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第1课时 地质作用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课时规范练6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Tag内容描述:<p>1、走向高考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三单元,第四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第三单元,锋面系统与天气,图释考点,1判断冷、暖锋的方法 (1)看锋面符号 符号所指的方向是锋面前进的方向。锋前和锋后主要依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锋面的前进方向为锋前,相反方向为锋后。,疑难突破,(2)看运动方向,(3)看雨区位置,(4)看温压变化 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 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2冷锋过境不一定形成降水 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易产生降水,但不。</p><p>2、第1课时地质作用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能量来源。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3.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2.分类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类别示意图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受力变形,岩层发生褶皱巨大的褶皱山脉、绵长的断裂带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或下降地势起伏变化、海陆。</p><p>3、课时规范练6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气温变化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甲中两条曲线可以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D.a曲线表示暖锋过境,b曲线表示冷锋过境2.对图甲、图乙所示地理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B.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C.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D.b曲线表。</p><p>4、课时规范练12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甲、乙两河中()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2.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p><p>5、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点拨 (一)教材第53页探索思考粗的沙子先沉积到瓶底,然后沉积的是细沙,最上层是泥土。受外力侵蚀与沉积作用影响。与自然界中河流的沉积物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发生沉积作用。但它没有自然界河流沉积物量大,效果不太明显。(二)教材第53页学习指南1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内力作用。</p><p>6、第三讲 大气环境,考点指引,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思维导图,-5-,一,二,三,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A: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 地面 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B: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C: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气温先 降低 再 升高 ,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一,二,三,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反射、吸收、散射。 (2)削弱作用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一,二,三,2。</p><p>7、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3.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关系。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2.主要类型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p><p>8、第1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1数字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个根本来源:太阳辐射。两种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三种形式:吸收、反射、散射。三个环节: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歌诀法记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透大气,削弱作用数量减。绝大部分归地面,吸收辐射大地暖。大气吸收是主要,射向宇宙不过半。空气增温辐射在,逆向辐射能量返。补偿地面热损失,就像棉被温地面。多云天气更强烈,昼夜温差在变暖。1大气的热源太阳辐射是地。</p><p>9、第3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歌诀法记忆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地球内能引内力,岩浆活动地壳动;外力作用显神通,太阳辐射重力能;风化侵蚀再搬运,洼处沉积固结成(岩);内力地表起高低,外力削高填低平。2.三字歌诀法记忆背斜、向斜与地貌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盆谷,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难侵蚀,成岭脊。1.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p><p>10、第3讲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易错辨析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考点一 锋面系统 1.气团 (1)概念:指温度 、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干燥 。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 等天气。 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好 。,-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p><p>11、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 2.受热过程,-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特别提醒(1)物体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因此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温度越来越低,波长越来越长。 (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的原因不。</p><p>12、锋面 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备考策略 主标题 锋面 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副标题 解释锋面 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 锋面 低压 气旋 高。</p><p>13、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成条件: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仅受热量不均影响。单圈闭合环流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形成赤道到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大气运动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