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备案)实施日期1984年5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轻型井点第三节喷射井点第四节电渗井点第五节管井井点第六节深井井点第三章地基第一节灰土地基第二节砂和砂石地基第三节碎砖三合土地基第四节重锤夯实地基第五节强夯地基第六节预压地基第七节砂桩第八节土和灰土挤密桩第九节振冲地基、第十节旋喷地基第十一节硅化地基第四章桩基础第一节一般规定2第二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第三节板桩第四节钢管桩第五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第六节木桩第七节工程验收第五章地下连续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墙体施工第三节工程验收第六章沉井和沉箱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沉井第三节沉箱第四节工程验收附录一轻便触探“检定锤击数”试验方法附录二硫磺胶泥的配合比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附录三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要点附录四选择锤重参考表附录五施工记录表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地基与基础工程中有关土石方、砖砌体、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工程,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按国家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O483)的规定执行。铁路、公路、水工建筑和矿井巷道工程等有特殊要求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应按有关的各专门规定执行。第102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下列资料一、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二、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并应附有原有地下管线和其他障碍物的资料;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四、必要的试验资料。注施工时如发现实际情况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时,应通知有关单位处理。第103条在邻近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等详细情况;二、地基与基础施工,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第104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制品等的品种、规格、标号和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第105条地基与基础工程,必须在完成准备工作及所需施工机械设备和管线安装妥善,并经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施工。第106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并经常复测。第107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对隐蔽工程应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完工后,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第108条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冬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现场道路和施工地点的冰雪,必须清除;二、影响施工的冻土应挖除并采取防冻措施;三、冻结的材料,不得使用。第109条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参照本规范“附录三”执行。第1010条采用本规范时,有关岩石与土的分类及鉴定,应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勘察规范(TJ2177)有关规定执行。4第1011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遗址或化石等,应立即报请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第1012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水、防火、爆破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简称降水,下同)的方法和设备选择,可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作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各类井点的适用范围可按照表211选用。第212条降水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一、降水地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采用的土层渗透系数必须可靠,必要时应作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二、井点管的构造、长度和数量,抽水机械的型号和数量(包括泵和电动机的备用量)。必要时应设双电源。滤管和砂滤料的规格和数量;三、井点降水系统的平、剖面布置图和安装图。井点管沉设方法,排水沟管的埋设及排水地点选择。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基坑(槽)的措施。井点管路与施工道路交叉处的保护措施;四、喷射井点降水应附高压水泵、循环水池(箱)的位置及排水管(槽)的安装详图;五、电渗井点降水应附阴、阳极和直流电路的布置祥图;六、深井井点的井孔施工方法及机械设备要求;七、降水范围内的水位观测孔位置和数量。第213条复杂土层应按降水要求作补充勘察,查明相对含水层和不透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含水层和下卧层等的情况。第214条降水施工前应复验基坑(槽)位置。第215条井点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滤网损坏,下入井点孔前,必须对滤管逐根检查,保证滤网完好。第216条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5检查和清洗,并妥善保管。