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装置气密性检查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一、基本方法。①形成封闭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防倒吸装置。下列装置是否都能防止倒吸。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汇总。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

装置气密性检查Tag内容描述:<p>1、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一、基本方法: 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 1 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 热等) ,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吹气法 二、基本步骤: 形成封闭出口 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 【例 1】如何检查图 A 装置的气密性 图 A 图 B 方法方法:如图 B 将。</p><p>2、防倒吸装置,(思考:下列装置是否都能防止倒吸?),方案中的A、E、H不能防止倒吸。 从装置的简约性和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审美思考来看,使用G装置最好!,防倒吸用个漏斗倒扣就好了。 漏斗倒扣在溶液上,如果发生倒吸,溶液进入漏斗,由于漏斗的容积比较大,溶液就会离开原来的液面,然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回。就防止了倒吸。 在导气管的末端连接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使倒吸上来的液体不至于通过容器进入到容器后的导气管中去就行了。所以除了选择像漏斗这样的大体积容器之外,还要注意漏斗放在烧杯中的位置,不能深入太多,只要漏斗面和。</p><p>3、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汇总在高考及平时的化学测试中,装置气密性检查问题是考查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现将其归纳如下: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现就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p><p>4、一般来说,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注意:若外部气温。</p><p>5、高考资源网,装置气密性检查,辽宁省建平县二高中化学组 谢晓东 2020年7月1日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制备气体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掌握各种创新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通过对常见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复习,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会用正确、精练的语言描述气密性检查的过程。 2、通过对一般气体制。</p><p>6、高考资源网,装置气密性检查,高考资源网,思考:,实验前是否需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高考资源网,(加热法),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方法:,任何制取气体的装置,组装好后第一步要做的事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微热法,液面差法,特别注意:,气密性检查时,一定要先使装置形成密闭系统!,(加水法),高考资源网,微热法,简答时的语言描述:,把导管一端插到水中,双手握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p><p>7、装置气密性检查,1,思考:,实验前是否需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2,(加热法),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方法:,任何制取气体的装置,组装好后第一步要做的事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微热法,液面差法,特别注意:,气密性检查时,一定要先使装置形成密闭系统!,(加水法),3,微热法,简答时的语言描述:,把导管一端插到水中,双手握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导管内形成一段倒吸水柱,则。</p>
【装置气密性检查】相关PPT文档
防倒吸装置和气密性检查.ppt
《装置气密性检查》课件
《装置气密性检查》课件.ppt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ppt课件
【装置气密性检查】相关DOC文档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汇总.doc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