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打印13份刘桂宏毕业论文_第1页
单面打印13份刘桂宏毕业论文_第2页
单面打印13份刘桂宏毕业论文_第3页
单面打印13份刘桂宏毕业论文_第4页
单面打印13份刘桂宏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第一部分 引言 .1一、研究缘由 .1二、概念界定 .3三、文献综述 .5四、理论基础 .9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0第二部分 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教 育实践 .14一、研究的前期准备 .14二、研究的结果及讨论 .16三、后期评估 .25第三部分 对教师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建议 .31一、提升教师自身在社会观点采择方面的素养 .31二、丰富并重构幼儿的社会图式 .33三、注重渗透日常生活的教育 .34四、增进同伴间的互动 .36结 语 .38参考文献 .39附 录 .42后 记 .52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I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桂宏指导教师 刘云艳 教授摘 要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高与改善同伴关系,解决同伴冲突以及习得亲社会行为都密切相关。已有研究更多是干预研究,严密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研究等,本研究使用了立足于幼儿园实践的行动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有效策略以及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以重庆市某幼儿园的某个大班的幼儿为被试,在了解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与 L 老师配合共同设计了“朋友树”主题活动方案,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得出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包括,构建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活动方案;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提高的策略;渗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经过后期的评估发现:量性方面,幼儿的认知和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都获得了显著性的提高;男幼儿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不显著;男女幼儿在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前后测验中差异不显著。质性方面,幼儿的认知观点采择与情感观点采择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对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提升教师自身在社会观点采择方面的素养;第二,丰富并构建幼儿的社会图式;第三,注重渗透日常生活的教育;第四,增进同伴间的互动。本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即未涉及到教师如何与家长就孩子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及特殊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希望今后能着手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关键词: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认知观点采择,情感观点采择,行动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IIThe Action Research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Postgraduat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Liu GuihongSupervisor: Prof.Liu YunyanAbstractPromoting preschooler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prove relation with companion,resolove the conflict with peers and learn the pro-social behavior.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re intervention research, rigorous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related research, but this is a action research based on kindergartens practice.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strategies of promting preschoolers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and how to design a valid action scheme.The subjects are preschoolers from a class in a kindergarten of Chongqing.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ldren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design a program of “Friend Tree”theme with teacher L.Get the outcomes from the process, which is “practice-reflection-practice again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reflection. The results include that constructing a program on promoting preschooler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discovering some strategies about improving young children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Penetrating these into early childrens daily education. The later assessment founds that: on the part of quantity,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perspective taking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 boys affective perspective taking dont achie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re is no greatly differences on children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between the former test and the later test. On the part of quality,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perspective-taking have improved access to certain degree. Finally, some advices are given to teachers: firstly, teachers should upgrade literacy themselves on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secondly, enrich and constructe childrens social pattern; thirdly, pay attation to infiltrate these into preschoolers daily life ; fourthly, enc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ers.The research is still has some defects. The research doesnt involved that how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take a consistent education on children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and how to foster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IIIspecific preschoolers ability of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 Hope that somebody can start these areas from now on.Key words: preschoolers;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cognitive perspective taking, affective perspective taking ; the action research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引言1第一部分 引言一、研究缘由(一)社会观点采择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社会观点采择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性客体(如自己和他人、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等)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理解和推断。社会观点采择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是否能够了解他人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会影响幼儿对此作出的反应。如果幼儿把他人哭闹等不好的行为仅仅理解为“不乖”或“不听话”,那么可能会对他人作出讨厌的情绪,产生对他人的误解。而如果幼儿能够理解他人表现出某种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那么就会更加全面而客观地看待他人。