第217条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井孔应垂直,深度应符合要求,孔径宜上下一致;二、滤管位置应按要求位置埋设,如井孔淤塞,严禁将滤管插入土中;如要降低成层上中的地下水位时,宜将滤管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含水土层中,必要时可采取扩大井点滤层等辅助措施;三、灌填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井点管应居中,灌填高度应符合要求,灌填量不得少于计算值的95;四、井点管口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掉入管内;五、井点施工时应参照附表51做好记录。第218条在降水过程中,应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不断抽水。第219条抽出的地下水中含泥量应符合规定,如发现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防止泥砂流失引起地面沉陷。第2110条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必要时应做好沉降观测和采取防护措施。第2111条降水完毕后,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及逐根拔除井点管。土中所留的孔,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如果地基有抗渗等特殊要求时,孔口应按有关要求填塞。第2112条拆除多层井点应自底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在下层井点拆除期间,上部各层井点应继续抽水。第2113条冬期施工应对水泵机组和管路系统采取防冻措施,停泵后必须立即把内部积水放净。第2114条土洞发育地区如进行井点降水,必须注意和防止可能引起邻近地面塌陷。第二节轻型井点第221条轻型井点施工宜按下列顺序一、挖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二、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将井点管同集水总管连接;三、安装抽水机组,连接集水总管;四、试抽。第222条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和标高应正确。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连接集水总管与井点管的弯联管中的短管宜采用软管第223条按封闭方式布置单套井点设备时,集水总管宜在抽水机组的对面断开;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各套井点设备的集水总管之间宜装设阀门隔开。6第224条井点管的沉设可按现场条件及土层情况选用下列方法一、直接利用井点管水冲下沉;二、用冲水管冲孔(亦可同时用压缩空气或使用加重钻杆协助冲孔)后,沉设井点管;三、套管式冲枪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成孔后,沉没井点管。第225条冲孔孔径不应小于300MM,深度应比滤管底深05M以上,管距一般为0816M。第226条每根井点管沉设后应检验渗水性能;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砂滤料时,管口应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方为合格。第227条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必须及时试抽,并全面检查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和抽水机械运转情况等,如发现漏气和“死井”应立即处理。检查合格后,井点孔口到地面下0510M的深度范围内应用粘性土填塞。第228条轻型井点按抽水机组类型分为干式真空泵井点、射流泵井点和隔膜泵井点。干式真空泵井点,可根据含水层渗透系数大小选用相应型号的真空泵和水泵。射流泵井点和隔膜泵井点,适用于粉砂、轻亚粘土等渗透系数较小的上层中降水。第229条干式真空泵井点的水泵与排水管连接处,宜装置逆止阀。气水分离箱与总管连接的管口,应高于水泵的叶轮轴线。第2210条射流泵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喷嘴和混合室完好和光洁,并采取防止杂物堵塞的措施。第2211条隔膜泵底座应平整稳固。出水的接管应平接,不得上弯。皮碗应安装准确和对称,使工作时受力均衡。第2212条每套隔膜泵井点需装设两台泵,也可和射流泵组成混合机组,以保证连续抽水。第2213条在降水过程中,应按时观测流量、真空度和观测孔内水位,并参照附表52做好记录。观测孔孔口标高应在抽水前测量一次,以后定期观测,以计算实际降深。第三节喷射井点第231条喷射井点施工宜按下列顺序一、安装水泵设备(包括循环水池或水箱)及泵的进出水管路;二、敷设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三、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接通进水总管后及时单根试抽;7四、全部井点管在沉设完毕后,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第232条井点管组装前,应检验喷嘴混合室、支座环和滤网等。组装后,每根井点管应在地面作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7O0MM汞柱。第233条进水总管与滤管的位置和标高应正确,井点管路应安装严密。各根井点管的连接管必须安装阀门。第234条高压水泵的出水管必须装有压力表和调压回水管路,以控制水压力。第235条井点管的沉设方法和检验应按第224、226和227条的规定执行。当直接利用井点管水冲下沉法时,应先沉设外管,待下沉结束后再安装内管。第236条沉设井点管前,应先挖井点坑和排泥沟,坑的直径应大于冲孔直径,坑内不得有石子等硬物。第237条冲孔孔径不应小于4OOMM,深度应比滤管底深LM以上,管距一般为23M。第238条每根打点试抽时排出的浑浊水,不得回入循环管路系统。试抽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井点出水由浊变清程度而定。第239条井点的内管与外管底座接触处,必须安装严密,内、外管顶端接头处应用油封装置连接。抽水时,如发现井点管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应立即关闭此井点,及时检查处理。第2310条工作水应保持清洁。全面试抽两天后应用清水更换、在降水过程中应视水质浑浊程度定期更换。第2311条每套喷射井点宜控制在3O根左右,并配相应水泵。各套进水总管均应用阀门隔开,各套回水总管应分开。第2312条在降水过程中,应按时观测工作水压力、地下水的流量、井点的真空度和观测孔水位,并参照附表53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调节。观测孔孔口标高应在抽水前测量一次,以后定期观测,以计算实际降深。第四节电渗井点第241条电渗井点阴、阳极的制作与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一、阴极可用原有的井点管,阳极可用直径25MM以上的钢筋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并应考虑电蚀量;二、阴、阳极的数量宜相等,必要时阳极数量可多于阴极数量。阳极的设置深度宜较井点管深约500MM,露出地面为200400MM;三、阴、阳极应分别用电线或钢筋连接成电路,并接至直流电源的相应极上;四、阳极埋设应垂直,严禁与相邻阴极相碰;8五、在不需要通电流的范围内(如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的阳极表面可涂绝缘材料。