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征文25篇_第1页
母亲节征文25篇_第2页
母亲节征文25篇_第3页
母亲节征文25篇_第4页
母亲节征文2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 亲 节 征 文 25 篇篇一一直以来,总想用文字描述一下我那其貌不扬、已是耄耋之年,确颇有巾帼风范,堪称后世楷模的母亲.这,大约也是想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准母亲真切的位置,想要极力表达清楚我与母亲之间的那份无奈、伤感,却又无比敬佩的关系,亦或是想给自己四十多年来太多的感受和负累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释放,更或是对未来的日子有一个交代的缘故吧。谈及母亲,感触良多。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甚至可以说是让我们五个子女引以为荣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母亲的娘家是地地道道是农民,祖籍陕西澄城刘家洼下陵霍村,杨家将守陵人后裔,以耕种为生。当时处于民国时期,鲜有女子入学读书,但受到在城里读书姊妹们的影响,外祖母执意让自己的孩子们入学读书。三年私塾,让天资聪颖伶俐的母亲更具慧心,怎奈家境窘迫,母亲辍学在家务农或织布纺线补贴家用。母亲出生于 1933 年 8 月,取名杨金爱,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7 岁入学,10 岁辍学, 15 岁当选本村妇救会主任, 16 岁加入共青团,17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澄城县二区七乡乡长、五区妇联主任、供销社干部、新城管区副镇长,工商联、糖业公司、烟草公司管理干部。记忆深处,家里黄泥巴粉饰的窑壁上贴满了金色的奖状和大红的锦旗,木质的矮柜上摆满了毛巾、笔记本、搪瓷缸子,虽已褪色,但那段历史依然清晰可见,历数母亲荣耀的一生。解放前夕,她曾为我们党地下工作做出过卓越贡献;建国初期,她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起到了组织和表率作用。她言传身教、勤俭持家,含辛茹苦抚育子女成长,为后辈人持家立业树立了榜样;她沉稳果敢、无私奉献,冲破封建枷锁走上革命道路,赢得了乡里乡亲的交口称颂;她相夫教子、不离不弃,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堪为妇女楷模。一幕幕、一件件、一桩桩,皆为母亲跌宕起伏的一生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而母亲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也就是从解放前这一年的夏天正式拉开了帷幕。1948 年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胜期,由彭德怀、王震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渭北(澄城、合阳、大荔、蒲城)一带展开了“拉锯战”,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壶梯山战役(也叫冯原大战),是澄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壶梯山位于澄城县冯原镇北部,海拔 ll04 米,是澄城县与黄龙县分界线上的咽喉要地,军事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山势巍峨,林木茂密,郁郁葱葱,景色秀丽,美不胜收。山上有泉,林中有庙。晴日登山远眺,冯原、西社、善化三乡镇尽收眼底。山下地势开阔,庄稼遍野,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山河之壮丽。这里曾为澄城八景之一的“壶山樵子”,远近闻名。1948 年 8 月初,就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壶梯山战斗。此次战斗从总攻发起到战斗结束,仅用了 75 分钟,战果辉煌,歼灭了胡宗南整编 36 师 28 旅的精锐王牌 82团。并在追歼逃敌中击毙敌少将副师长朱侠,俘敌少将师参谋长张先觉、少将高级参谋李秀,国民党战地视察第九组少将视察官马国荣等,缴获战利品无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向关中进军,解放大西北,打响了胜利的第一炮。正是在这场战争中,贺龙、朱德、彭德怀、王震等人曾居住于刘家洼下陵霍村,母亲深受这些革命志士的熏陶,并在她的表哥、澄城县游击队支队长刘振中的影响下,冲破封建枷锁,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母亲在游击队的领导下,组织村里的积极分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张贴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支持革命战争,并以自家的住宅为游击队地下活动联络据点。自此,对“革命”一词尚懵懂的母亲,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只有自己组织起来打倒地主恶霸,穷苦人才能翻身得解放,才能有饭吃”!当时,负责标语和传单输送的是一名在渭北一带从事地下工作的年轻的女同志,系原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邱会作的夫人胡敏。那时,澄城县仍是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国民党对我党地下工作者和涉嫌为共产党办事的人员进行严查重处,形势异常严峻。组织上找到母亲,安排她护送胡敏务必安全抵达大荔县城。年仅 15 岁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一任务,用自己简谱的农家女衣衫将胡敏乔装一番,与自己同村的姐妹们一道,用自家的驴子驮着胡敏连夜行走三个多小时,将其安全护送至大荔县汉村,顺利完成任务。