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精选试题_第1页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精选试题_第2页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精选试题_第3页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精选试题_第4页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精选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选择题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D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组织和细胞水平器官和组织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B条件反射肌丝滑行心脏射血防御反射基础代谢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C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人体高原低氧试验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活体家兔血压描记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D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内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B组织液血浆细胞外液脑脊液房水内环境的稳态D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E迅速扩充循环血量导致尿量明显增加稀释胃肠道消化液稀释血浆蛋白浓度破坏内环境的稳态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A保持内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C缓解机体缺氧D适应心功能改变E适应外环境改变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A水重吸收增多BNAH交换增多CNAK交换增多DNH3分泌增多EHCO3重吸收减少12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3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3C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14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快速而精确B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D灵敏而短暂E广泛而高效15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旁分泌调节D自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6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迅速,短暂而准确B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17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神经分泌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8非自动控制见于A排尿反射B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D分娩过程E血液凝固19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调节20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D负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21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4A非自动控制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神经和内分泌系统22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正反馈控制D负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23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快速生效B产生震荡C无预见性D适应性差E不会失误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A磷脂酰肌醇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乙醇胺D磷脂酰丝氨酸E鞘脂2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A膜蛋白的多少B膜蛋白的种类C膜上的水通道D脂质分子层E糖类3与产生第二信使DG和IP3有关的膜脂质是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肌醇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E鞘脂4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运输E继发性主动运输5细胞膜内外保持NA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较大5CNA易化扩散的结果DK易化扩散的结果E膜上NAK泵的作用6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7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A载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酶蛋白E受体蛋白8CA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E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9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A原发性主动运输B继发性主动运输C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D受体介导式入胞E液相入胞10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11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A缝隙连接B紧密连接C中间连接D桥粒E相嵌连接12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13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A单纯扩散B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运输6D继发性主动运输ENACA2交换14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D转运物质主要是小分子E有饱和性15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糖类B脂类C蛋白质D胺类E核糖核酸16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DM型ACH受体EG蛋白偶联受体17终板膜上ACH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A两个亚单位上B两个亚单位上C一个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D一个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E一个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18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膜蛋白是AG蛋白B腺苷酸环化酶C配体门控通道D酪氨酸激酶受体EG蛋白偶联受体19以下物质中,属于第一信使是ACAMPBIP3CCA2DACHEDG20光子的吸收引起视杆细胞外段出现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其产生的机制是ACL内流增加BK外流增加CNA内流减少DCA2内流减少E胞内CAMP减少21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是7A心房钠尿肽B乙酰胆碱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2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是A心房钠尿肽B乙酰胆碱