防风通圣散 千捶膏 二 . 疔疮 颜面疔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1)初期 :箍毒消毒 玉露散 2)中期 :提脓祛腐 九一丹 玉露膏 3)后期 :生肌收口 太乙膏 红丝疔 1)初起 :太乙膏掺红灵丹 2)成脓 :切开引流 3)溃后 :八二丹 红。</p><p>17、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一、头面颈项部:1、垂直于瞳孔:(1)瞳孔直上:鱼腰(经外奇穴,眉中)、阳白(胆经,眉上1寸)、头临泣(胆经,入前发际0.5寸)(2)瞳孔直下:(承泣(胃经,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胃经,眶下孔)、巨髎(胃经,平鼻翼下缘)、地仓(胃经,口角外侧)2、平喉结:人迎(胃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扶突(大肠经,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天窗(小肠经,胸锁乳突肌后缘)3、耳前穴位:耳门(三焦经,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听宫(小肠经,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听会(胆经,耳屏切迹的前方)、上关(胆经,颧。</p>
【中医执医】相关DOC文档
执医中医内科速记.doc
中医执医复习知识点
中医方剂歌诀(执医版本)
中医执医 方证排版后.doc
中医方剂歌诀(执医版本).doc
2019中医执医实践技能二三站_W
中医儿科学执医笔记.doc
2016中医执考 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
中医执医考前知识要点大总结.doc
2016中医执考 中药学
2016中医执考 方剂学
中医执医笔试中内针灸小抄.doc
2016中医执考 中医儿科学考点总结
2016中医执考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16中医执考 中医诊断学考点总结
2016中医执考 中医外科学考点总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