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_第1页
实践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_第2页
实践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_第3页
实践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_第4页
实践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实践报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石油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韩辛夷 2010022205朱方达 2010022129金虓 2010022207周凌峰 2010022128班级 海工 10-2指导老师 李卫红完成日期 2010 11 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有了社会实践这个动力,我们人类才能比蚂蚁认识更多的知识。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人的眼睛构造虽然不及蚂蚁的精妙,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新的工具比蚂蚁认识的更多。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使认识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蚂蚁对光线的认识几乎是固定不变的,而人类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加深不断产生和向前发展的。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认识的哲理性,而蚂蚁却不能做到。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3(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天文学产生于农牧业生产的需要, 孙子兵法产生于战争的需要。所以,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这里要注意两层意思:人们认识什么,不认识什么;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而是实践需要决定的。例如:看医生、买书、买文具、买服装等生活问题要上哪里?农业生产要注意什么?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什么?等问题。和什么打交道?和什么不打交道?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 这就是说实践的需要决定了人们的认识对象。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实践的需要服务、围绕实践的需要确定的。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我们学习的数学、力学等知识都是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也是为实践服务的。 “漫画” “点子”从哪儿来?( 学生看漫画谈感想回答,教师归纳)“点子”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是从实践中来的,为实践特定需要服务的。4提问:莫泊桑这种真实被踢的感受又是怎样发生的?是在被乞丐猛踢了一脚之后发生的。也就是说,关于被踢的感受的认识正是在被踢的实践中发生的。这说明:(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怎样反映客观事物呢?客观事物是怎样反映到人脑中去的呢?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完成了这个任务。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接触并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客观对象的特性作用于人的感官,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人们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对客观事物怎样才能获得认识呢? “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认识是在变革、改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如果我们这么讲:“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这对不对呢?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 ”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我们是间接经验,对于别人却是直接经验。所以我们讲,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5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注意:认识来源不等于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有了社会实践这个动力,我们人类才能比蚂蚁认识更多的知识。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人的眼睛构造虽然不及蚂蚁的精妙,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新的工具比蚂蚁认识的更多。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使认识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蚂蚁对光线的认识几乎是固定不变的,而人类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加深不断产生和向前发展的。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认识的哲理性,而蚂蚁却不能做到。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6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黄鼠狼一直被认为是“偷鸡专家” ,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好名声。下面我们来看看华东师范大学的几位教授所所的试验。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授,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 5000 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不吃鸡,而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直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什么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 ,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的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的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阿尔都塞被命名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最主要的批评,就是指责他用“结构”替代了“历史” ,尤其是其提出“马克思主义不是历史主义”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结构”可以转化为结构主义的概念“历时/共时”的关系175。按照杰姆逊的说法:“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用7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事物之间有一种紧张关系,一种是从事件发生的先后角度来看问题,另一种则是从结构出发,二种方法之间有某种张力。我认为这种抗衡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也无法摆脱,这也许是历时与共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176。具体地说,历时就是将生产方式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历史的序列,这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共时则是把每一生产方式作为一个包含不同层次的共时系统来考察,即马克思对上层建筑和基础的划分。施密特在历史与结构一书强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结构分析的方法与历史发生的方法同时并用”177,对阿尔都塞把资本论解读为“无历史的结构”提出了批评,但是,阿尔都塞并非要在历史/结构的二元结构中做出选择,而是在他看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机体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案中具有优先性。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案马克思在序言中追溯了自己的研究心路, “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8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 1844 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 ,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178,进而,马克思把这种研究的体会上升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二元结构,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出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79,这样,马克思就把政治经济学放在了研究计划的首位。在讨论“生产”问题时,马克思提出是研究“生产一般”还是研究“生产特殊”的问题。 “一般”是一种抽象,具有普遍性,是各个时代都会拥有的共同点,或者说, “经过比较而抽出来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别有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180,也就是说“一般”在历史中是重复运动的,并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否则历史就只能原地打转了,而构成历史发展动力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9和共同点的差别”181,所以,马克思认为对“一切生产阶段所共同的、被思维当做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182,而那些推动时代发展的“差别”或“特殊”才是研究的重点, “忘记这种差别,正是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183,所以说,马克思强调了以不同生产方式为标志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差异性和断裂性,而不太重视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及其连续性184 ,这就为后来马克思把 “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85 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历史分期的唯一参照点就是不同的生产方式。在这个意义,马克思只可能研究某个历史阶段上的物质生产力,而不会把研究重点放在探究普遍的、抽象的物质生产力上,也就是说马克思更重视历史阶段之间的物质生产力的演变,而不关心抽离历史的一般的物质生产力,但是他认为研究资本阶级社会具有优先权。马克思认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法,即分两步走“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10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186。第一条道路是十七世纪的经济学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而第二条道路是马克思把辩证法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改造为唯物主义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187。当然,前面已经论述过,这在阿尔都塞看来,由第一条道路到第二条道路发生了“认识论断裂” 。马克思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法。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也就是说, “正在理解着的思维是现实的人,因而,被理解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