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3即早基因的表达产物可A激活蛋白激酶B作为通道蛋白发挥作用C作为膜受体发挥作用D作为膜受体的配体发挥作用E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24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AK和NABK和CLCNA和CLDNA和CA2EK和CA225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ANABKCCLDCA2EMG226在神经轴突的膜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A等于K的平衡电位B等于NA的平衡电位C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E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27细胞膜外液K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A膜电位负值减小BK电导加大C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D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E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28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E先减小后增大29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NA浓度后,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E先减小后增大30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8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E先减小后增大31神经纤维电压门控NA通道与通道的共同特点中,错误的是A都有开放状态B都有关闭状态C都有激活状态D都有失活状态E都有静息状态32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包括A神经和内分泌腺B神经,肌肉和上皮组织C神经元和胶质细胞D神经,血液和部分肌肉E神经,肌肉和部分腺体33骨骼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特点是A膜电位变化B囊泡释放C收缩D分泌E产生第二信使34把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同一直流刺激时,兴奋将在A刺激电极正极处B刺激电极负极处C两个刺激电极处同时发生D两处均不发生E正极处向发生,负极处后发生35细胞膜内负电位由静息电位水平进一步加大的过程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36细胞膜内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的过程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37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值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负极化D超射E极化38可兴奋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中膜内电位超过0MV的部分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负极化D超射E极化39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负极化D超射E极化40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9ANABCLCKDCA2EMG241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BCLCKDCA2EMG242将神经纤维膜电位由静息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0MV水平时A先出现内流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B先出现外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C仅出现内向电流D仅出现外向电流E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位43实验中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代替浸浴液中的NA,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基本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44用河豚毒处理神经轴突后,可引起A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B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C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D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E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不变45在电压钳实验中,直接纪录的是A离子电流B离子电流的镜像电流C离子电导D膜电位E动作电位46记录单通道离子电流,须采用的是A膜电位细胞内纪录B电压钳技术C电压钳结合通道阻断剂D膜片钳技术E膜片钳全细胞纪录47正后电位是指A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10B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C峰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D峰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E峰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48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49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50神经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51细胞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于A各自的平衡电位B细胞的阈电位CNAK泵的活动程度D绝对不应期的长短E刺激的强度52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A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B动作电位升支的NA内流C复极化K外流D复极化完毕后的NA外流和K内流E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NA内流5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54采用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11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E刺激持续时间55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E刺激持续时间56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ANA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BNA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CK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DK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ENA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57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A小1015MVB大1015MVC小1015MVD大3050MVE小,但两者几乎相等58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兴奋性恢复正常后59如果某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是2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最多不超过A5次B50次C400次D100次E500次60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