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1.关于图中的气压带与风带的说法。图中A为暖气团。(1)全球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第9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C.天气    D.海陆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Tag内容描述:<p>1、章末整合,网络构建,专题讲座,专题一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需要。</p><p>2、第3讲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1,一、地质循环规律,1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严重影响欧洲的航空业。下图是冰岛火山灰主要扩散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后回答(1)(2)题。,2,(1)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B3,bC2,cD1,d(2)从距离来看,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距火山喷发地更近。</p><p>3、专题检测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图1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1中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B.C.D.答案:1.C2.A解析:第1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是由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第2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2018浙江11月选考,2223)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p><p>4、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p><p>5、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 地壳物质组成与地球表面 形态,第8讲 大气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第9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0讲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第11讲 水循环和洋流,章 末 知 识 整 合。</p><p>6、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化学成分,气态,固态矿物,变质岩,软流层,放射性物质,岩浆岩,变质岩,变质作用,活跃,岩石圈,印度洋板块,张裂,海沟,褶皱山脉,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断裂带,褶皱山系,甲,海陆变迁,丙,地壳深处,高低不平,背斜,向斜,断裂,地垒,地堑,火山口,断裂,太阳辐射能,干旱、半干旱,沟壑纵横,渗漏,冰川,杂。</p><p>7、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新知导学梳理探究,课前自主预习,化学,物理,气,石油,固,金属,非金属,固态矿物,矿物,岩浆冷凝,侵入,喷出,风化,沉积,层理,温度、压力,矿物成分,片麻岩,大理岩,板岩,岩石圈,地球内部,大地的沧桑巨变,碎屑物,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讲练结合透析考点,课堂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当堂达标,随堂达标检测。</p><p>8、课时规范练12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甲、乙两河中()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2.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p><p>9、课时规范练7全球性大气环流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气温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故称为赤道无风带。读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第12题。1.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置相对固定B.南美大陆分布最广C.天气状况单一D.气温年较差大2.图中K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3.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该月份()A.甲地盛行东北风B.甲地盛行西南风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p><p>10、课时规范练9水循环与河流(2018江苏苏州地区学校高考模拟一)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第12题。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风力地球重力太阳能温室效应A.B.C.D.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下径流A.B.C.D.下图是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A.4B.8C.7D.94.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是()A.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测站上游建了水库C.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D.测站上游。</p><p>11、课时规范练8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宋代仇远)是与节气相关的诗句。据此完成第12题。1.引起诗中所描述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及其出现的时间是()A.暖锋夏末秋初B.高气压秋末冬初C.冷锋冬末春初D.低气压春末夏初2.诗中描述的节气,我国华北地区较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B.旱灾C.寒潮D.台风(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34题。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p><p>12、课时规范练10洋流(2018海南卷,1920)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第12题。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B.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D.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p><p>13、课时规范练16(三)水循环和洋流模拟题组(2018北京丰台区二模)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下图为咸海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示意图及不同年份咸海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咸海流域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A.大西洋盛行西风B.太平洋东南季风C.印度洋西南季风D.北冰洋极地东风2.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增强,减少B.增强,减少C.减少,增强D.增强,增强答案1.A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咸海流域位于中亚,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部分来。</p><p>14、课时规范练14自然界的水循环高考题组(2016天津卷,1011)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完成12题。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1.D2.B解析第1题,考查水循环。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沿岸地区取水量增加,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减少。第2题,考查河流流。</p><p>15、课时规范练15洋流高考题组(2018海南卷,1920)如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答案1.B2.C解析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图示蒸发量高值区延伸方向,与日本暖流位置一致。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B项对。从海水流动看,暖流沿线海水流。</p><p>16、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壶穴形成的季节。</p><p>17、课时规范练12气候类型高考题组(2015上海卷,2425)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B.受沿岸寒流影响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受高峻地势影响答案1.B2.A解析第1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该大洲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的地形特征,以及经过22S可推测该洲为南美洲,乙地位于巴西高原上,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B项正确。第2题,考查气候的成因。。</p><p>18、课时规范练13(二)大气环境模拟题组(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12题。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我国某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日期天气现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5月4日27 /14 5月5日21 /11 5月6日29 /12 1.表中信息显示()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为冷锋过境造成2.5月6日与比5月5日相比,图中()A.减弱B.减弱C.增强D.减弱答案1.D2.C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错;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错;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p><p>19、课时规范练7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模拟题组(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C.海水侵蚀作用强D.盐度低,水位高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A.外坡受侵蚀B.高度降低C.向外海推移D.体积增大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D.不利泄沙排洪答案1.C2.A3.B解析第1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p><p>20、课时规范练10气压带和风带高考题组(2018北京卷,67)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1.B2.A解析读图可知,亚洲大陆形成了大范围的高气压中心,(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极地,气温低于极地)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日最接近冬至),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太平洋洋面难以形成台风;此时北京风向为西北风;甲地受气旋控制,可能。</p>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关PPT文档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关DOC文档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知识点.doc
浙江省2020版高考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检测.docx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检测.docx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检测湘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15洋流湘教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