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细菌》word文档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细菌》word文档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细菌》word文档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细菌》word文档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细菌》word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一课的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 2 节的内容。 细菌的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构成了微生物中的一员,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和一些腐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细菌对人类的两面性,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总结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有些细菌有夹膜、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的环境,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4、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各种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上课学生是西李村乡中八二班的,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本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四、教学设计思路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老师作整体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小实验)五、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1、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2、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六、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1、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 。其次个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2、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七、教学过程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老师: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学生:消灭细菌、病毒等老师:对,回答的很好。他们都是微生物,我们今天就只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老师:请你们谈谈对细菌的认识?学生:感冒细菌使人患感冒老师:这是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细菌对人类还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我们吃的泡菜和酸牛奶都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老师:关于细菌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世界,揭示其神秘的面纱。 (板书:细菌)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引出主题。2、阅读材料,分析实验,汇报总结。老师:细菌分布在哪呢?学生:(活动)阅读和分析我发放的资料(关于细菌分布的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学生:回答细菌分布广。老师:(小结)细菌分布极广,遍布地球上的任何踪迹,如:空气、土壤、水、火山、甚至极地的冰雪中和生物体的内和外。老师:细菌分布如此广?有谁用肉眼看见过细菌呢?学生:没有老师:为什么呢?原因是细菌非常小,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那么究竟细菌小到什么程度呢?学生:阅读我发放的资料并回答。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0 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老师:(小结)细菌非常小,10 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仅 1 毫米左右,2000-3000 个并排能穿过缝衣的针线孔。设计意图:关于细菌分布广的实验课堂上无法完成,我收集了别人做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弥补了没做实验的不足,又有证据得出结论。播放多媒体课件(10 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非常直观,有力地说明了细菌确实是很小的。老师:细菌的形态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板书: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学生:观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老师:细菌的形态不一样,那么它的结构怎么样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细菌细胞模式图 。下面同学们观察教课书中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和屏幕展示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及复习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细菌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2)有些个别细菌细胞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3)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汇报总结上述 3 个问题。老师:给予各小组评价。在重点地方给予补充。播放细菌细胞结构的动态分解图,重点讲解细菌细胞是无真正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了生物具有多样性。老师:回答的很好。 (板书: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夹膜、鞭毛和芽孢)并介绍它们的作用。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老师: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那么细菌的生命活动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4、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老师:生物体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等)老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分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回答是分裂生殖。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 (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现在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细菌,那么一个小时后会有几个细菌?学生:8 个细菌老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常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回答的很好。下面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植物体的生殖方式有几种?学生:两种:一种是自养(例如植物) ,另一种是异养(例如动物) 。老师: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原因是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播放寄生菌和腐生菌的课件。但还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例如: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 a,是自养的,属于光能营养型;还有一些细菌利用化学能把 CO2 和无机物合成供自己利用的有机物,属于化能营养型。 (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寄生和腐生两种)的,少数是自养的。设计意图: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的内容主要采用师生谈话法、观察法进行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5、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老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但我们并没有看见动植物尸体遍地都是,原因就是腐生细菌和其它腐生生物分解了动植物尸体的缘故。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的过程图解) 。请回答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学生:观察、总结: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物质循环的作用。老师: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我发放的资料、讨论、归纳与总结。(学生活动)学生 1:细菌使人和动植物患病,例如:肺炎双球菌使人患肺结核,对人有害的。学生 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对人有益的。学生 3:甲烷菌能产生沼气,对人有益的。老师:可见细菌对人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下面我们组成甲、乙两对进行辩论。学生: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老师:对甲、乙两方给予评价,看来你们难分胜负、平分秋色。同时补充相关内容。例如:美国“9.11”事件以后炭疽热病菌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夹在邮件中哄干的炭疽热芽孢,在自然界中能长期存活,危害极大。这是有害的一面。有一种苏云金杆菌产生芽孢和副芽孢子体能分泌的毒素,能杀死菜青虫等昆虫;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有益细菌,大肠中除大肠杆菌以外还有 400 多种其它种群,能抵抗有害的细菌,还能产生维生素。这是有益的一面。可见,我们要全面、科学地看待细菌,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6、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同学们关于细菌你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学生:食物变馊了,是细菌还是真菌起的作用?老师:是细菌,关于真菌我们下节继续学习。老师:提出问题,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是什么?细菌为什么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学生:细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从植物界中划分出来。老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我学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升华。例如:从细菌有害的一面看,我们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细菌两面性看,我们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有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老师:给予各小组整体评价。7、知识拓展,课后延伸。老师:课后要广泛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并留一个小实验作业,取一个广口瓶放些土,把一个小动物尸体放入土中,把盖去掉放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八、教学反思在生物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课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1、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学生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尤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例如:通过细菌既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又对人有害的一面,学生能够树立对待事物用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等等。我始终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提炼出相关的生物学观点、总结出生物学规律。例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这一知识的学习,提炼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的观点。2、认真钻研生物新课标和生物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细菌的资料和翻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原教材内容作了处理,补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3、结合学科特点,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课程的导入我提问: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自然引出本节课题细菌。教学过程中和结尾也都联系了生产和生活实际,例如:苏云金杆菌产生的副芽孢子体能分泌毒素,对菜青虫等昆虫具有杀伤力,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我们国家正在推广应用。学生非常感兴趣,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4、注重相关学科的融合当讲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引用了抗战时期日本 731 部队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