第242条电渗降水施工前宜通过必要试验,确定合理的电压梯度和电极布置,井点设于基坑四周时,阳极应布置在井点圈内侧,与阴极并列或交错。阴、阳极的一般距离采用轻型井点时,为0810M;采用喷射井点时,为1215M。工作电压不宜大于60V,土中通电时的电流密度宜为051OAM2。第243条在阴、阳极间的地面上,应清除掉无关的金属和其他导电物。第244条降水应经试验后选择连续或间歇通电方式。通电时间应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和具体情况而走。第245条降水过程中,应按时观测电压、电流密度、耗电量及观测孔水位等,并参照附表54做好记录。第五节管井井点第251条滤水井管的埋设,可采用钻孔法成孔。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200MM以上。井管下沉前应清孔,并保持滤网的畅通。井管与土壁之间应做好滤层。第252条井管宜用直径为20OMM以上的钢管或其他管子制作。过滤部分可采用钢筋焊接骨架,外缠镀锌铁丝,并包滤网。第253条吸水管底端应装逆止阀,设于管井内抽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第254条降水过程中应对抽水设备进行检查。按时观测管井内水位和流量等,并参照附表55做好记录。第六节深井井点第261条深井钻孔方法可根据土层条件和孔深要求,选用冲击钻孔、回转钻孔或水冲法施工。第262条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300MM以上。深度应考虑抽水期间内沉淀物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孔深、孔径和垂直度必须符合要求。第263条钻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孔位附近不得大量抽水;二、孔口设置护筒;三、设置泥浆坑,防止泥浆水漫流;四、应取大样,核对含水层的范围和土的颗粒组成。第264条根据钻孔时的土层情况和设计要求配齐所用管材,并按照沉放先后顺序堆放在孔位附近。9第265条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在周围填砂滤料后,应按规定及时洗井和单井试抽。第266条降水井内装首深井泵时,电动机的机座应平稳牢固,转向正确,严禁逆转(可装阻逆装置,防止传动轴解体。装置潜水深井泵时,潜水电机、电缆及接头的绝缘必须安全可靠,并配置保护开关控制。第267条安装水泵或调换水泵前,均应量测井深和井底沉淀物厚度,必要时清洗水井,冲除沉渣。第268条各管段、轴件的连接,必须紧密,牢固,使用前必须检验,不得漏水第269条排水管路的连接、埋深、走向和坡度均应按规定施工。排水口应设在降水影响范围以外。第2610条降水过程中应根据施工要求,确定启动和暂不抽水井点的数量。按时观测水位下降情况和流量等,并参照附表56做好记录。第三章地基第一节灰土地基第311条灰土的土料,宜采用就地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第312条用作灰土的熟石灰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熟石灰中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第313条灰土的配合比(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第314条基坑(槽)在铺打灰土前必须先行验槽。如发现坑(槽)内有局部软弱土层或孔穴,应挖除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填实,或通知设计单位确定处理办法。第315条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第316条灰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及时铺好夯实,不得隔日夯打。第317条灰土的铺设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照表317选用。各层厚度都应预先在基坑(槽)侧壁插定标志。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容重在现场试验确定。10第二节砂和砂石地基第321条砂和砂石基地所用的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注如采用其他工业废粒料作为基地材料,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第322条砂和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材料除应符合上列要求外,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第323条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注如用水撼法或插入振动法施工时,应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第324条铺筑前,应先行验槽。浮土应清除,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土。基坑(槽)两侧附近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墓穴等,11应在未做地基前,加以填实。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第325条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注意捣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第326条人工级配的砂石地基,应将砂石拌和均匀后,再行铺填捣实。第327条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作成斜坡,每层错开O51M,并应充分捣实。第328条砂和砂石地基的捣实,视不同条件,可选用振实、夯实或压实等方法。施工时应分层进行,在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每层铺筑厚度不宜超过表328规定的数值。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12土太干,应补浇灰浆,并随浇随打。第336条碎砖三合土分层铺设至设计标高后,在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浓灰浆。待表面灰浆略为晾干后,上铺一层薄砂土或炉渣再整平夯实、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MM。第337条夯打完的碎砖三合土,如因雨水冲淋或积水破坏13表层灰浆时,可在排除积水后,重新浇浆夯打坚实。第四节重锤夯实地基第341条重锤夯实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的施工。第342条当夯击振动对邻近的建筑物、设备以及施工中的砌筑工程和浇筑混凝土等产生有害影响时,不得采用重锤夯实。第343条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试夯,选定夯锤重量、底面直径和落距,以确定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最后下沉量一般可采取下列数值;粘性上及湿陷性黄土102OMM砂土510MM注最后下沉量系指重锤最后2击平均每击土面的沉落值。