其次,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有利于幼儿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份以及地位,结合已有的社会经验,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表现出受他人欢迎的行为,避免令他人讨厌的行为。2、社会观点采择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了认知支持。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做出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积极行为,儿童早期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分享、助人、合作、安慰和保护等。一个具有较高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幼儿一般都能够理解他人的观念、情感、需要、行为动机,能够知觉和体验他人在某一情境中的情感,具备了亲社会行为在认知方面的准备。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亲社会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已有研究证明,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 1、同伴互动 2及利他行为等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幼儿的攻击性等反社会行为呈现出显著性负相关。 3而且,良好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也是幼儿间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4不仅如此,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同伴关系。受同伴欢迎的儿童在观点采择能力测试上的成绩高于受同伴拒绝的儿童。 5受欢迎的儿童都具备关注他人感受,同情他人遭遇,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因此更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反之,那些社会回避或是具有攻击性的儿童的自我中心表现得较为明显,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对他人应有的关注和关心,因此常常受到同伴的排斥和拒绝。且同伴冲突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也紧密相连。儿童与同伴间冲突发生的次数的多少与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高低呈负相关的;能够使用积极的、建设性的冲突解决策略的幼儿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较那些1贾蕾.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2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9, (10)3沈烈荣.学龄前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4孙贺群,陶晓丽.幼儿合作学习的影响.幼儿教育(教育教学)J,2010.1、25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9, (10).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引言2运用消极的、倾向于攻击性的冲突解决策略的幼儿要高。 1幼儿之间有效的同伴交流与互动要以具备一定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为前提,同时幼儿积累的互动经验又进一步促进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二)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缺失1、来源于对幼儿间冲突事件解决的思考在中班的积木区,涛涛正在专心地搭建自己喜欢的房子,搭了一大半就差房顶了。涛涛正专心地挑选各种积木,拼凑着,比划着,但这时候,文文走过来拿起两块三角形积木放到涛涛搭建的房子上。涛涛瞪了文文一眼,说:“你走开了,这是我搭的房子!” ,边说着边把那两块积木拿下来,还狠狠地推了文文一把,文文气的走上前去把涛涛已经搭好的房子推倒,积木撒的满地都是,这时涛涛气得脸都涨红了,冲上前去就和文文打起来。老师赶过来,对文文关切地问:“没伤着吧?” ,又对涛涛说:“打人是不对的,快给小朋友道歉。 ”,涛涛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勉强地给文文道了歉。文文也很勉强地接受了道歉。虽然两个小朋友表面上和好了,但以后文文和涛涛不在一起玩了。应对这些常见的同伴冲突问题,许多教师将其归为幼儿道德方面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可能是由于儿童认知能力的缺失,往往通过简单的道歉与接受道歉的方式来解决,没有挖掘出幼儿打人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幼儿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着,只是迫于老师权威的压力,幼儿才勉强低头认错。笔者认为,同伴间的冲突主要由于幼儿无法整合并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观点,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若幼儿具备良好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那么就能够意识到他人和自己的想法是存在差异的,增进彼此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自己受同伴欢迎程度及人际交往水平。在本例中,如果教师引导涛涛认识到文文其实是想帮助自己,而不是专门来捣乱的,那涛涛就不会出口伤人动手推人。同时教师也让文文意识到想要帮助涛涛是好的,但是要先搞清楚涛涛的想法(即他其实想要自己搭建房子) ,否则会引起涛涛的误解。2、幼儿自我中心倾向严重诚诚从小就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在班上没什么朋友,但和晶晶坐的比较近,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做游戏。一天,晶晶和亮亮一起在娃娃家玩,不理诚诚。诚诚有些不高兴,不停地问晶晶:“你为什么不和我玩?”晶晶不理他,他就冲亮亮发火,大叫道:“晶晶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许你和她玩!”幼儿诚诚在家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的习惯,在幼儿园里也认为他人也要以他为中心,甚至认为晶晶只能是他的好朋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代社会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 、 “小皇帝” ,在生活中父母和爷爷奶奶等都围着他们转,对他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这种无回报地单向的爱使得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事事都从自己的立场考虑,不顾及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加之,现代高层封闭的建筑格局使得幼儿从小普遍缺1秦丽.3-6 岁儿童同伴冲突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研究D .山西大学硕士论文, 2005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引言3乏与同龄儿童相处和交流的机会。而且现代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欲较强,害怕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时吃亏,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护自身的利益,这些不利于幼儿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想法及感受。二、概念界定本研究涉及到四个重要概念:“观点采择” 、 “社会观点采择” 、 “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 。这些概念的时间跨度以及地域跨度都比较大,鉴于此有必要对这些概念进行初步地梳理和初步地界定。(一)观点采择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展心理学开始使用“观点采择”这一术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Shantz(1983)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 或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Rubin( 1978)认为,观点采择是指个体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Selman( 1990)认为,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Flavell(1993)认为,观点采择是一个人籍以理解或确定他人的某种特性的过程;Shantz(1983)认为观点采择表现为一个过程。 1张文新认为,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赵俊茹把观点采择概括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以及作出反应的能力。 3黄莉莉等人认为观点采择表现为个体依据其原有知识综合情境中一定信息,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感受认知对象的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对观点、思想、情感等的理解和推断,并以非自我中心的方式解释和预测行为。 4Rubin、 Selman、张文新、赵俊茹等人认为观点采择是一种能力;而 Flavell、Shantz 及黄莉莉则认为观点采择是一个过程。虽然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待观点采择,但是对观点采择的认识呈现出以下的趋势:从对心理状态中观点的关注到对心理状态全面的关注;从区别、理解等初级的能力提升到以区别与理解为基础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推断和预测。本研究认为观点采择是一种考虑他人观点及感受的社会认知能力。观点采择是一个上位概念,社会观点采择是一个隶属于观点采择的下位概念。(二)社会观点采择根据他人观点所反映的客体的性质,观点采择可以分为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张文新认为在社会观点采择中,被采择的他人观点的内容是对社会客体即关于他人情感、态1转引自: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372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373赵俊茹.