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_第1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_第2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_第3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_第4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3、 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4、 提交材料第二章:地层 1、 主要的地层2、各地层特点分析3 构造层的划分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2、褶皱构造.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一些小褶皱3、断层构造。. 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 F1 1. 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 F2 2. 刘村-王村的正断层 F3 3. 刘村-任村的正断层 F4 4.离洪村约为 1 公里的正断层 F5 5. 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64、不整合面构造整合接触 1不整合接触 2第四章、岩浆岩体1、花岗岩(r)2.花岗闪长岩体(r)3.辉长岩体(v)第四章:地质演化史 1、地层演化史2、构造演化史3、图区地质演化史第五章:结束语 第一章 引言1.1 目的要求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1-2 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史的文字概括。1.2 主要内容1.2.1 读图分析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 1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2分析单个褶皱和褶皱组合。 3分析断层。 4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 5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 6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1.2.2 编制构造纲要图画构造层 1画断层 2画褶皱 3画岩体 4标出标志性的地层产状、面理、线理等产状 5完成图的其他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例等。 61.3 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2.比例尺:1:1000003.地形地貌特征:该图中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云岭山、红石崖、彩云岭、松岭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其中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 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 600m 左右,估算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 800-1000m。另外还有一条北西-南东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其他河流也大致成这样的方向分布在该地区。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大致判断出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北西南东向的山岭与谷地呈相间分布,香溪所处地段地势最低,向两侧逐渐升高。1.4 提交材料1.松岭峪地质图(涂色) (1:100000)2.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1:100000)3.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两幅(1:50000)4.松岭峪地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一份第二章 地层2.1 主要的地层松岭峪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出露不太完整,有很多地层存在缺失,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年代地层主要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区内图中所涉及的年代地层单位有 14个从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Z) ;下寒武统( 1) 、中上寒武统( 2+3) 、下奥陶统(O 1) ;下泥盆统(D 1) 、中泥盆统(D 2) ;下石炭统(C 1)中石炭统(C 2) ;下三叠统(T 1) ;古近系(E) ;新近系(N) ;第四系(Q) 。2.2 各地层特点分析:震旦系(Z):主要分布于陈村、任村及彬岭一带,岩性为片岩和大理岩,属变质岩,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白色和灰色的居多,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片岩主要由鳞片状、纤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具片状构造,变晶结构。该地层发育有西南方向的复背斜和一条走向为 ES25-35,倾向约为 25的正断层与走向为ES35-45,倾向约为 28的逆掩断层。在西北角有辉长岩体和花岗岩体侵入,在丁村有辉长岩体侵入。下寒武统( 1):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王村、范村附近,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变砾岩,属变质岩。千枚岩主要有娟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组成黑色居多,粒度小于 0.1mm。该地层与下伏震旦系地层整合接触。中上寒武统( 23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范村、毛村,岩性为板岩、变砂岩,属变质岩,板岩原岩为泥岩、粉质或中性凝灰岩,具有板状构造,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该岩层与下伏下寒武统 1岩层整合接触。下奥陶统(O 1):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毛村,岩性为板岩、千枚岩,属变质岩,板岩原岩为泥岩、粉质或中性凝灰岩,具有板状构造,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千枚岩主要有娟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组成黑色居多,粒度小于 0.1mm。该岩层与下伏中上寒武统 2+3岩层整合接触。下寒武统( 1)至下奥陶统(O 1)地层中,发育有 ES40延伸的背斜和向斜,并有一条走向为 ES30-50,倾角约为 24的逆掩断层及由于逆掩断层作用而形成的小型飞来峰。在刘村附近有花岗岩体侵入。下泥盆统 D1: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岩性为砾岩、砂岩,属沉积岩,砾岩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粒度2mm,颜色复杂,砂岩,层理,层面构造,粒度:2-0.0625mm,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河流,滨海,三角洲沉积,该地层与下伏下奥陶统(O 1)地层不整合接触。中泥盆统 D2: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岩性为砂岩,属沉积岩,砂岩,层理,层面构造,粒度:2-0.0625mm,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河流,滨海,三角洲沉积,该岩层与下伏下泥盆统 D1 整合接触。下石炭统 C1: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等附近,岩性为砂岩、页岩,为沉积岩,砂岩,层理,层面构造,粒度:2-0.0625mm,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页岩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层理。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含铁的呈褐红、棕红等色,还有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该地层与下伏 D2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中石炭统 C2:主要分布在图中间的松岭、彩云岭等附近,岩性为砂页岩、泥岩,属沉积岩,页岩由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组成,泥岩粒度极小2mm,颜色复杂,陆相,河流相沉积,该地层与下伏下三叠统 T1 不整合接触。始新统(E 2):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红石崖附近,岩性为砂岩、页岩,沉积岩,砂岩,层理,层面构造,粒度:2-0.0625mm,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页岩页岩由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组成,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该地层与下伏古新统 E1 整合接触。渐新统(E 3):主要分布在图左边的云岭山,岩性为页岩、泥岩,沉积岩,页岩由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组成,泥岩粒度极小0.01mm,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该地层与下伏始新统E2 整合接触。新近系(N):主要分布在左边的云岭山山顶,岩性为泥灰岩,沉积岩,沉积岩,泥灰岩粒度0.004mm, 盐湖,泻湖浅海沉积, 该地层与下伏渐新统 E3 整合接触。古新统(E 1)到新近系(N)地层中,在东北方向上发育有 ES40-50延伸,轴面近直立的向斜,此外的大部分地层近似平行,走向沿西北方向,倾角约 10o,各地层之间整合接触。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图右下方的松岭峪-赵村,岩性为砂砾粘土岩,沉积岩,由粘土矿物组成,陆相沉积,该地区河流发育,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2.3 构造层的划分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按照两个相邻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一个构造层可以把全区分为四大构造层,分别为 Z 构造层; 1、 23 、O 1构造层;D 1、D 2、C 1、C 2、T 1构造层;E 1、E 2、E 3、N构造层;Q 构造层。第三章 构造31 松岭峪地区构造特征概述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最终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1.褶皱构造: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2. 断层构造:主要有五大断层(彩云岭-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