第344条重锤夯实所用的起重设备,直接用钢索悬吊夯锤时,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3倍;采用脱钩夯锤时,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第345条夯锤重量宜采用1530T,落距一般采用2545M。锤重与底面积的关系,应符合锤重在底面上的单位静压力为015O2KGFCM2。夯锤形状宜采用截头圆锥体,可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其底部可填充废铁并设置钢底板,以使重心降低。第346条试夯点(试坑)的数量应根据需夯实地基的土质条件决定。土质均匀时试夯可以在一处进行;土质不同时,应分别在各个不同地段进行。第347条采用重锤夯实分层填土地基时,每层的虚铺厚厦,一般以相当于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由试夯确定。试夯的层数不宜少于2层。第348条试夯前应测定土的含水量,当低于最佳含水量2以上时,应在天然湿度及加水至最佳含水量的基土上分别进行试夯。土的最佳含水量可通过试验确定。试夯后,应挖探井检查试坑内的夯实效果,测定坑底以下25M深度内,每隔025M深度处夯实土的密实度,与试坑村天然土的密实度相比较。对于分层填土,应测定每层填土试夯后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密实度。第349条土的试夯结果达不到设计的密实度和夯实深度要求时,应适当提高落距,增加夯击遍数,必要时可增加锤重,再行选点试夯。第3410条试夯结束后应提出试夯报告,并附重锤夯实试夯记录,参照附表57。14重锤夯实施工应根据试夯结果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夯实面积、场地布置和施工顺序;二、夯实设备的选定;三、锤的落距、夯击遍数和夯击路线;四、使土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五、地基夯实的最后下沉量和总下沉量;六、设计要求的地基夯实深度和密实度。第3411条基坑(槽)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开挖时,坑(槽)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宜小于03M,以便于夯实工作的进行。坑(槽)边坡应适当放缓。夯实前,坑(槽)底面应高出设计标高,预留土层的厚度可为试夯时的总下沉量加50100MM。第3412条夯实施工前,应检查基坑(槽)中土的含水量,并根据试夯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加水。坑(槽)加水,需待水全部渗入土中一昼夜后方可夯击。如土的表层含水量过大,夯击成软塑状态时,可采取铺撒吸水材料(干土、碎砖、生石灰等)、换土或其他有效措施处理。分层填土时,应取用含水量相当于最佳含水量的土料。如土料含水量太低,宜加水至最佳含水量。每层土击铺填后应及时夯实。第3413条在基坑(槽)周边应作好排水设施,防止向坑(槽)灌水。第3414条在大面积基坑(槽)内夯击时,宜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在独立柱基基坑内夯击时,一般采用先周边后中间或先外后里的方法进行。夯无遍数,应按试夯确定的最少遍数增加L2遍,一般为812遍。注同一夯位夯击一下为一遍基坑(槽)底面的标高不同时,须按先深后浅的顺序逐层夯实。第3415条夯击时,按规定的落距,落锤应平稳,夯位准确。夯击分层填土时,必须控制每层铺土厚度。第3416条夯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有无坍塌的可能,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第3417条夯实完后,应将基坑(槽)表面拍实至设计标高。第3418条冬期施工时,必须在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夯击。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15一、逐段开挖,逐段夯击,互相紧密衔接;二、开挖时,适当增加预留土层厚度,临夯实前挖除增留土层;三、在坑(槽)已冻结的情况下,有条件时,可采取地表加热解冻措施四、必须在坑(槽)内加水时,宜采用盐水,其浓度可按夯击期间的最低气温决定;五、随时清除积雪,避免融化后渗入坑(槽)中。第3419条在夯击过程中,应参照附表58做好记录。第3420条重锤夯实地基的验收,应检查施工记录,除应符合试夯最后下沉量的规定外,并应检查基坑(槽)表面的总下沉量,以不小于试夯总下沉量的90为合格。也可采用在地基上选点夯击检查最后下沉量。夯击检查点数,每一单独基础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30M2应有1点;整片地基每100M2不得少于2点。检查后,如质量不合格,应进行补夯,直至合格为止。第五节强夯地基第351条强夯适用于碎石土、破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地基的施工。注淤泥与淤泥质土地基,试验证明施工有效时,方可采用强夯。第352条当地下水位距地表面2M以下且表层为非饱和土时,可直接进行夯击;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时,可铺填0520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后进行夯击。第353条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重量。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等。第354条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强夯施工、必要时,应采取防震措施。第355条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起重机宜选用起重能力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符合夯锤起吊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二、自动脱钩装置应具有足够强度,且施工灵活;三、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筑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一般取决于表层土质;砂土,一般为34M2;粘性土,不宜小于6M2。夯锤中宜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16第356条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一、锤重和落距锤重不宜小于8T,落距不宜小于6M;二、夯击点布置,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夯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为515M;注按上列形式和间距布置的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第二次选用已夯点间隙、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应彼此搭接,表面平整。