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1175-2016 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T1175-2016 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T1175-2016 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T1175-2016 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T1175-2016 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B05DB14山西省地方标 准DB 14/T 11752016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2016-03-30发布 2016-05-3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T 11752015I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产地环境 .25 栽培前准备 .26 原料选择及栽培模式 .27接种 .38 发菌期管理 .49 出菇管理 .410 采收及采后管理 .411 生产档案的建立 .4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 5DB14/T 11752015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萧晋川、王华、张勇、杨杰、刘欣、赵照林、张红刚。DB14/T 117520151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前准备、发菌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及生产档案的建立。本标准适用于山区日光温室平菇袋式栽培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9172 平菇菌种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2798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温型平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4 30 。3.2中温型平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0 24 。3.3低温型平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3 18 。3.4DB14/T 117520152广温型平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5 28 。4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2375 的要求,场地选择背风、向阳、避免山洪的平坦地块。5 栽培前准备5.1 日光温室建造采用60 mm 钢管为横梁, 12 mm螺纹钢为骨架,从地面下挖1m 深,跨度10 m ,脊高 4.6 m,后墙外高3.5 m ,下墙体厚度5 6m ,上墙体厚度1m 1.2 m ,山墙厚度同后墙厚度。5.2 配料场地建造配料场地要求水泥地面硬化,批量生产,硬化面大小应与产业规模大小而定。5.3 灭菌设备一般采用常压灭菌锅炉或高压自动灭菌仓。5.4 栽培季节在生产地区现有条件下,选择不同温型品种可周年生产。5.5 菌种5.5.1 品种选择及质量要求品种选择应符合GB 19172的规定。根据当地不同生产季节,按照 NY/T 528的要求,生产一级(母种)菌种、二级(原种)菌种、三级(栽培种)菌种;根据生产栽培时间,提前三个月安排制一、二、三级种在生产,用量大者,可适当提前。优良菌种栽培质量特性如下:a) 从外表看,菌丝呈棉絮状,色泽浓白,粗壮密集,分布均匀,无杂色菌丝或不同的抑制线,且前端整齐,呈扇形发展。b) 菌丝分解过的棉籽壳培养料变成黄褐色,木屑培养料变成白色到淡黄色,吃料到底,有朽木香味。c) 菌种有平菇的特殊芳香味,用手按培养基有弹性,掰菌种时不易碎。有刚形成桑葚状小菇蕾,菌龄 2535 d 。5.5.2 品种选型根据平菇栽培子实体分化生长所需的温度不同平菇品种分为四种类型,春季、秋季出菇选用中温型菌种,夏季出菇选用高温型菌种,冬季出菇选用中温型、低温型菌种,广温型菌种可用于四季生产。各类型适宜温度为:高温型24 30 ,中温型20 24 ,低温型13 18 ,广温型5 28 。6 原料选择及栽培模式DB14/T 1175201536.1 原料选择应符合NY 5099的要求6.2 菌袋规格栽培袋常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一般为长折径厚度分别为( 4555 )cm(20 28) cm (0.018 0.025 )cm 。6.3 配方玉米芯60% 、木屑27% 、麦麸10% 、石灰2% 、石膏1% 。