兴奋性恢复后61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A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到另一端B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C将在中间相遇后停止传导D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而到达另一端E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1262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A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B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D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E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63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A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B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D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E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64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A神经末梢NA的内流B神经末梢K的内流C神经末梢CL的内流D神经末梢的NAK交换E神经末梢CA2的内流65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ANABCLCKDCA2EMG266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CA2来自于A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B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C肌质网上CA2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D肌质网上CA2泵的主动转运E线粒体内CA2的释放1367有机磷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B胆碱酯酶活性降低C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E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68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A递质含量减少B递质释放量减少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E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69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A河豚毒B阿托品C美洲箭毒D心得安E四乙胺70骨骼肌细胞膜中横管的主要作用是ACA2进出肌细胞的通道B将动作电位引向肌细胞处C乙酰胆碱进出细胞的通道DCA2的储存库E产生终板电位71微终板电位是A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B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C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引起D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ACH引起的E个别ACH分子引起的72在神经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ATP酶B胆碱酯酶C腺苷酸环化酶DNAK依赖式ATP酶E单胺氧化酶73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而H带不变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E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1474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下列那一项的长度不变A明带B暗带CH带D肌小节E肌原纤维75牵拉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使之伸长,此时其AH带长度不变B暗带长度不变C明带长度增加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76生理状态下,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属于A单收缩B单纯的等长收缩C单纯的等张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77使骨骼肌产生完全收缩的刺激条件是A足够强度的单刺激B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C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D间隔小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E间隔大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78回收骨骼肌胞质中CA2的CA2泵主要分布在A肌膜B肌质网膜C横管膜D溶酶体膜E线粒体膜79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兴奋性和传导性B初长度和缩短长度C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D主动张力和缩短长度E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80骨骼肌收缩时,在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A肌肉收缩的速度加快B肌肉收缩的长度增加C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加大D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缩短E肌肉的初长度增加81各种平滑肌都有A自律性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细胞间的电耦联15D内在神经丛E时间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82与骨骼肌收缩相比,平滑肌收缩A不需要胞质内CA2浓度升高B没有粗肌丝的滑行C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D有赖于CA2与骨钙蛋白的结合E都具有自律性第三章血液选择题1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人体体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是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D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E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3血浆的粘度与切率的关系是A无关B正变C反变D血流慢时无关,血流快时呈正变E血流快时无关,血流慢时呈反变4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A1球蛋白B2球蛋白C球蛋白D白蛋白E纤维蛋白原5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A各种正离子B各种负离子CNA和CLD氨基酸和尿素E葡萄糖和氨基酸660KG体重的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为A2840LB4248LC5070LD7080LE1020L167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A200MMOL/LB250MMOL/LC300MMOL/LD350MMOL/LE400MMOL/L8正常人的血浆PH为A6870B70005C72005D7074E740059决定血浆PH的缓冲对是AK2HPO4/KH2PO4BKHCO3/H2CO3CNA2HPO4/NAH2PO4DNAHCO3/H2CO3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10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A成纤维细胞B髓系干细胞C淋巴系干细胞D基质细胞E多能造血干细胞11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