三、确定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时,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1土的体积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移动最小;2最后两击沉降量或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小于试夯确定的数值。一般为310击;四、夯击遍数一般为25遍。对于细颗粒多的土层、透水性弱的土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五、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为14周。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采用连续夯击;六、平均夯击能,在一般情况下,砂土可取50100TMM2粘性土可取150300TMM2。第357条强夯施工前,应试夯,并按下列顺序进行一、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M20M。该试验区亦可选在需作地基的土面上。二、在试验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三、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并在试验区内进行试验性施工。四、施工中应做好现场测试和记录。测试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五、检验强夯效果。一般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14周以后进行,其方法可按本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对比检查。六、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再进行试验。七、做好强夯前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确定正式施工时采用的技术参数。第358条强夯施工,必须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为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后确定的沉降量控制。第359条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次夯击。17第3510条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的场地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要求。第3511条雨天施工,夯击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有积水时,必须及时排除。冬期施工,首先应将冻土击碎,然后再按各点规定的夯击数施工。第3512条强夯施工应参照附表59和510做好记录。第3513条强夯施工的验收,应检查施工记录及各项技术参数,并应在夯击过的场地选点作检验。一般可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测定。检验点数每个建筑物的地基不少于3处,检测深度和位置接设计要求确定。第六节预压地基()一般规定第361条预压适用于软土和冲填土地基的施工。第362条预压地基的施工。一般采用加载预压力、砂井加载预压及砂井真空降水预压等方法进行。第363条预压地基施工前,必须熟悉地质勘察资料,施工时做好控制性观测和预压效果的测试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与正常施工。第364条如采用井点降水预压地基时,其降水施工,应按本规范第二章有关规定执行。()排水砂井第365条砂井的成孔,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成孔工具或机械设备,亦可按本规范第四章第五节灌注桩的成孔机具选用。第366条制作砂井的砂,宜用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宜大于3。第367条砂井的灌砂量,应按井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容重计算,其实际灌砂量(不包括水重)不得少于计算的95。第368条采用袋装砂井时,砂袋必须选用透水性和耐水性好以及韧性较强的麻布、再生布或聚丙烯编织布制作。第369条灌入砂袋的砂,应捣固密实,袋口应扎紧,砂袋放入井内应高出井口500MM,以便埋入砂地基中。铺设砂地基,应按本规范第三章第二节的规定执行。第3610条砂井位置的允许偏差为该井的直径;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15。18()加载和卸载第3411条地基预压前,应设置垂直沉降观测点、水平位移观测桩、测斜仪以及孔隙水压力计、其设置数量、位置及测试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加载应分期分级进行。对地基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应逐日观测并做好记录。加载速度应根据逐日观测记录和现场实际情况控制。第3612条预压加载宜就地取材,可采用土、砂、石和水等材料。第3613条地基预压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分期分级卸载。但应继续观测地基沉降和回弹情况。第七节砂桩第371条砂桩适用于软土、人工填土和松散破土的挤密加固地基。第372条砂桩用砂,含泥量不宜大于5;含水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在饱和土中施工时,采用饱和状态;二、在非饱和的并能形成直立的桩孔孔壁的土层中,用捣实法施工时,采用79。第373条砂桩成孔宜采用振动沉管及锤击沉管等方法。振动沉管时宜用活瓣式桩靴第374条砂桩施工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其施工方法应按本规范第四章第五节套管成孔灌注桩的有关规定执行。第375条砂桩的灌砂量应按本章第367条规定核算。第376条砂桩位置的允许偏差为该桩的直径;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15。第377条桩身及桩与桩之间挤密土的质量,均可采用标准贯入或轻便触探检验,亦可用锤击法检查其密实度和均匀性。第八节土和灰土挤密桩第38L条土和灰土挤密桩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51OM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或杂填土的挤密加固地基。第382条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并确定分层填料的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的干容重等要求。第383条土和灰土桩的填料,一般采用黄土或灰土。土和灰土的质量及配合比,应按本规范第311条和第312条的规定执行。