6.4 配制方法先将主料倒入事先清理好的拌料场上,堆成山形,再把麦麸等辅料从木屑堆的尖顶倒下,使其均匀的往下散开,并把石膏粉均匀地洒在四周,把上述干料先行搅拌均匀。加水搅拌使水分均匀吸收,其含水量达到60 65 。适宜含水量为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指间稍有水渗出无水滴落下,或用拇指和食指捏培养料,指间有水迹,pH 值7 8 。用搅拌机拌料,需经过一级拌料、二级拌料过程,水份、辅料同上,达到搅拌均匀。6.5 栽培模式6.5.1 生料栽培一般选择在气温较低时进行。培养料中加入 1的 50 %N(2 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用水稀释后加入料堆。加水搅拌均匀后,不需灭菌,直接装袋。装满后手捏处略有微陷为最佳密实度,不宜过松或过紧,装袋后塑料绳系口。6.5.2 发酵料栽培拌料后,经发酵灭菌,装袋使用。适合于无灭菌设备条件下使用。混料后建堆,堆宽 1.0 m1.5 m,高 1.0 m1.2 m,长度不限。上面每隔个 50 cm 用直径 10 cm12 cm 木棍扎一个通到底的通气孔,用麻袋或塑料布盖上,温度升至 55 时开始计时,维持 2436 h 或温度降低至 50 以下时翻堆,使料内外上下交换,如此重复 34 次。如含水量不足可在第一次翻堆时补水或发酵结束后补水。发酵后料温降至 30 以下时便可使用。发酵料可直接使用,也可装袋灭菌后使用,装袋密实度同生料栽培。6.5.3 熟料栽培适用于一年四季。培养料加水混合好后,即可装袋灭菌,密实度同生料栽培。应在装袋后 4h内进行灭菌,使用常压灭菌法蒙古包式蒸袋灭菌,灭菌前锅内注满水加热,水位线距蒸帘 30 cm,上大气维持加热16 h以上。停气后,自然降温,当料温降至60 以下时出锅,准备接种。7接种7.1 接种前准备高温灭菌后待菌包温度降至30 后方可接种,生料、发酵料可直接接种。接种前要求环境清洁、用具及菌种瓶表面用0.2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或3 来苏水擦洗消毒。在使用前接种帐可按每立DB14/T 117520154方米用3g 4g食用菌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杀菌, 40 min后接种人员方可入内接种。接种人员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双手用75 的酒精棉球消毒。7.2 接种方法7.2.1 生料栽培接种方法接种在灭菌后的接种帐或接种室进行,也可开放进行。将活性好的适龄菌种掰成块状,分 3 4 层一边装袋一边将菌种接入袋中。其中,两个袋口要接有菌种,接种量在 1520 ,扎紧袋口。7.2.2 发酵料栽培接种方法与生料栽培接种方法相同。7.2.3 熟料栽培接种方法待灭菌后的袋温降至30 以下后,在灭菌后的接种帐内进行。选用活性好的适龄菌种,打开袋口将菌种接入,扎紧袋口,一般两头接种,接种量为3 5 。8 发菌期管理要求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温度控制在18 25 。发菌时,垛内温度达 25 以上时应翻堆倒垛。气温高于 25 时,单排摆放,气温 18 25 时,视情况摆 2 6层。接种一周时间后开始翻垛。有污染的菌袋应及时处理。当栽培袋两端菌丝已布满后,应在菌丝长过的部位进行刺孔增氧,孔深以刺破塑料为宜。扎眼工作可与翻堆倒垛同时进行。9 出菇管理栽培袋单行摆放5 7 层,垛行间留 60 cm过道。通过加温、加厚覆盖物、喷水等措施保持 8 以上温差,并增加适当的散射光,促进菇蕾形成。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30 min,经5 7d 后即可现蕾。出菇蕾后及时将袋口卷起,菇房温度根据不同温度品种进行控制。高温型控制温度24 30 ,中温型控制温度20 24 ,低温型控制温度13 18 ,广温型控制温度5 28 。通过地面洒水、空中喷雾状水,将棚内空气湿度维持在8590 ,不可将水直接喷洒菇蕾。 23d 后控制空气湿度维持在85 90 ,5 7d 当子实体菌盖平展,即可进行采收。10 采收及采后管理一般应在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第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去掉菇面残留的菌柄、烂菇以及料面的板结。如菇袋失水较多,可用注水法或浸水法给菌袋补水。可补营养水,营养料使用符合NY/T496的要求。 1012 d 后出现第二潮菇蕾,如此反复管理,可出3 5 潮。发现菇墙倾斜应及时用“ T”型木架支撑。11 生产档案的建立每个日光温室大棚建立独立的、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种植者应保留平菇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生产档案至少保留两年。ADB14/T 117520155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见病害防治措施表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