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第1页
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第2页
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第3页
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第4页
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学 院: 化工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姚瑶 0605111042专 业:姓 名:指导老师:王毅学 号:职 称:讲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II中国珠海二一年五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承诺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I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摘 要本文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烯丙基酚醛树脂,并测定了所合成的烯丙基酚醛树脂的溶解度,软化点等性能指标。进而,选取接枝率为 50%的烯丙基酚醛树脂按不同配比与双马来酰亚胺进行共聚改性,研究了不同的固化工艺对共聚改性树脂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按不同配比使双马来酰亚胺与烯丙基酚醛树脂共聚,配比中随着烯丙基酚醛树脂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弯曲性能越好,但是其冲击强度有所降低。关键词: 烯丙基酚醛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 共聚改性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II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allyl phenolic resinABSTRACTThis article was a synthesis of different graft allylic phenolic resi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allylic phenolic resin solubility, softening point and othe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turn, select grafting rate is 50% of the allyl phenolic resin by different proportions and BMI are copolymerization, research different curing process on copolymer resin mechanical analysis (bending properties, impact proper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heat stability.Research shows that: by different ratios of the BMI and allyl phenolic resin copolymer, in as allyl phenolic resin content increases, copolymer of bending performance, but its impact will be less.Keywords: allyl phenolic bismaleimide modification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III目 录摘 要 .IABSTRACT.II1 前言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文献综述 .21.2.1 酚醛树脂的改性 .21.2.2 双马来酰亚胺 .71.2.3 与烯丙基化合物共聚改性 .91.2.4 浇铸固化 .11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11.3.1 论文任务 .111.3.2 研究内容 .112 实验原理与方法 .132.1 实验目的 .132.2 实验原理 .132.3 实验流程 .132.4 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制备 .14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V2.4.1 实验药品 .142.4.2 实验装置图 .142.4.3 实验步骤及现象 .152.5 后处理 .162.5.1 实验仪器 .162.5.2 试验装置图 .172.5.3 实验步骤 .172.5.4 注意事项 .182.6 改性 .182.6.1 实验仪器 .182.6.2 预聚合实验步骤 .182.6.3 注意事项 .192.6.4 预聚物的固化 .192.7 树脂的力学性能测试 .192.7.2 试样制作步骤 .202.7.3 测试方法 .212.8 树脂的热力学性能测试 .212.8.1TGA 原理 .212.8.2 试验样品 .2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VI2.8.3 试验条件 .222.9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双键含量的测定 .233 结果与讨论 .243.1 溶解度测试 .243.2 软化点的测试 .243.3 红外光谱测试 .243.4 热失重分析 .313.5 弯曲试验 .323.6 冲击试验 .334 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谢 辞 .37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11 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为最早合成树脂品种之一的酚醛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电气绝缘性好,低可燃性和低发烟性等特点,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导致的脆性、耐热等级不高等缺点以及成型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释放出低分子物、成型压力高),使其一问世就始终面临着改性的问题。针对其缺点,人们先后采用酚醛树脂的共混改性、纤维增强以及改变酚醛树脂结构(如酚羟基醚化、酯化、重金属螯合)等方法来改善其不足之处 3-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发展了酚醛树脂的共聚改性,即将某些活性基团引入到酚醛树脂的结构中,使其进行自聚或与不同交联剂共聚。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分子可设计性,开拓了酚醛改性的新思路。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首先发现酚与醛在酸的存在下形成树脂状产物。1910年巴克兰提出了关于酚醛树脂“加压,加热”固化专利,成功地确立了“缩合反应”,即在施加高压的情况下,使预聚体发生固化的技术。他还明确指出,酚醛树脂是否具有热塑性取决于苯酚与甲醛的用量比,以及所用催化剂类型,并介绍采用木粉或其他填料可以克服树脂脆性的缺点,实现了酚醛树脂的实用化和工业化生产。1911年艾尔斯沃斯发现应用六次甲基四胺可使酚醛树脂固化;1913年德国科学家阿尔贝特发现了油溶性酚醛树脂的制造方法,为合成树脂在涂料工业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从而确立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外十分重视酚醛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及塑料固化机理的研究工作,在酚醛树脂合成机理及固化行为方面,比利时的Robby Rego等人对Resol型酚醛树脂的预聚过程进行了表征;西班牙的M.A.Espinosa等人对环氧-苯并噁嗪-novolac酚醛体系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加拿大的Guangbo He等人研究了苯酚-尿素-甲醛Resol型树脂的结构、组成和固化行为;印度的S.Goswami等人研究了novolac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互穿网络(IPN)体系的工程性能 5。这些努力使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更好地应用于民用、工业、交通、采矿、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且带动了全球酚醛树脂行业向着专业化,高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以烯丙基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体系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并已逐步替代环氧树脂而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烯丙基酚醛树脂与 BMI 共聚体系的特点是预聚物稳定,易溶,黏附性好,固化物坚韧,耐湿热性,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良,它除了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还可以用在耐高温涂料,模塑料,胶粘剂等其他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2场合。国外有关烯丙基苯基化合物改性 BMI 的报道较多,美国 Ciba-Geigy 公司作了一系列二烯丙基双酚 A 和 BMI 共聚的报道;联邦德国的 Compimide796 与双烯丙基双酚 A 共聚,可制得操作性和黏附性俱佳的预浸料和链烯基化合物共聚,可制得优良的耐热性,耐湿热性,高的冲击强度和低的收缩性的先进复合材料时,在二苯甲烷型 BMI 与 2,4-TDI 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 TM-120,可使其层压板的弯曲,层间剪切和冲击强度显著提高。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烯丙基酚醛树脂的合成”就是为 BMI 提供优良的改性剂。目前,我国还不能生产出合格的烯丙基酚醛树脂,给双马来酰亚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研制出合格的烯丙基酚醛树脂,不但可以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而且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可以扩大双马来酰亚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文献综述1.2.1酚醛树脂的改性改性一般通过下列途径:一、封锁酚羟基。酚醛树脂的酚羟基在树脂制造过程中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在树脂分子链中留下的酚羟基容易吸水,使固化制品的电性能、耐碱性和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酚羟基易在热或紫外光作用下生成醌或其它结构,造成颜色的不均匀变化。二、引进其它组分。引进与酚醛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或与它相容性较好的组分,分隔或包围羟基,从而达到改变固化速度,降低吸水性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