1948 年 8 月,壶梯山战役即将结束,我军胜利在望,国民党残余势力仍在继续做垂死挣扎,对我党地下工作者进行疯狂的捕杀,对涉嫌“通共”人员进行惨无人道的清剿。就在这一年盛夏的一个下午,母亲和外祖父两人编了一天的苇席,晶莹剔透的汗珠从母亲额头顺着脸庞不断滑落,早已浸湿了粉色的碎花小衫衣领,被晒得通红通红的脸颊显出倦容。外祖父起身,带着疲倦的身躯,冲着母亲甩下一句话:“金爱,该做饭了,大(秦川地区把爸爸称为“大”)乏了,躺一哈去。”然后就回房歇息去了。母亲抬头看看余热未消的日头,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母亲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来,随手拂掉粘在衣裤上的芦苇絮,朝着灶房的方向走去。此时,虚掩着的院门突然被撞开,闯进来一个身背一长一短两杆枪支、身着朴素军装的汉子,汉子闯进来后紧忙将院门关闭,后背紧紧靠在院门上,慌慌张张地冲着疑惑中母亲解释,说他是解放军战士,请求帮助藏匿,躲避国民党部队追杀。母亲一听是被国民党部队追杀,心想此人必定是好人,毫不犹豫地让他钻进院墙根堆放的芦苇杆中,连忙用几捆芦苇杆将汉子遮住。刚刚遮挡严实,几个端着美式步枪的国民党兵就踹门而入,满院子搜查。眼看着汉子藏身之处即将暴露,情急之下,母亲把鸡窝里面趴着的四只母鸡赶了出来,这几个国民党兵一见院子里有鸡,放弃了搜捕,雀跃地抓鸡去了,可怜家中这仅有的四只生蛋母鸡就这样被他们带走了。挨到天黑,母亲才敢将这汉子从芦苇杆中放出来,随即让他换上外祖父浆洗干净的粗布衣衫,带上干粮送出了村子。那个时候,帮助解放军就是通共,是要杀头的,母亲冒险救下这个汉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知道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是为穷人办事的,是为解放这里的穷苦大众的。当时尚为花季少年的母亲,竟致自己与家人的安危于度外,毅然营救这位解放军战士,能有此谋略和胆识,令人折服。时至今日,每每提及此事,我们姊妹五个以及我们的儿孙们都会竖起拇指,钦佩不已。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某部还派专人来澄城县调查过此事,寻找当年营救这位解放军战士的人,方知,这位被救的战士竟是解放军某部首长,名叫刘小秦(原名秦安翰)。在 1950 年澄城县公安系统召开的表彰大会上,还因为此事,为我的母亲记特等功,颁发了“甲级模范”证书、授锦旗,还奖励了一条白底红字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字样的毛巾、一根铅笔和一个本子。此后,经陈志直(原县土改委员会干部)、刘文华(原二区七乡党支部书记)两位革命前辈的介绍,于同年 11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每每回忆至此,母亲依旧激动万分,兴奋不已!毕竟,这是母亲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一件事!而正是因为评定“甲级模范”一事,却成就了母亲与父亲的一段美好姻缘。因为母亲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在评定“甲级模范”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母亲的先进事迹材料。当时任公安局秘书股股长的王志杰,也就是我的父亲,是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负责帮助母亲完成事迹材料的撰写任务。常邀母亲前来公安局了解具体情况,这样一来二去,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熟络了起来。这一切,被公安局看守所所长权志忠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热心的老权极力撮合下,1955 年 10 月 2 日,两个年轻人喜结良缘,开始他们幸福的生活。篇二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思念孩子”的心情引起了好朋友的热议和关注。评论中朋友们的理解、安慰和鼓励让我心情好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母亲的爱护也需要距离。我有两个孩子,由于大女儿要去西安上小学,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公婆决定把两个孩子全部带到西安照顾。从此,我开启了两城奔波的生活模式,思念、担忧、纠结、内疚等复杂的心情每天伴我左右,通话、视频、翻看相册成了思念孩子的情感表露方式。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全天候的陪伴成了两点一线生活模式中的写照。最初那段日子,下班后不想回家,也不知道回家做什么,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每当走到熟悉的角落,就会不由得想孩子,翻开手机相册看孩子们各种卖萌的照片,每次看到她们嘴角的那抹俏皮的弧度就会忍不住笑出声音,是的,我又想她们了。彼此习惯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似乎比我们想像的要坚强,要自立。随着一次次告别离开,孩子们从最初不舍的哭泣到反复求证下一次回来的时间再到微笑地道别。我也从最初的难舍到如今的坦然,似乎也慢慢的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母爱是一种很神奇的感情,以最亲密的姿态开始,再以慢慢远离的背景而终。怀胎十月,从脐带相连到阵痛生产,从欣喜的感受她一点点长大,到最后以疼痛为力量送她来到这个世界。母乳喂养,从每一次低头看她用力吮吸的幸福,到果断决然的艰难断奶。小时候她缠着你依偎在你怀里撒娇,到脱离怀抱探索世界,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不同阶段小别离的场景。初为人母的我们总想做一个好妈妈,留下孩子每一个瞬间,似乎与孩子亲密无间才能证明自己很爱她们,自己很幸福。我们也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帮她们选择,帮她们做决定,避免她们受到伤害。但其实,就是在我们一次次的干预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的提升。