A集落刺激因子B生长激素C雄激素D雌激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12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ANABCA2CKDCLEHCO313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过哪条途径产生A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B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C糖原分解和无氧氧化D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旁路E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14使血沉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B红细胞成双凹碟形C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17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高E血浆中卵磷脂含量增高1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A骨髓B肝C脾D肾E垂体16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A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B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C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D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E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17可是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高的有效刺激物是A组织中O2的分压降低B血糖浓度升高C组织中O2的分压升高D血糖浓度降低E组织中CO2的分压升高18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A铁和叶酸B钴和维生素B12C蛋白质和内因子D铁和蛋白质E钴和蛋白质19红细胞血管外破坏的主要部位是A肝和骨髓B脾和骨髓C肝和肾D脾和肾E肾和骨髓20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缓冲PHB缓冲温度C运输激素D运输铁E运输O2和CO221球形红细胞的特征是A表面积小,变形能力增强,渗透脆性正常B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变小,变形能力减弱,渗透脆性增强C表面积未变,变形能力正常,渗透脆性降低D表面积增大,变形能力正常,渗透脆性增加E表面积增大,变形能力增强,渗透脆性增加1822血浆和组织液各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是ACLBHPO42/H2PO4CNADCA2E蛋白质23某人血量为70ML/KG体重,红细胞计数为51012/L,其循环血中红细胞每KG体重每小时更新量是A51012B101012C121010D81010E810924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A男性活动量大,组织相对缺氧B男性骨骼粗大,骨骼造血较多C男性体重大D男性雄激素多E男性苏红细胞生成素多25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26成年人骨髓中储存的中性粒细胞约为血液中的A15倍B1020倍C50150倍D5001000倍E500010000倍27一般认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主要反映A循环池中性粒细胞B边缘池中性粒细胞C血液中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骨髓释放的白细胞28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是A500109/LB1030109/LC410109/LD100300109/LE4101012/L29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细胞毒素B产生抗体C参与生理性止血D释放组胺E吞噬异物30某人白细胞总数为11109/L,中性粒细胞为5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3109/L,可见于19A急性化脓性炎症B正常人C血吸虫病D高原反应E婴儿31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A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B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C过氧化物酶和溶酶体酶D前列腺素E和多集落刺激因子E组胺酶,碱性蛋白溶酶体酶32调节白细胞增和分化的主要物质是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集落刺激因子D调理素E甲状腺激素33促血小板生成素刺激的靶细胞主要是A巨核系祖细胞B粒系祖细胞C红系祖细胞D淋巴系祖细胞E巨噬系祖细胞34造血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共同特点是A增殖能力强B自我复制能力强C正常有50处于细胞周期D形态学上不能被识别E细胞表面标志均为CD34/CD38/LIN35造血微环境是指A骨骼的黄骨髓成分B造血器官中的脂肪组织C造血器官中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造血调节因子D造血器官中的微循环,脂肪细胞E骨髓中的造血细胞36某成年人的HB为120G/L,红细胞为31012/L,红细胞体积为100M3,此人可能是A缺铁性贫血B维生素B12缺乏C高原居民D急性化脓性感染E正常血象2037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A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B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减慢C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减慢D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加快E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38欲准确测得血细胞比容值,应如何校正A测得值091(是各类血管血细胞比容差别的系数)B测得值096(压积血细胞之间尚存35的血浆量C测得值099占血量约1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通常忽略不计)D测得值091096099E测得值09109609939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为A005MINB13MINC5MIND6MINE10MIN40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A粘附B聚集C释放D激活E凝集41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为血小板A粘附B聚集C释放D凝集E激活42参与血小板粘附最主要的血小板膜蛋白质是AGPBGPBCGPADGPAEGP43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ATXA2BPGG2CPGH2DPGI2E凝血酶44引起血小板第二聚集时相的主要因素是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血小板释放内源性PGI2与ATP21C血小板磷脂胶粒D受损伤阻止释放的ADP与TXA2E受损伤阻止释放的ATP与TXA245在生理止血中,血小板的磷脂酶A2激活,可导致血小板合成并释放A血小板活化因子BATPCTXA2DADPE凝血酶敏感蛋白(TM46血小板释放是指血小板内的A致密体释放PF4,VWF的等物质B颗粒释放ATP,ADP,5HT等物质C溶酶体释放凝血因子D致密体,颗粒,溶酶体各自释放不同的物质E囊泡释放活性物质47目前认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酶A2使血小板内血栓烷A2合成减少B通过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使CAMP减少,IP3,CA2,CGMP增加C抑制血小板的磷酸二脂酶(PDE,使CGMP增加D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E与ADP代谢产物有关48目前认为引起血小板释放的可能机制是A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及微管环状带和骨架的收缩B血小板内ZN2浓度增加C血小板内CAMP浓度增加D血小板内CGMP浓度减少E血小板内IP3浓度增加49始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