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疑难类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疑难类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疑难类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疑难类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疑难类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疑难类复习题及答案1、 图 1 所示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 ,判断二极管的工作 状态,求UO=? 图 1解:D1 导通,设 D2 断开,则 A 点电压为:12027VU可判断接上 D2 后,D2 不会导通。故 D1 导通,D2 截止,U O=UA=7V 2、 放大电路如题 图 2 所示,对于射极电阻 的变化是否会影响电压放大倍eR数 和输入电阻 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看法,指出哪一种是正确的?vAiR甲:当 增大时,负反馈增强,因此 、 。 ( )e vAi乙:当 增大时,静态电流 减小,因此 、 。 ( )CIiR丙:因电容 ,对交流有旁路作用,所以 的变化对交流量不会有丝毫影eCe响,因此,当 增大时, 和 均无变化。RvAiR解:本题意在我们要搞清 ,在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中的作用,从eR表面看, 被 交流旁路了,对交流量无影响(即不产生交流负反馈) ,所以eRC题图 22的变化不影响 和 ,这是本题容易使我们产生错觉的地方。但我们还必eRuAiR须进一步考虑,尽管 不产生交流负反馈,但它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影响e是很大的,既然影响到 ,就影响到 进而影响 和 。CQIberuAiR甲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因 的旁路作用,所以 不产生交流负反馈,e所以甲的观点前提就是错的。乙的说法是正确的。原因: ;)(ubeEQCe ArIRibeiberRr,/,丙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正如解题分析中所说,尽管 不产生负反馈,eR但 增大使 的减小必然引起 减小和 的增加。e EQE,II减 小 uAi3、放大电路如图 3 所示,已知三极管 rbe=800, =40,U BE=0.7V,饱和压降 UCES=0.3V,各电容容量足够大。试求:(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画出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计算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ouiA(3)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4)源电压放大倍数 ;ousA(5)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峰值 VOPP(6)若输出电压波形出现了底部削平的失真,问三极管产生了什么失真?若要使该失真消除,应调整电路中的那个参数?3RD1 k RB 13 9 k RB 22 0 k RC2 k RL2 k RE 12 0 0 RE 21 . 8 k RS5 0 0 C1+C2+CE+Cd+us-VC C+ 1 2 V+uo_+ui_图 3解:(1)求静态工作点: 201V44B12(0.7)1.65mAKBECEIR.65mA4.B12()CECEVIR=12.65A4K5.V(2)电压放大倍数为: oLuibeERAr14014.().8.2K(3)输入电阻为:121/()5.37iBbeErR输出电阻为: OCR(4)源电压放大倍数为: 5.74.40.68iussA4(5)v ce 最大饱和不失真电压的幅值为: 15.1VcemCESVvce 最大截止不失真电压的幅值为: 2()98LIR由此可见在增大输入信号时电路先出现截止失真,电路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VOPP 应为:23.VOPCLIR(6)若输出电压波形出现了底部削平的失真,为饱和失真,通过增大RB1,或减小 RB2 可消除这种失真。4、电路如图 4 所示,晶体管的 100, ,V BE0.7V 。 (1)求电路 b10r的 Q 点, (2)画出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求 、 和 ;(3)若电容vA iR o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 Ri、R o、A v 如何变化?并计算这时的 Av。eCRb 12 5 k Rf3 0 0 RL5 k Rb 25 k Re1 k RC5 k CeC2C1+ VC C+ 1 2 V+vi-+vo-图 4解题提示: (3)断开 Ce,电路引入深度的电流串联负反馈,将引起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主要引起电压放大倍数降低。 即 oVi /(1)CLbeefvRrA/CLef5 电 路 如 图 5 所 示 , 电 流 表 的 满 满 偏 转 电 流 为 100A 两 管 的=50、 、V BE=07V,试计算(1)当 时,每管的3br SvIB、I C、V CE 各为多少?