也许,我们欣慰于身边那个安静乖巧的孩子,却忘了去了解她活跃灵动的内心。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慢慢学会放手,当她们还小需要我们百般呵护的时候,我们需要“进”,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分离也便日趋重要了。曾看过一句话,深觉有理-检验一位母亲是否真正具备爱的能力,就是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或许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我要替孩子决定一切,照看一切,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让她茁壮健康的成长。很多时间,其实都是控制欲在作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适当的选择“退”,让孩子独立,更能体现母爱的伟大。“爱孩子,不是占有,不是控制,孩子的降临只是借助我们的力量来到,并不是属于我们,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有些事,是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尝试的,哪怕是错,她亦能从中得到成长,这是必经之路。”这是最近热播剧小别离中爷爷送给儿子儿媳的一段话,也让我静静深思很多,虽有些心酸,但起到了“对号入座”的反思效果,为了能够拥有孩子真正的幸福,让母爱保持适当的距离,是送给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礼物。篇三早上还没有起床,一阵电话铃声叫醒了我,儿子的一声节日快乐叫的我不知所措,还没有缓过神,妻子便告诉我,今天是父亲节,儿子祝你节日快乐,我恍然醒悟,今天是父亲节,我匆匆挂了妻子的电话,赶紧拿起电话给我的父亲打过去:“爸,节日快乐!”父亲久久回不过神,我说,父亲节快乐,父亲问我你说什么了,我说今天是“父亲节”,祝你节日快乐。父亲愣了一会说:“我不管什么节,只要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就行”,我听着父亲的回答,久久无语,再没说一句话,泪水在我的双眼忘情的流下。挂了父亲的电话,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我心情如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我父亲是普普通通一名煤矿工人,在我记事起他便不再下井了,上小学五年级期间老师叫我们说出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介绍一下家里面的情况,我回家便问我的母亲,我爸在矿上干啥工作,母亲便说:“是打扫卫生的”。我在第二天上课时给同学介绍了我家里面的情况,下课后同学们都对我说你爸是在矿上打扫卫生的,从同学们的话里面我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嘲讽。回到家里我便问母亲,别人的爸爸不是在采煤队就是在机电队,我爸为什么打扫卫生,妈妈沉默好久才说:“你爸是工伤,不到 25 岁时,井下发生冒顶,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干不了重体力劳动,只能在矿上打扫卫生。”听完后我一句话没有说,便写作业去了。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父亲在我要去西安上学时把我叫在饭桌旁,语重心长的给我说,你现在大了,马上出去上学了,爸给你讲讲爸爸的故事。“爸老家在陕北,上世纪 70 年代,家里面兄妹多,听说煤矿招工可以挣钱,我在公社报名来到煤矿,因为当时招工时说是三线建设民工干不好就回去,所以我参加工作后为了继续留下来就拼命的干,就怕单位不让干回去,在一次工作面冒顶时,我为了拉出同班工友被矸石砸伤,造成了终身双腿残疾。”伤好后父亲先后被矿上授予先进工作者、铜川市“红旗青年突击手”等等,矿上考虑身体原因,伤好后安排他在矿后勤部门从事勤杂工,听完父亲的讲述,我便问为什么你要到矿上下井啊,父亲说:“男子汉长大了要有责任。家里弟弟和妹妹还有你和你哥都要上学啊,再不好有份吃公家饭的工作都抢着去,听完父亲的讲述,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在想这也许是一个父亲对家和儿女的责任。回想起,不论我在西安上学,在双龙工作,不论多晚父亲都和我约定每晚打个电话,他才能睡着。那是 1999 年时,手机没有现在这么普遍,就是座机电话也不是家家都有,我去西安上学时的前一天,父亲拉着我走到店头街的一部公共磁卡电话旁边说,儿子你长这么大了第一次出门,每天晚上就是再忙你给爸打个电话。他指着公共磁卡电话的电话号码说,就是这个电话号码,这是你妈给你办的卡,拿着卡我点点头同意了父亲和我约定,每晚 8 点给他打电话。两年中我把这个约定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天天按时去打,可父亲接通电话就是两句话:“你好着不,春天叫我多喝水,夏天叫我晚上睡觉把被子盖好,秋天叫我早早把秋裤穿上,冬天叫我晚上睡觉时把热水袋灌好把被子暖热”,有时我忘了,没有打,回家后听母亲说你每晚要是把电话打了,你爸就高兴地睡了,你要是一晚没打电话,便一直等到 12 点,他回来后就不停的说是不是儿子训练累了,是不是今晚和朋友出去了,是不是和别人打架了,怎么没打电话,到第二天他 7 点半准时在守到磁卡电话等你电话,他害怕你打早了他没接上,如果你连着两天没有打,他就叫你哥哥去学校看看你怎么样,听完母亲说的这些话我泪忍不住的往下流,我想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女无声的爱,我想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女无私的牵挂。参加工作后,父亲和我约定每晚 10 点他给我打电话,父亲总是两句话,早点睡觉身体要紧。工作干不完,挂了电话后我继续干工作,父亲知道后害怕每天打电话影响我工作大没有上过学可是和我妈学会了拼音,学会了发短信,每天 10 点就一个,就是重复电话里的那两句话,我有时看见的当没看见。我结婚那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