第384条土和灰土挤密桩的成孔,可选用下列方法19一、沉管法用锤击或振动沉桩机打、拨成孔;二、爆扩法用钻机或洛阳铲等打成小孔,然后装药,爆扩成孔;15T;三、水泵及供水管道,供水压力宜大于5KGFCM2,供水量宜大于2020M3H;四、控制设备,控制电流操作台,附有150A以上容量的电流表(或自动记录电流计)、5OOV电压表等;五、加料设备,其能力必须符合施工要求。第393条振冲前,应按设计图定出冲孔中心位置并编好孔号。第394条施工应先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下列施工参数成孔施工合适的水压、水量、成孔速度、填料方法、达到土体密实度时振冲器电机的电流控制值以及需要的加固时间等。第395条振冲施工所用的填料,一般可用碎(卵)石、角(圆)砾、砾砂、粗(中)砂、矿渣或其他无侵蚀性和性能稳定的硬粒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OMM。填料的含泥量不宜大于10,且不得含粘土块。注作为抗液化加固的排水桩,宜采用粒径550MM级配合适的硬粒料。第396条振冲施工可在原地面定位造孔,也可在基坑(槽)中定位造孔。孔位上部有硬层时,应先挖孔后振冲。造孔时,水压一般保持38KGFCM2,振冲器贯入速度一般为12MMIN。每贯入0510M,宜悬留振冲510S钟扩孔,待孔内泥浆溢出时再继续贯人。当造孔接近加固深度时,振冲器应在孔底适当停留并减少射水压力。第397条振冲填料时,宜保持小水量补给。采用边振边填,应对称均匀;如将振冲器提出孔口再加填料时,每次加料量以孔高05M为宜。每根桩的填料总量应符合规定要求。填料的密实度,以振冲器工作电流达到规定值为控制标准。第398条振冲造孔的方法可选用下列几种一、排孔法由一端开始,逐步造孔到另一端结束;二、跳打法同一排孔隔一孔造一孔,反复进行;三、围幕法先造外围23圈(排)孔,然后造内圈。采用隔一圈造一圈或依次向中心区造孔。第399条施工时应复查孔位和编号,并参照附表513做好记录。完工后,应在距地面1M左右深度的桩身,加填碎石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证桩顶密实度。第3910条振冲施工的孔位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施工时振冲器尖端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二、振冲造孔后,成孔中心与设计定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100MM;三、完成后的桩顶中心与定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02D(D为桩孔直径)。第3911条冬期施工应将表层冻土破碎后造孔。每班施工完21毕应将供水管和振冲器水管内积水排净,以免冻结影响施工。第3912条振冲地基的效果检验。应根据土的性质和完成时间确定砂土宜在完成半个月后;粘性土宜在完成一个月后。检验方法,可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及土工试验等方法。对于抗液化的地基,尚应进行现场孔隙水压力试验。第十节旋喷地基第3101条旋喷适用于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地基的加固。22堵、不漏、不串。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冲洗干净。第31010条施工中应参照附表514、615、516做好记录。第31011条旋喷地基的质量检验,可采用钻机取样、标准贯23入、平板载荷试验及开挖检查等方法。旋喷体深度、直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第十一节硅化地基第3111条无压硅化、压力硅化和电动硅化加固地基的适用范围,可按下列规定选用一、渗透系数为O180M昼夜的砂土和粘性土宜采用压力双液硅化法;二、渗透系数01M昼夜以下的各类土可采用电动双液硅化法;对渗透系数0120M昼夜的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可采用无压或压力单液硅化法。注为避免地基在加固过程中产生大量附加沉陷,自重湿陷性黄土宜采用无压单液硅化法;地下水位以下的黄土,采用硅化加固时应由试验确定。第3112条硅化加固不宜用于一、沥青、油脂和石油化合物所浸透的土;二、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土。第3113条施工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括注液管及电极管的布置图和打(或钻)入深度、化学溶液浓度和用量、注液方法、灌注速度、灌注压力以及加固效果的要求等。采用电动硅化加固时,应提出合理的电压梯度、通电时间和方法。第3114条硅化加固用的水玻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用于防渗加固的水玻璃模数不宜小于22,用于地基加固的水玻璃模数宜为2533;二、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第3115条氯化钙溶液中的杂质在每一升溶液中不得超过60G,而悬浮颗粒不得超过L,溶液中的PH值宜为55。第3116条硅化加固所需化学溶液的总用量,可参照下式计算QKVN1000式中Q一溶液总用量(L);V硅化土的体积(M3);N一土的孔隙率;K一经验系数。软土、粘性土、细砂K0305中砂、粗砂K05O7砾砂KO710湿陷性黄土KO508注双液硅化法的两种溶液用量应相等。第3117条硅化用的化学溶液,应按照表3117的规定选24用。二、对不需加固土层的注液管段应涂沥青绝缘,加固地区的地表水应予疏干;三、通电由注液开始,延续到溶液灌完后电流曲线下降趋于平衡时为止。通电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25四、灌注溶液与通电工作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五、灌注溶液的压力,一般不超过3KGFCM2(表压)。第31118条拔出注液管后,留下的孔洞,应用水泥砂浆或土料填塞。第31119条硅化地基的验收、砂土和黄土应在施工完毕15天以后进行,粘性土应在60天以后进行。第31120条砂土硅化后的强度,应取试块作无侧限抗压试验,其值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90。粘性土硅化后,应按加固前后沉降观测的变化,或使用触探祛探测加固前后土中阻力的变化,以确定其质量。黄土硅化后的质量,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检验。地基硅化后的整体性和外形,均可采用触探法检验。第31121条用硅化法形成的防渗帷幕,应在帷幕本身上作压水试验检查不透水性,单位吸水率不得大于设计要求的25。第31122条硅化地基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一、施工记录(参照附表517、518);二、材料试验记录;三、试块试验记录;四、防渗帷幕的渗透观测和水位变化记录;五、触探法测定阻力变化记录;六、竣工剖面图和钻孔位置平面图。第四章桩基础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桩基和板桩的轴线应从基准线引出。在打桩地区附近设置的水准点,其位置应不受打桩影响,数量不得少于2个。第412条桩基和板桩轴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数值桩基和板桩20MM单排桩10MM第413条桩基和板桩轴线的控制桩,应设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施工过程中对桩基轴线应作系统检查,每10天不少于1次。