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机械工程系 2017 届毕业设计专 业: 班 级: 姓 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 完成日期: 1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把其故障原因、故障现象以及排除思路和方法等展现出来,并对自动变速器检修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最后把自动变速器的最新技术和维修思路进行阐述。这些资料能使我们对自动变速器故障的发生及其过程有所深入的了解。关键词: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分析、诊断故障2目 录引言正文一、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二、自动变速器检修注意事项三、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与诊断排除思路四、自动变速器的检修五、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实例5.1 丰田凯美瑞自动变速器不能自动换档的故障排除 5.2 高尔夫电控自动变速器升档困难的故障排除5.3 本田雅阁自动变速器换档冲击的故障排除六、自动变速器的最新技术和维修思路七、总结参考3文献致谢引 言从 1950 期间,美国根据车速和加速踏板位置研制了自动换挡的自动变速器,从那以后自动变速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今,它还是一个很热门的技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自动变速器是采用简单的液力传动与多挡机械自动变速器组合。在控制方式上,由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电子操纵控制系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从二速三速四速,五速自动变速器也即将出现,问时利用各种方法扩大与改善液力传动的自动调节性能范围,以实现建华操纵的目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齿轮传动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冷却润滑系统组成。其中,电控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提高了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性能,同时,在进行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过程中,电控系统的检测成为一个重要因素。4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功能组要包括:换挡控制,主油压控制,强制离合器控制,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控制,缓冲控制等。第一章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1.故障诊断原则(1)分清故障引起的部位 故障是发动机引起的,还是变速器液力自动操纵系统、变速器电控系统引起的,亦或是自动变速器机械部分引起的。(2)坚持先简后难、逐步深化的原则 按故障的困难程度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如开关、拉线,油液状况等从最易于接近的部位、易于忽视的部位和影响因素开始,最后深入实质性故障。(3)区别故障的性质 故障是机械性质的,还是液压、电控系统的;是维护保养方面的,还是需要拆卸彻底修理的。(4)逐项试验检查,为查找故障提供思路和线索 如液压试验、道路试验等。(5)必须在拆检之后才能确诊的故障,应是故障诊断的最后程序 液力自动变速器绝对不要轻易分拆, 52.检测程序也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自动变速器基本检查这一步用于检查自动变速器是否在正常前提下进行工作。通过这一步的检查,常常可以解决许多故障,因此,这一步必不可少。这一步包括:节气门及拉索的检查,怠速的检查,自动变速器控制开关的检查,自动变速器传感器的检查等。(2)自动变速器故障自诊断测试自动变速器在进行基本检查后仍存在故障,可通过电脑检测调出故障代码,帮助寻找故障发生的部位,排除故障后清除故障代码。(3)自动变速器手动换档试验为了确定故障存在的部位,区分故障是由机械系统(包括齿轮变速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还是电子控制系统引起的,应该进行手动换档实验。手动换档实验是人为的使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脱离车上 ECT 的 ECU 控制,由测试人员手动进行各档位的实验。手动换档实验可在实验台上做,也可以用路试来做,若每一档位工作都正常,则说明故障出现在电子控制系统,应进行电控系统的测试,若有某一档位工作异常或各前进档很难区分,应进行机械系统的检测,包括液力变矩器、齿轮变速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部件。(4)自动变速器机械系统的测试机械系统的测试包括失速实验、时滞实验、油压实验、道路实验等几项内容,因厂家不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这几项实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变6速器机械系统的故障发生部位。(5)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测试系统的测试主要是按系统电路图检查线束、导线及各插件是否断路,短路以及搭铁接触不良问题,检测各电控元件是否损坏和失效,其检测内容和方法根据车型各不相同。