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编号:2871336]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违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①违反宪法行为②违反《中学生守则》③刑事违法行为④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A.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B.二者的行为属行政违法。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Tag内容描述:<p>1、一、导入新课 思考: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法不可违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不可违这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 ,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 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 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 立法律意识,增强守 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学习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可以 必须 应当 不应当 模式、标准或方向 (2)合法 非法 评价 合法 2.社会规则 不违法 3.法律 。</p><p>2、法不可违知识点一违法无小事1.法律是规范,是准绳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了解违法行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p><p>3、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1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切违法行为A. 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C. 都由人民法院实行惩罚 D. 都触犯了刑事法律22017年7月19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一一审宜判,主犯陈文辉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6名被告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3至1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有期徒刑罚金A. B. C. D. 3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p><p>4、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0分)1.违法行为包括( )违反宪法行为违反中学生守则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ABCD2.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2018年2月20日,新浪微博曝光了“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的照片,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南京警方迅速展开调。</p><p>5、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下列关于民事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都属于民事活动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ABCD二、材料分析题1.都安县职校学生谭某在其QQ空间发布“都安首例H7N9禽流感在瑶中确诊”等多篇信息,引起社会恐慌。都安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迅速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最终认定谭某造谣,并根据治安。</p><p>6、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4题,共80分)1.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是( )A规则B道德规范C制度D法律2.16岁的王某不喜欢学习,多次在校外纠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的财物达1000多元,结果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可见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 )A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B一定会做出违法的事情C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D难免上当受骗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ABCD4.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正常活动几个年轻人在网吧。</p><p>7、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0分)1.2018年元旦刚过,网友感叹“高铁很受伤”:先是为等丈夫强行扒阻G1747次列车车门关闭的罗某;而后是宝鸡一对夫妇吵架,丈夫中途下车,妻子拦在门口阻拦发车。上述当事人皆被处以罚款。对上述事件分析,你赞同( )A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二者的行为属行政违法,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C部分公民素质较低,但处以罚款过重D网友的感叹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A主刑和附加刑B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D民事。</p><p>8、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3题,共100分)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犯罪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ABCD2.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有( )轻微的社会危害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刑。</p><p>9、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86分)1.漫画中的司机的行为属于( )A违宪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2.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违法要受到制裁违法就要承担民事责任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ABCD3.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4.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5.下列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p><p>10、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2题,共67分)1.高三学生阳阳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能经常去网吧,他多次手持凶器抢劫同学财物。人民法院认定阳阳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根据违反的法律,阳阳的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2.法律课堂上,小美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探究。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B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D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p><p>11、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A. 不说谎 B. 不违纪C. 不违法 D. 不犯罪2据报道,2017年4月8日凌晨,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15日。徐某的行为属于()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 D. 犯罪3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顾客损失。装修公司的行为属于()A. 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C. 犯罪 D. 民事违法行为4网民新编中国人民过马路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冲到。</p><p>12、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76分)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是( )A法律B制度C道德D纪律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遵守纪律B遵守规则C不违法D尊重他人3.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是( )A犯罪行为B违规行为C不道德行为D违法行为4.小王在农贸市场买菜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数张,还有2000元现金,小王将钱取出放人自己的口袋,把拾到的钱包放回原处。小王的行为( )A是正常的,没有触犯法律B违反了民法,应当承。</p><p>13、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下面漫画,回答以下2题。(1)漫画中司机的行为属于( )A.违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2)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违法要受到制裁违法就要承担民事责任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A. B. C. D.2.道德与法治课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法律案例探究。案例再现2016年5月25日,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查 获。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 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p>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相关PPT文档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