控制桩应妥加保护,移动时,应先检查其正确性,并做好记录。每根桩打入前,应检查样桩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第414条打桩前应处理高空和地下障碍物。打桩和运桩的场地应平整。桩机移动的范围内除应保证桩机垂直度的要求外,并应考虑地面的承载力,施工场地及周围应保持排水沟畅通。第415条桩基工程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必须按本规范第26102及103条的规定提供,必要时尚需补充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在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应加密钻孔,有特殊要求时,每个基础位置均应有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第416条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参照附录四选用。第417条打桩的控制原则一、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二、贯入度已达到而桩尖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三、桩尖位于其他软土层时,以桩尘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四、打桩时,如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而其他的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五、贯入度应通过试桩确定,或做打桩试验与有关单位确定。第418条桩基工程施工前应作打桩或成孔试验,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数量不得少于2根。第419条打桩时如发现地质条件与提供的数据不符,应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第4110条邻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打桩时,应按本规范第103条规定执行,并应采取适当的隔振措施,如开挖防振沟、打隔离板桩及砂井排水等。并宜采用预钻取土打桩或无振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在邻近岸边或斜坡上打桩时,应观测对边坡的影响。第4111条在软土地基上打(压)较密集群桩时,为减少桩的变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砂井排水、井点降水、盲沟排水、预钻取土及控制打桩速度等措施。第4112条打桩完毕后的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第二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I)制作第421条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简称预制桩,下同)的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当采用闪光对焊和电弧焊时,不得超过50;二、同一根钢筋两个接头的距离应大于3OD。,并不小于500MM。27注同一截面是指3OD0(D0为主筋的直径)区域内,但不得小于500MM。第422条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的规定。28第4215条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地面处理应符合第427条一款的规定;二、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三、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四、堆放层数可按照第427条六款执行。29()打桩第4216条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并参照附表521做好记录。第4217条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二、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有相适应的弹性衬垫;三、桩锤、桩帽(送桩)和桩身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四、桩或桩管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五、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第4218条打桩顺序应按下列规定确定一、根据桩的密集程度,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二、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三、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第4219条水冲法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冲法打桩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土;二、水冲至最后12M时,应停止水冲,并用锤击至规定标高,如有困难,可按第417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220条在冻土地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如用电热解冻,应在切断电源后打桩。第4221条开始打桩时,落距应较小,入土一定深度待桩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进行,用落锤或单动汽锤打桩时,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第4222条遇到下列情况,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一、贯入度剧变;二、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三、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第4223条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在下列条件下测量一、锤的落距符合规定;二、桩帽和弹性垫层等正常三、锤击没有偏心;四、桩顶没有破坏或破坏处已凿平。30()静力压桩313233第455条钢筋笼保护层的允许偏差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桩土20MM非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桩士10MM。