(6)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表检测当按前述诊断步骤未发现异常,或者根据前述几个诊断步骤的结果很难准确判断具体的故障部位时,则为疑难故障。对疑难故障的诊断和查找,一般应用危险手册上提供的产生某一故障现象可能的诸多因素,采取逐项排除法查找故障部位。不同厂家编制的故障诊断表各具特色,一般都列出了产生某一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并将这些原因按大小可能性排列,在故障排序时可参照表中顺序进行。在对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进行检修时,正确地判断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盲目轻率的下结论,盲目听信客户和旁人的推测,以免错误的将完好的自动变速器解体,造成越修越糟的被动局面。而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测试,正确判断故障性质和故障部位,确实做到拆修前心中有数。7第二章自动变速器检修注意事项自动变速器检修注意事项可分为检修前、检修中、检修后三部分。1.自动变速器检修前应注意(1)故障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在拖回修理场时,应将驱动轮抬起后,用牵引车拖回。对于装有由输出轴驱动的辅助油泵的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在因故被牵引时,则不必抬起驱动轮。但牵引距离不得超过 50km,时速不超过30km/h。(2)举升车辆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若只是顶起汽车的前端或者后端,要用三角木将汽车抵住;若是要将汽车整体举起,一定要使举升机的支撑点与车架相接触。8(3)修理自动变速器的场所应清洁无尘,并在分解电控自动变速器时应彻底清洁变速器的外壳,以防尘土或其他杂质污染解体后的精密元件,从而影响修复质量。2.自动变速器检修中应注意(1)拆检电器元件时,应拆下蓄电池负极接线;检查电器元件最好使用数字万用表;更换熔断器时,决定不能使用超过或低于规定数值的熔断器。(2)拆卸电控自动变速器时,一定要将零件按拆卸顺序摆放在零件架上,必要时做好标记,这样可以避免混淆,以便能正确、快捷的将所有零件装回原位,防止个别零件漏装,或错装。(3)对组件进行分解、检查和装配时,应依序分组进行。这样可避免混淆同时放在工作台上看起来相似而实际不同的零件。若因别的缘故以至某一组件不能装配起来,应保证该组件的所有零件放在一个单独的箱子里,然后再分解、检查和装配每一个组件。(4)所有零件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液压油道和小孔都要用压缩空气吹通,确保其不被堵塞。建议采用煤油或 ATF 清洗零件。(5)对于不可重复使用的零件(如:开口销、垫片、O 型圈、油封等) ,在相应的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维修手册中均用特殊符号标出,在重新装配时,这些零件一定要使用新品。(6)分解阀体总成时,每一阀门都应与弹簧放在一起。(7)磨损的的衬套必须连同带衬套的零件一快更换,推力轴承和座圈滚道若已磨损或损坏时必须更换。9(8)在修理装配时,对新换的密封油环、摩擦片、钢片、各摩擦副之间的旋转和滑动表面,都应涂抹自动变速器油液;新的摩擦片在装配前,还应在自动变速器油液中浸泡 30min 以上。在换用新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总成时,装用前也应在自动变速器油液中浸泡 30min。(8)螺栓、螺母在原厂装配前已涂好一层密封紧固胶。如果预涂件被重新以任何形式拧动过,在重新装配时,都必须按规定重新涂抹密封紧固胶。重新涂时,应首先清除掉螺栓、螺母或其它安装零件螺纹上的旧密封紧固胶,并在压缩空气吹干后再涂新胶。预涂件在电控自动变速器维修手册中也用特殊符号标示。所有螺栓、螺母都应按规定力矩拧紧。(10)总装前,应再次确认所有组件都装配正确。若装配期间发现某些组件有损坏,立即将这组件分解进行检查和维修。(11)在重新组装电控自动变速器之前,应用普通的非易燃溶剂仔细的清洗所有的零件,然后用风吹的方法吹干,不能用普通的棉纱纸擦拭零件,以防纱纸留下棉绒影响自动变速器的修复质量。(12)在组装电控自动变速器时,推荐使用专用工具。装配时,应在确定卡簧两端没有对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网络平台信息服务合同
- 消防安全知识考题及答案
-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流程案例分析
- 2025标准租房合同范本
- 《课件制作与传播》课件
- 《华佗医术公开》课件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常见异常识别
- 《CIO与IT治理总览》课件
- 集体荣誉主题班会
- 降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副作用
- 发现人生的闪光点主题班会课件
- 司法鉴定专题培训课件
- 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 风湿免疫疾病的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策略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的案例探析:以小米集团为例11000字(论文)】
-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广西陆上风电项目规划清单
- 考试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 反假货币培训
- 《延年益寿养生方法》课件
- 《全的针灸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