(2)为使电流表指针满偏,需求多大的输入电压?(3)如果 ,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流过电流表的电流约有多大?Sv5图 5答 案 : (1)IB1= IB2=10.2A,I C1= IC2=0.51mA,V C1=VC2=3.4V,V CE1=VCE2=4V(2)Ad=-3.25, 61.5mSv( 3) 解 : 如 果 ,则2V12(3.25)6.Cv1.,3.C11ic+.43.5(-0.)=7.56VocvA22i4-20.=5vcv即 T1 管 已 截 止 , iC1=0; 而 T2 管 接 近 饱 和 ,这 时EE 3eb2.7().1m/(5.1/)iR而 M21MA=0.4().2cCi所 以 流 过 电 流 表 的 电 流 过 大 , 是 不 允 许 的 。如果 可以判断 VT2 管截止,VT1 管导通, VSv11127350613522IA().m.=0.64mAEBBeCLCLuURiI所 以 流 过 电 流 表 的 电 流 过 大 , 是 不 允 许 的 。6、试分析图 6 所示示电路,T 1 和 T2 的参数完全对称, 1 2100,r bb1 = rbb2 = 100,V BE1 =VBE2 = 0.7V,R W 动端位于中点。6(1)试求静态时 VC2 和 IC2 ;(2)试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Vd 、差模输入电阻 Rid 和输出电阻 Ro。(3)试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AVC 和共模抑制比 KCMR 。(4)若输入信号 Vi1 =10mV,V i2 =2mV 时,T 2 管集电极电位为多少?解:(1)静态时 VC2 和 IC2 ;戴 维 宁 定 理 计 算 出 右 边 电 路 的 等 效 电 阻 和 电 源 为 LLcLCCcK , V575RR.RW 滑 动 端 在 中 点 时 , T2 管 的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集 电 极 电 位 分 别 为BEQEQeEBWe()VmAK260761VII.C2EQmAI.0 C2LVIR.7526或 由 叠 加 定 理 得 : ()V/.LCCLCVRI2 26(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Vd 、差模输入电阻 Rid 和输出电阻 Ro。 626(1)10()10.K.beEQrI 图 6ReT1 T2ivoV CCV EERcRL i2v(15V)(6V)10KRW 20010K10KRc72()10()1 12.32.cLOvd WIbeRAr()0.4().K4.6idbeRrCK10o(3)试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AVC 和共模抑制比 KCMR 。2()10()0.254.2.112cLOCvc WIbeeRAr VDCMRA.K3504(4)若输入信号 Vi1 =10mV,V i2 =2mV 时,T 2 管集电极电位为多少?电 路 的 共 模 输 入 电 压 ViC、 差 模 输 入 电 压 Vid 和 动 态 输 出 电 压 vO 分 别 为 : i1i2icidiiOv2dvc2iCmV681308245061VAV.由 于 电 路 的 共 模 放 大 倍 数 趋 近 为 零 , 故 vO 仅 由 差 模 输 入 电 压 和差 模 放 大 倍 数 决 定 。T2 管集电极电位 vC2 应该为直流电位和动态电压 vO 之和。OV62013CvV.7判断图 7(a)、(b)所示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和组型。 求闭环电压增益。8图 7(a) 图 7(b)解:(a)电流串联负反馈111oeceifFFeuRiuR1ceofiA(b)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 0由 nf OpRvv112 得 oufA8在图 8 示的两个反馈电路中,集成运放都具有理想的特性。判断电路中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并指出是何种反馈组态;说明这种反馈组态对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有何影响(增大或减小) ,写出各电路闭环放大倍数的表达式(要求对电压反馈写出 表达式,对电流反馈写出 表达iOV./ iOVI./式)。9+-AR3R1RLR2+vi_+vo_io( a )+-AR3RLR2R1( b )+vi_+vo_io图 8解题提示:(1)(a)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电流串联负反馈; (2)(a)输入电阻下降,输出电阻下降 (b)输入电阻上升,输出电阻上升 (3).(a) 131RIVOi (b) 2/iii9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 9 中所示电路是否能振荡?若能振荡,请求出振荡频率。+_ARfR1R2C1C2Luo图 9解题提示:能振荡,电路为电容三点式; fo=1/2LC1C2/(C1+C2) 1/2 10如图 10 所示电路是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问: (1)为保证电路正常的工作,节点,K、 J、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