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_第1页
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_第2页
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_第3页
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_第4页
市水环境规划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 充 市 水 环 境 规 划课 程 设 计2013-7-31目录1总论21.1 任务由来21.2 编制目的21.3 规划编制依据21.4 指导思想41.5 规划的编制原则41.6 规划的范围和时段51.7 规划的任务和目标51.8 规划重点61.9 技术路线62基本情况82.1 自然条件状况82.2 社会经济状况92.3 环境状况93现状调查与评价123.1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23.2 评价指标、方法144预测与目标确定194.1 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194.2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预测234.3 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254.4 规划指标体系275水环境功能区划285.1 区划的基本原则285.2 区划步骤306环境综合整治316.1 水环境控制重点316.2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措施327可达性分析357.1 费用效益分析357.2 方案可行性分析357.3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3621 总论1.1 任务由来嘉陵江流经川北重镇南充市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南充经济社会的生存基。但目前,嘉陵江流域的水环境,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存在着水质下降恶化的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存在着治理不当不力的问题,而造成水环境问题的机理和动因,是存在于问题背后的诸多矛盾。从矛盾分析着手,才能由表及里抓住本和关键,找到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1.2 编制目的南充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加速,一方面加重了水资源的枯竭,造成了水环境污染,并使得部分地区呈现出水生态退化的趋势;而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量、水质和水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越来越来高。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将直接影响到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对水环境的有效保护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优化国土开发空间、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推进南充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嘉陵江流域水质状况,修复和保护嘉陵江流域水生态,既是实现南充市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1.3 规划编制依据1.3.1 相关法律与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1)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3)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14)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1.3.2 相关规划(1)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3)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4)南充市市政共工程规划管理办法(5)南充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6)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1.3.3 执行标准(1) 地表水质量标准 (GB3838-2002)(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149-85)(4)四川省主要河流环境功能类别表(5)渔业水环境标准(GB11607-89)(6)农田灌溉水资源标准(GB5084-92)(7)造纸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3544-2001)(8)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92)(9)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4(10)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3457-92)1.4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一主、三化、三加强” 的部署,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为抓手,着力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切实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为 2020 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1.5 规划的编制原则本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5.1 近、远期相结合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城市的发展状况,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要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时序同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5.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1.5.3 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现有绿地、行道树和古树名木,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容建设,促进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1.5.4 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则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1.5.5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1.5.6 严格实施总量控制的原则1.5.7 城镇生活污水综合整治达标排放的原则1.5.8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城5市与农村环卫工作并抓的原则1.5.9 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适用、经济,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1.5.10 安全防患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人民防空等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市容景观。1.5.1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6 规划的范围和时段1.6.1 规划范围本专项规划统筹考虑的范围为南充市辖三区,重点规划范围为嘉陵江南充市区段。1.6.2 规划时段基准年:2010 年近期水平年:2015 年远期水平年:2020 年远景展望年:2030 年本次规划时段:2010-20151.7 规划的任务和目标1.7.1 规划任务保护生活饮用水源;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源;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城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治理农村面源污染。1.7.2 规划目标1.7.2.1 南充市水环境规划目标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前提,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结合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实际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制定合理的南充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恢复规划,建立科学的6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创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环境支撑。1.7.2.2 规划近期目标有效控制嘉陵江流域水环境恶化趋势,降低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7.2.3 规划远期目标嘉陵江流域水质全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逐步减轻各支流污染水平。1.8 规划重点1.8.1、从嘉陵江流域城镇生态空间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推进南充市辖三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在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研究流域水污染、市区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南充市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长远目标和近期措施,理顺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8.2、划定嘉陵江水体功能区,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制定嘉陵江各水体功能区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相应工程措施,并拟定相关管理政策和目标考核体系。1.8.3、根据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区建设要求,提出滨江生态带建设规划,制定相应建设方案。同时注重与城市景观建设及旅游开发相协调。1.8.4、着眼城区饮水安全和工业供水安全,以保障城镇生活优质水源和重要园区生产水源为重点,提出流域内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1.8.5、在规划方案基础上,制定市辖三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实施时序,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组织保障、资金投入等支撑体系,确保通过系统的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实现近远期规划目标。1.9 技术路线以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城市总体以及相关部门规划为参考;以环境容量调查及历年的环境管理和检测科研及环评质料为依据;对我市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和预测。对照水功能区找出达标差距,提出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制定水环境质量的专项达标规划,并提出与之相符合的工程项目及保证措施,最终完成水环境达标规划。7图 1.9 环境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水文、水质同步检测水环境现状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水文现状调查 水质现状调查 污染源现状调查汇总整理调查数据污染源消减计算及分配重点保护目标水系达标分析水功能区划分水环境达标污染源控制方案优化分析生活源控制方案农业面源控制方案河网综合整治方案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建立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模型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工业点源控制方案规划报批区域综合整治措施专家咨询重点工程与项目相关地方及有关部门意见82.基本情况2.1 自然条件状况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境内的西汉水和白龙江,因流经陕南凤县嘉陵谷而得名。嘉陵江从广元市棋盘关进入四川,自阆中石子乡进入南充市境内,流经阆中、南部、仪陇、蓬安、高坪、顺庆、嘉陵七县(市)区的 50 多个乡镇,在嘉陵区临江镇流出南充市,流经广安市武胜县境,直奔重庆市合川,在此携渠、涪二江,流至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参见图 2.1)。嘉陵江全长 1110 公里,河道多环状曲流。嘉陵江干流纵贯南充境内 293 公里。南充市除蓬安、阆中、南部、西充部分地方分属渠江、涪江水系外,其余区域均属于嘉陵江流域的范围,面积 9033 平方公里。南充境内嘉陵江水系计有大小河流 800 多条,其中流域面积 100km 以上支流 35 条,过境水量 240 亿 m ,与嘉陵江干流或支流相连的大中小型水库 1230 多座,蓄水能力 17 亿 m ,地表水资源总量约 40 亿 m ,人均 550m ,每公倾耕地水资源量 13500m ,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控利用率 2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图 2.1 嘉陵江流域图2.2 社会经济状况嘉陵江水系是南充经济社会的生存根基。嘉陵江南充流域现有省辖市一座(南充市区),县(市)城镇 6 座。嘉陵江南充流域现有人口 525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72.3%,乡镇 387 个,占总数的 86%,总耕地面积 207520 公倾,占总量的 92%。嘉陵江水系维系着 500 多万人口、2200 多万头牲畜的饮用水源,是全市不可须臾离开的母亲河。南充市的农业至今是全市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每年农用灌溉从嘉陵江水系取水高达 6 亿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