观点采择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3).4黄莉莉,李丹.观点采择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述评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引言4度和观念的反映。 1钟毅平,谭千保,方柳等认为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以及作出反应的能力,它在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2本研究认为,社会观点采择是在社会领域内,个体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及情绪,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人的情绪,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情境对他人的所思所感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本研究将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定义为,幼儿基于社会适应及交往的需要,对他人的观点、想法、情感等心理状态的区别、理解、推测的能力。例如一个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与成人交流的时候能够理解其眼神、脸色、手势及姿态的含义;在面对同伴间的哭闹、冲突行为时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对其行为及情绪情感表现作出合理解释与推测,就认为该幼儿具备了基本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社会观点采择主要包括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三)认知观点采择Taylor(1988)将认知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想象事情是如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的经验。 3 J. BENJAMIN HINNANT 与 MARION OBRIEN(2007 )认为这种类型的观点采择包括:考虑其他人是如何看待或认识一个刺激物体的,并且还包括将别人的视角或观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经验中。 4张文新则认为认知观点采择是指对他人关于某一事件或情景的理想(thought)或知识(knowledge)的判断。 5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将认知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区别,还能够尝试着合理地推测他人的观念或想法。 (四)情感观点采择Harris 与 Johnson(1989)等人认为,情感观点采择是通过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理解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 6张文新对情感观点采择的定义则是指在社会领域内,对他人在某一情景中的情感状态及情绪体验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7以上两位学者都较为重视情感观点采择的认知层面。本研究认为,情感观点采择包括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即不但对他人的情绪有识别、理1转引自: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402钟毅平,谭千保,方柳.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5 ,28 (2) :308 - 3103Taylor, M. (1988). Conceptual perspective tak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what they know from what they see. Child Development, 59, 703718.4J. BENJAMIN HINNANT,MARION OBRIE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Control and Perspective Taking and Their Relations to Empathy in 5-Year-Old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7, 168(3), 3013225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06Harris, P. L., Johnson, C. N., Hutton, D., Andrews, G., & Cooke, T. (1989). Young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and emotion. Cognition & Emotion, 3, 379-400.7张文新,郑金香.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子类型间的差异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2):116-119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引言5解和推测的能力,还能够达到对他人情绪的感同身受。三、文献综述(一)发展研究1、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研究取向认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研究基本上有两种取向,即以弗拉维尔为主提出的过程取向和以塞尔曼为主的结构分析取向。过程取向把观点采择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即将考察的重点放在一个人在采择他人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心智活动。弗拉维尔提出儿童对他人的观点采择包括四类心理动作:(1)存在阶段,儿童认识到对于某一件事或情景,人们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2)需要阶段,儿童认识到有必要对他人的观点做出推断,以便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标,说服别人,在游戏中获胜;(3)推论阶段,推论出某一情景中他人的观点;(4)应用阶段,个体把自己推断出的信息应用于随后的动作中。 1结构分析取向则将研究的中心锁定在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上。塞尔曼运用两难故事法划分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四大阶段,阶段 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3-6 岁) ,此时儿童只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阶段 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 岁) ,此时儿童认识到人们有与他们自己不同的观点,但这是由于个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同;阶段 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 岁),此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会有冲突;阶段 3:相互的观点采择(10-12 岁) ,此时儿童能考虑他人和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到别人也这么做,还能以第三者的身份预期参与者的反应;阶段 4:社会或习俗的观点采择(12-15 岁以上 ),此时儿童通过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系统的观点进行比较来理解另一个人的观点。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与情感观点采择有紧密的关联。情感观点采择更倾向于一种过程性的取向。霍夫曼认为,儿童移情的发展要经历以下 4 个阶段。 2阶段 1:非认知的移情阶段,出生第一年,儿童对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尚未分化,因此不能对他人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进行区分;阶段 2:自我中心的移情,发生在第二年,儿童开始能够对他人的情感做出反应,但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痛苦和不安;阶段 3:推断的移情阶段,两到三岁开始出现,此阶段的儿童形成了最初的角色采择能力;阶段 4:超越直接情景的阶段,主要发生在童年晚期以后,儿童能超越直接情景的局限,注意到他人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从而对他人的观念及情绪进行推断。本研究较赞同将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过程取向的观点。幼儿认知观点采择及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并通过同化及顺应调整并改造已有认知结构的信息加工的过程,都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不健全到逐渐完善的过程。1转引自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48.2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57-258.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 引言62、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以上有关认知观点采择及情感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的认识比较一致,目前有争议的是观点采择发展的关键年龄。Daniel 等通过测量发现 60%的 2 岁孩子根本无法回答有关观点采择的问题,有 50%的 3 岁孩子,60%的 4 岁孩子和 85%的 5 岁孩子能以非自我中心的方式回答所有的问题,而所有的 6 岁孩子都能以非自我中心回答问题。由此他得出结论:4、5 岁的孩子就能进行真实的认知观点采择。 1香茨(Shantz)认为,儿童在四、五岁即能够达到认识上的去自我中心。 2方富熹和 Keats (1990)通过对中澳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研究,认为 4-5岁儿童己具备初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 3而 Selman 等认为 4、5 岁甚至年龄更小的儿童已具备或者初步具备了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Selman(1971)对 20 名年龄为 4、5、6 岁的幼儿进行研究,探索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