34第456条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不包括爆扩桩)卵石不宜大于50MM,碎石不宜大于40MM,配筋的桩不宜大于3OMM,并不宜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坍落度水下灌注的宜为1622CM;干作业成孔的宜为810CM;套管成孔的宜为68CM。第457条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小时内必须罐注混凝土并参照附表525做好记录。第458条浇筑后的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并予保护,浮浆层应消除。第459条当气温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在桩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不得受冻。当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第4510条灌注桩的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套管成孔的灌注桩,应通过浮标观测,测出桩的任何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不得小于1。第4511条浇筑混凝土时,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I组;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每根不得少于1组。()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第4512条护筒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用回转钻时,宜大100MM;用冲击钻时,宜大200MM;二、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三、护筒的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受江河水位影响的工程,应严格控制护简内外的水位差。第4513条采用泥浆护壁和排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粘土和亚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12;二、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315;三、泥浆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调制;四、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注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90。第4514条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的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孔壁土质较好不易塌孔时,可用空气吸泥机清孔;35二、用原土造装的孔,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三、孔壁土质较差时,宜用泥浆循环清孔。清初后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5125;四、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五、浇筑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允许厚度应符合第473条的规定。注泥浆取样应选在距孔底2050CM处。3637383940注采用冲击钻法成槽的地下墙,可按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DJ82一79)执行。第512条地下墙的施工除必须符合本规范第1O2和103条规定外,尚应具有沿地下墙中心线设计深度范围内的地下障41碍物资料,以及槽段开挖时废浆处理的措施。第二节墙体施工()导墙第521条槽段开挖前,应沿地下墙墙面线两侧构筑导墙。导墙一般可采用现浇、预制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构筑。导墙深度一般为12M,顶面应高于施工地面。第522条现浇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导墙宜筑于密实的粘性土地基上,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妥善处理。导墙背侧需回填时,应用粘性土并夯实,不得漏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导墙安装时,必须保证接头连接质量。第523条现浇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导墙,拆模后应立即在墙间加设支撑、混凝土养护期间,起重机等重型设备不应在导墙附近作业或停置,以防导墙开裂和位移。第524条导墙内墙面应垂直,内外导墙墙面间距应为地下墙设计厚度加施工余量,一般为4060MM。墙面与纵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0MM;内外导墙间距允许偏差为5MM。导墙顶面应保持水平。()槽段开挖第525条挖槽机械应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地下墙的结构尺寸及质量要求等选用。第526条挖槽前,应预先将地下墙划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云平台标准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舟山波形护栏施工方案
- 舍内墙面刮浆施工方案
- 街道下沉施工方案
- 公共楼梯间施工方案
-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大同四中联盟体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上海市浦东区洋泾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教育机构数字化转型实践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锂电池包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艾灸养生仪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2025-2026学年泰山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3)
- 3.1数据编码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解读
- 定向增发业务培训
- 产品研发流程优化记录与反馈表
- 火疗课件教学课件
- 苏州择校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中药化学练习试卷1(共579题)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教案(2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