22AFBFACFDFAEFA50抑制血小板粘附的物质是AGPIBBVWFC纤维蛋白原DCA2E蛋白激酶C抑制剂51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共有的生化特征是分子中均含有A谷氨酸B丙氨酸C羧基谷氨酸D天冬氨酸E氨基丁酸52在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AF和FBF和FCF和FDF和FEPK和HK53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AFBFCFDFEF54凝血因子在肝内合成依赖于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EE维生素K5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彼此相互联系是始于AFBFCFDFEF56在凝血过程中最后起底物作用的因子是AFBFCFDFEF57丙型血友病是由哪一凝血因子缺乏所致AFBFCFDFEF58甲型血友病是由哪一凝血因子缺乏所致AFBFCFDFEF59乙型血友病是由哪一凝血因子缺乏所致AFBFCFDFEF60目前认为血友病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性凝血物质是23A蛋白质CB肝素C抗凝血酶D蛋白质SE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61TFPI可与FA结合的结构功能域是AK1BK2CK3DK1和K2EK2和K362能增强AT的抗凝作用的物质是A肝素B蛋白质CC凝血酶调制素D蛋白质SE球型蛋白63参与体内抗凝作用的肝素主要来自于A肝细胞B肥大细胞C嗜酸性细胞D淋巴细胞E巨核细胞64体内TFPI主要来源于A巨核细胞B淋巴细胞C小血管内皮细胞D肥大细胞E成纤维细胞65实验中常用的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防止血小板激活C中和酸性凝血因子D螯合血浆中的CA2E将强抗凝酶的作用66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A水解FA和FAB水解F和FC水解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D激活蛋白质C系统E抑制激肽系统67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凝血酶的活性B抗凝血C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D抑制血小板聚集E抑制纤溶68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A15个B23个C25个D27个E29个2469ABO血型系统凝集原特异性的决定簇是A脂蛋白B寡糖链C糖原D糖蛋白E磷脂70下列关于O型血的叙述,那一项是正确的AO型血无任何凝集原BO型血无任何凝集素CO型血含H凝集原DO型血含抗H凝集素EO型含血A,B凝集原与抗H凝集素7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可能是AA1型BA2型CB型DAB型EO型72某人血型表现型为B型,其基因型应是AAA,AOBBB,BOCABDAB,BOEOO73某人血浆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则该人的血型可能是AA1型BB型CAB型DA2B型EO型74ABO血型系统中,天然抗体的本质一般是AIGABIGDCIGEDIGGEIGM75ABO血型系统中(含A2和A2B型)有几种遗传型A4种B6种C9种D10种E18种76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AC抗原BC抗原CD抗原DD抗原EE抗原77RH血型系统中,免疫性抗体的本质一般是AIGABIGDCIGEDIGGEIGM78白细胞上最强的共同抗原是AA抗原BB抗原CD抗原DH抗原EHLA抗原79某人失血后输入A型血和AB型各100ML均未发生凝集溶血反应,该失血者的血型可能是25AA1型BA2型CB型DA1B型EO型80需要紧急输血时主要考虑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是供血者的A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B血清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C红细胞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D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E红细胞与标准血清相混合第四章血液循环选择题1在心动周期中,下列那一时期的心室内压最高A等容收缩期末B快速射血期末C减速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减速充盈期末2在心动周期中,下列那一时期的心室内压最低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减速充盈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E等容收缩期末3在心动周期中,下列那一时期的心室容积最大A快速充盈期末B减速充盈期末C心房收缩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E减速射血期末4在心动周期中,下列那一时期的心室容积最小A快速充盈期末B减速充盈期末C等容收缩期末D快速射血期末E减速射血期末5在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放始于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减速充盈期末D心房收缩期初E心房收缩期末6在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关闭始于26A快速充盈期末B减速充盈期末C心房收缩期末D等容收缩期末E快速射血期末7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速射血期E减速充盈期8在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关闭始于A快速射血期初B减速射血期初C等容舒张期初D快速充盈期初E减速充盈期初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充盈主要依靠A地心引力的作用B骨骼肌挤压和静脉瓣的共同作用C心房收缩的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膜腔内负压的作用10有关窦房结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正确的描述是AIK通道进行性失活是自动去极最重要的原因BIF电流进行性减弱,这种电流可能被铯阻断CNA内流进行性增强,这种电流可被河豚毒阻断DL型CA2通道激活,这种通道受儿茶酚胺调控ET型CA2通道激活,这种通道可被维拉帕米阻断11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A0期去极化的速度B超射值的大小C平台期的长短D静息电位水平E阈电位的水平12兴奋传导最慢的心肌细胞是A心房肌B浦肯野纤维C房室交界D左右束支E心室肌13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27A1/15B1/10C1/4D1/2E3/414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D动脉瓣关闭E乳头肌及腱索的振动15健康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约为A23L/MINB56L/MINC1015L/MIND2025L/MINE3035L/MIN16静息心指数等于A每搏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期容积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体表面积E每分功/体表面积17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那一项指标明显增高A每搏输出量B心输出量C心脏做功量D心指数E射血分数18射血分数是指A每搏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期容积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D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体表面积19下列关于正常人右心功能曲线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A一般情况下充盈压为56MMHGB充盈压1215MMHG为最适前负荷C充盈压1520MMHG时曲线趋渐平坦D充盈压高于20MMHG时曲线平坦或轻度下倾E充盈压50MMHG时曲线明显下降20关于儿茶酚胺对心肌细胞的正性变力作用机制,正确的描述是28A由心肌细胞膜上的2受体介导B以IP3和DG为第二信使C细胞膜上CA2通道蛋白去磷酸化D胞质内CA2来自细胞外和肌质网E肌丝滑行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增多21左心室做功大于右心室的主要原因是A每搏输出量不同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径长度不同C主动脉和肺动脉平均