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编号:2028274]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百分数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概念和相关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Tag内容描述:<p>1、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精品试卷一、填空。(20分) 1、一个数的百万位是8,万位是9,千位是5,十位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位后的尾数约是( )万。 2、1 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 3、一个数的 是20,这个数的20%是( )。 4、将1.75 :2.2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篮球、排球、足球个数的比是5 :3 :2,篮球占总数的 ,排球占总数的 ,足球占总数的 ;篮球是排球的 ,是足球的 ;排球是篮球的 ,是足球的 ;篮球比排球多发,足球比排球少 。 6、正方形。</p><p>2、例题 80 2 = 200 5 外项 内项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 6 6 10 = 9 15 做一做 =6 40.6 0.2= 外项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内项 外项 内项 80 2 = 200 5 外项 内项 内项积是:2 200400 外项积是:80 5 400 2 200 80 5 例题 计算下面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4.52.7 = 10 6 6 10 = 9 15 做一做 =6 40.6 0.2= 4.5 6 = 27外项积: 内项积: 外项积: 内项积: 外项积: 内项积: 外项积: 内项积: 2.7 10 = 27 6 15 = 90 10 9 = 90 4 = 2 6 = 2 0.6 = 0.15 0.2 = 0.15 例题 80 2 = 200 5 外项 内项 内项积是:2 2。</p><p>3、歙县新安学校 焦朝相 安徽省歙县城关小学安徽省歙县城关小学 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一班 赵赵XXXX 收收 歙县新安学校歙县新安学校604604班班 方方XX XX 寄寄 邮编:邮编:245200245200 245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小学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小学 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一班 赵赵XXXX 收收 歙县新安学校歙县新安学校604604班班 方方XX XX 寄寄 邮编:邮编:245200245200 245000 业务 种类 信函 计费单位 资费标准/元 首重100g内,每重20g (不足20g按20g计算) 续重101g 2000g每重100g (不足100g按100g计算) 本埠(b)资费 外埠资费 本埠: 首重100克内 20克 0.8元。</p><p>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测试卷1、 知识游乐宫里填一填。1、9.06读作( ),读作( )。2、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3.9 、 56、 、 0、 22、 3.141、 17、 302.1 正 数 负 数没有填入椭圆的数字是( ),它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3、海拔高度记作68米,它比海平面( ),比海平面高2300米的地方,它的海拔高度可记作( )。4、把下列内容用正负数表示在表格中。(1)学校四年级共转来12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7名同学。(2)光明商店一月份盈利2600元,二月份亏损了150元。转学情况光明超市蓄水池四年级人一月。</p><p>5、www.12999.com 12999数学网期中复习测评一、填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1一只蚂蚁沿直线从1对应的点开始向右爬行4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向左爬行6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那么B点对应的数是(),C点对应的数是()。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 dm,高是7 dm,它的侧面积是()dm2,表面积是()dm2,体积是()dm3。3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它们的体积之和是48 cm3,则圆柱的体积是()cm3,圆锥的体积是()cm3。4把一段圆柱形木材沿底面直径锯开(如下图),其中一半的表面积是()d。</p><p>6、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p><p>7、数学思考【学习目标】1能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2通过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对下面的话进行推理,写出你想到的结论:1明明不是女生。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老师上课从不讲英语。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办公室有四个人,我不是最高的,但是我比两个人高。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8、3、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比例尺。课本第48-49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学习目标:1、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掌握常见的比例尺的形式,会进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习难点:会进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教学流程:【课前独学】一、知识链接(一)填空。( )86/169( )24/( )( )(二)判断: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二、新知预习:自学课本第48-49页中的例1,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并思考下列各题。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p><p>9、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比例的意义。课本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3题。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我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我会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下面学的知识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哦!教学流程:【课前独学】一、旧知铺垫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火车4小时行320千米,。</p><p>10、正比例和反比例(成反比例的量)学习内容:成反比例的量。课本P42-43例3及做一做。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流程:【课前独学】一、旧知铺垫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的本数(本)12469总价(元)0.801.603.204.807.202、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是 。 3、圆柱的体积=( )( )二、自学课本第42-43页例3,完成下。</p><p>11、数的运算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课本80页内容及第83页练习十四第1、2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习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学习过程:【课前独学】一、知识盘点1、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2、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3、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4、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我的小问题: 【。</p><p>1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本第34页教学内容及练习六第6、12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学习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流程【课前独学】一、旧知铺垫1、表示( )叫比例,比例是由( )个数组成的。2、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4、5、12和15 (2)2、3、4和5(3)1.6、6.4、。</p><p>13、负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正数的读法和写法;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学习难点】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2页内容,并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零下16如何表示____________2、零上16如何表示____________3、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3页内容。</p><p>14、负数复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2、正确在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和0。3、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教学重点:1、正确在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和0。2、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比较大小。导学过程:一、前置训练:1、读出下列各数:(1)-24读作: ;-读作: ;(2)+16读作: ;-0.0045读作: ;2、写出下列信息中的正、负数:(1)汽油蒸发的温度是40. 。(2)爸爸从工资卡中取出750元。 。(3)我国北方城市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零。</p><p>15、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别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教学难点】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9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种方法:先算出 ,再算出10吨水多少钱?(。</p><p>16、比和比例(2)【教学内容】比和比例(2)【教学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2.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判断及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归纳整理】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要点: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p><p>17、比和比例(1)【教学内容】比和比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归纳整理】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引导提问: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p><p>18、第 一 单元 第 1 课时课 题 名 称负数的认识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B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负数的认识0: 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3: 零下3摄氏度3(+3): 零上3摄氏度正数: 负数:+2000 -500+500 -13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p>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相关PPT文档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