压不同D左心室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不同E左心室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不同22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明显下降支的原因是A心肌被动张力小B心肌主动张力小C心肌延展性小D心交感紧张性支配E心腔内始终有血液充盈23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小的原因是A心房收缩期缩短B等容收缩期缩短C心室射血期缩短D等容舒张期缩短E心室充盈期缩短24健康成年人在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约达到A56L/MINB30L/MINC60L/MIND120L/MINE150L/MIN25下列关于心率的描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安静时为60100次/分钟B新生儿心率较成年人慢C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D运动员平时心率较慢E甲亢,妊娠病人心率较快26心肌细胞分为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静息电位的水平B0期去极化的速率C平台期的长短D超射值的大小E动作电位时程长短2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形成去极相的离子流不同B静息电位水平不同29C形成复极相的离子流不同D超射值不同E阈电位不同28传导速度最快的心肌细胞是A窦房结P细胞B心房结C房室交界D浦肯野细胞E心室肌29下列那种情况下,血流阻力会减小A血流粘滞度增加B由层流变成湍流C红细胞比容增大D血管收缩E血液温度升高30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的是A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B心脏收缩力量增强C由卧位转为立位时D有节律的慢跑E吸吸时相31在体循环中,血压下降最为显著的部位是A主动脉B大动脉C微动脉D毛细血管E静脉32关于弹性贮器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管壁富含平滑肌纤维B有明显可扩张性和弹性C管壁硬化时可使脉压减小D心缩期约1/3搏出量留在管腔内E起血液储存库的作用33关于动脉脉搏的描述,正确的是A射血阻力增大时,上升支斜率变小B射血速度加快时,上升支变平坦C心输出量增多时,上升支幅度减少D外周阻力加大时。降中峡位置降低E动脉管壁硬化时,传导速度减慢34容量血管是指30A大动脉B中动脉C小,微动脉D毛细血管E静脉35关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流速度慢B血流阻力大C总横截面积大D管壁通透性高E血容量大36中心静脉压正常变动范围是A412CMH2OB020CMH2OC412MMHGD020MMHGE020CMHG37关于中心静脉压的描述,正确的是A指左心房和静脉压的血压B正常值为412MMHGC心功能不全时,中心静脉压降低D卧位转为直立时,中心静脉压升高E过敏性休克时,中心静脉压降低38关于小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A管壁中富含平滑肌B管壁厚度与管腔直径的比值C在调节全身血压中起主要作用D在调节全身血流量中起主要作用E在调节组织液生成和回流量中起主要作用39动脉血和静脉血氧含量差值最大的器官是A脑B心C肝D肾E骨骼肌40主动脉管壁硬化可使A收缩压降低B舒张压升高C弹性贮器作用增大D脉搏波传播加快E心缩期内主动脉内血流减慢41下列那一项指标可用来反映心脏射血的前负荷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C心室等容舒张期容积D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E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3142心室射血的后负荷是指A心室内压B主动脉血压C主动脉脉压D总外周阻力E中心静脉压43心室收缩能力的增强可通过下列那一项来实现A增加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B增加肌小节的初长度C增加兴奋时肌质内CA2浓度D心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E降低主动脉的血压水平44下列关于心电图波形与心肌动作电位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P波反映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BQRS波群反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CST段反映静息期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过程D心电图一个周期等于心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之和E心电图反映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效应之和45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心肌细胞传导速度减慢B心肌收缩力减弱C心率减慢D静脉回流减慢E后负荷增大46体循环和肺循环相比,基本相同的是A心脏做功量B心输出量C动脉血压D动脉血含氧量E外周阻力47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ANA平衡电位BK平衡电位CCA2平衡电位DCL平衡电位EHCO3平衡电位48动脉脉搏图上的降中峡见于A等容收缩期末B快速射血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等容舒张期末E快速充盈期末49下列哪种情况下,动脉脉搏图上不出现降中峡32A每搏输出量减少B主动脉弹性减弱C主动脉血压升高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0下列关于人体静脉血压的描述,错误的是A站立时,颅内静脉窦血压可低于大气压B呼气初,中心静脉压较吸气初高C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升高D站立不动时,足背静脉压可达到90MMHG左右E行走时,足背静脉压较站立不动时低51主动脉血流能在心动周期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其A血压水平高B血流速度快C对血流阻力小D管壁厚E有了扩张性和弹性52右心衰竭时,发生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淋巴回流受阻E毛细血管血压升高53炎症反应时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54毛细血管内血流减慢的原因是其A管径小B血流量少C血流阻力大D可扩张性小E血压低55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经过下列那个微循环A微动脉B后微动脉C通血毛细血管33D真毛细血管E微静脉56下列那一项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加A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E摄入大量NACL57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E(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58肾小球病变时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静脉回流受阻59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原因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多巴胺D氨基丁酸E代谢产物和氧分压60血浆中水及溶质分子因静水压和(或)渗透压差异而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称为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滤过D重吸收E吞饮3461在组织液回流中,淋巴回流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A水分B氨基酸C电解质D葡萄糖E蛋白质62下列关于淋巴管及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A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B组织液中颗粒可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倒流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时,淋巴回流将减少D组织液中的红细胞,细菌可经淋巴回流重吸收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淋巴回流量约120ML/H63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紧张素D血管升压素E缓激肽64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升压素D谷氨酸E氨基丁酸65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源于A脊髓中间外侧柱B脊髓前角C延髓疑核D星状神经节E颈交感神经节66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可引起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E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67心交感神经兴奋后,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是35A肌质网释放CA2减少B肌质网对CA2的摄取减慢C自律细胞4期IF电流减少DP细胞动作电位0期速度和幅度加大E平台期CA2内流减少68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支配最弱的组织是A窦房结B房室交界C心房肌D房室束E心室肌69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升压素D谷氨酸E氨基丁酸70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使A心房肌收缩能力增强B心肌细胞内CAMP增加C窦房结细胞IKACH通道激活D自律细胞4期IF电流增加E房室交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抑制71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引起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E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72下列那种物质对心脏有正性变力作用ACAMPB血管活性肠肽CCGMPD腺苷EMG273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降钙素基因相关肽D阿片肽E谷氨酸74下列各类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主动脉B微动脉C毛细血管D微静脉E大静脉3675下列各器官血管中,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是A冠状动脉B脑血管C肾血管D骨骼肌血管E皮肤血管76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引起的反应是A心率减慢B循环系统阻力降低C回心血量减少D血压降低E所支配的器官局部血流增加77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起源于A脊髓中间外侧柱B延髓疑核C延髓孤束核D延髓尾端腹外侧部E延髓头端腹外侧部78下列有关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感受器是颈主动脉体和主动脉体B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C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D反射中枢是延髓孤束核E当传入冲动增多时,所有传出神经的冲动都减少79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A减慢心率B增加冠脉流量C降低平均动脉压D重新分配各器官血流量E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80动脉血压升高时,下列哪项不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效应A心交感紧张性减弱B心迷走紧张性加强C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D交感舒血管紧张性加强E外周血管阻力降低81压力感受性反射A平时不起作用B只起降压作用而无升压作用C主要对动脉血压进行调节D随动脉血压水平升高而敏感性增强37E对心率几乎没有影响作用82下列那种情况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A动脉血压降低B情绪激动C失血D慢跑E从直立位变为平卧位83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下列那项活动状态而对体循环产生影响A心肌收缩力B心率C外周血管阻力D血容量E血管顺应性84交感神经兴奋后引起的心率加快由下列哪种受体介导A1肾上腺素能受体B2肾上腺素能受体C1肾上腺素能受体D2肾上腺素能受体EM胆碱能受体85从下蹲位突然站立而发生晕厥的原因是A低垂部位静脉舒张B血液发生倒流C贫血D心率突然减慢E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降低86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肾素由肾球外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B血浆中NA含量减少可刺激肾素分泌C肾素可转变血管紧张素I为血管紧张素D血管紧张素主要刺激醛固酮分泌E血管紧张素主要使血管收缩87小剂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引起A血压降低B皮肤,肠道血管舒张C骨骼肌,肝血管收缩D心率加快E心肌收缩力减弱88大剂量静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的不同效应主要是38A心肌收缩力改变不同B心率变化不同C血压变化不同D心输出量变化不同E作用持续时间不同89下列关于血管升压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N垂体神经元合成并释放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释放增多C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减少D生理条件下无缩血管作用E生理条件下能使尿液稀释90下列那种情况能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A高K饮食B大量饮清水C刺激颈动脉窦D刺激颈动脉体E大量出汗91心房钠尿肽可使A使血管收缩B使每搏输出量减少C使肾排水排盐减少D刺激醛固酮释放E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92下列那种物质主要在局部血循环中起作用A心房钠尿肽B内皮素C醛固酮D组胺E血管升压素93大量失血时,机体首先出现的反应是A心,脑血管收缩B肾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多C循环血中儿茶酚胺增多D尿钠排出减少E外周阻力增加94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时可使A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B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C股动脉血压升高D交感舒血管活动增强E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活动加强95急性失血时,血浆中最先升高的血管活性物质是A血管升压素B血管紧张素C肾上腺素39D乙酰胆碱E醛固酮96肾内合成和分泌肾素的细胞是A肾上囊上皮细胞B球旁细胞C致密斑细胞D球外系膜细胞E近球小管上皮细胞97下列哪种物质与局部血循环调节无直接关系ACO2B前列腺素C乳酸D腺苷E肾素98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心血管活动直接效应包括A心率加快B冠脉收缩C骨骼肌血管舒张D内脏血管收缩E心输出量增多99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最多的是A皮肤血管B肾血管C骨骼肌血管D肠胃道血管E脑血管100下列哪一项不是血管紧张素的作用A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B产生渴觉C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D刺激醛固酮分泌E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第五章呼吸选择题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扩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平静呼吸时于下列那种情况下,肺内压低于大气压A吸气初B吸气末C呼气初40D呼气末E呼吸暂停而呼吸道畅道3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压力差B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间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和大气压之间压力差D肺内压和跨壁压之间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4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吸气初和呼气末B吸气末和呼气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