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答案)_第1页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答案)_第2页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答案)_第3页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答案)_第4页
初一找规律经典题型(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1 页,共 15 页图 1 图 2 图 3 第 21题 图 初一数学规律题应用知识汇总“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下面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 n 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 a 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 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 a+(n-1)b。例:4、10、16、22、28 ,求第 n 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 6,增幅都是 6,所以,第 n 位数是:4+(n-1) 66n2例 1、已知一个面积为 S 的等边三角形,现将其各边 n(n 为大于 2 的整数)等分,并以相邻等分点为顶点向外作小等边三角形(如上图所示) (1)当 n = 5 时,共向外作出了 个小等边三角形(2)当 n = k 时,共向外作出了 个小等边三角形(用含 k 的式子表示) 例 2、如图,在图 1 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4 个,在图 2 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7 个,在图3 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10 个,则在第 个图形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n个(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n(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n=3 n=4 n=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2 页,共 15 页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 3、5 、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 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 、求出数列的第 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2、求出第 1 位到第第 n 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 1 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 n 位数。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例 1.古希腊数学家把数 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则第 24个三角形数与第 22 个三角形数的差为 。妙题赏析:规律类的中考试题,无论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其目的是继续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往年“数字类”、“计算类”、“图形类”的基础上,今年又推陈出新,增加了“设计类”与“动态类”两种新题型,现将历年来中考规律类中考试题分析如下:1、设计类【例 1】(2005 年大连市中考题)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 的值(结果用 n 表示),设计如图 a 所示的图形。(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的值为 。( 2)请你利用图 b,再设计一个能求 的值的几何图形。【例 2】(2005 年河北省中考题)观察下面的图形(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3 页,共 15 页(1)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下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2)猜想并写出与第 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解析:【例 1】(1) (2)可设计如图 1,图 2, 图 3,图 4 所示的方案:【例 2】(1) ,对应的图形是(2) 。此类试题除要求考生写出规律性的答案外,还要求设计出一套对应的方案,本题魅力四射,光彩夺目,极富挑战性,要求考生大胆的尝试,力求用图形说话。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课改改到哪,中考就考到哪!”的命题思想。 3、数字类【例 5】(2005 年福州市中考题)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 , , ,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是 。解析:【例 5】这列数的分子分别为 3,4,5 的平方数,而分母比分子分别小 4,则第 7 个数的分子为 81,分母为 77,故这列数的第 7 个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4 页,共 15 页【例 6】(2005 年长春市中考题)按下列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对(1,2)(4,5)(7,8),第5 个数对是 。解析:【例 6】有序数对的 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 1,而每一个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形成等差数数列,1,4,7,故第 5 个数为 13,故第 5 个有序数对为(13,14)。【例 7】(2005 年威海市中考题)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 , , , , ,请你推断第9 个数是 解析:【例 7】中这列数的分母为 2,3,4,5,6的平方数,分子形成而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相差 2,4,6,8故第 9 个数为 1+2+4+6+8+10+12+14+1673,分母为 100,故答案为 。4、计算类【例 10】(2005 年陕西省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 , 则第 n 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解析:【例 10】【例 11】(2005 年哈尔滨市中考题)观察下列各式: , ,根据前面的规律,得:。(其中 n 为正整数)解析:【例 11】【例 12】(2005 年耒阳市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观察下列等式:41=3,9-4=5,16-9=7,25-16=9,36-25=11,这些等式反映了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 n(n1)表示了自然数,用关于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解析:【例 12】 (n1,n 表示了自然数)5、 图形类【例 13】(2005 年淄博市中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 10 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 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5 页,共 15 页解析:【例 13】第一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 24-44,第二个正方形的 正点数有 3448,第三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 44412 个,故第 10 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 114-440,【例 14】(2005 年宁夏回自治区中考题) “ ”代表甲种植物,“ ”代表乙种植物,为美化环境,采用如图所示方案种植。按此规律,第六个图案中应种植乙种植物 株。【例 14】第一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 224 个,第二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 339 个,第三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 4416 个,故第六个图案中以乙中植物有 7749 个.【例 15】(2005 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如图,是用积木摆放的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 n 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例 15】第一个图案有 1 块积木,第二个图案形有 1+342 的平方,第三个图案有1+3+593 的平方,故第 5 个图案中积木有 1+3+5+7+9255 的平方个块,第 n 个图案中积木有 n 的平方个块。综观规律性中考试题,考察了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考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要从简单的情形出发,认真比较,发现规律,分析联想,归纳猜想,推出结论,一举成功。2007无锡)图 1 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正三角形的图案,最上面-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 n 层将图 1 倒置后与原图 1 拼成图 2 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 中所有圆圈的个数为 1+2+3+n=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6 页,共 15 页如果图 1 中的圆圈共有 12 层,(1)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 3 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正整数 1,2 ,3,4,则最底层最左边这个圆圈中的数是;(2)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 4 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整数-23,-22,-21,求图 4 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解析:(1)图 3 中依次排列为 1,2,4,7,11,如果用后项减前项依次得到1,2,3,4,5,正好是等差数列,再展开原数列可以看出第一位是 1,从第二位开始后项减前项得到等差数列,分解一下:1,1+1,1+1+2,1+1+2+3,1+1+2+3+4,从分解看,第 n 个圆圈的个数应为 1+(1+2+3+4+n),而 1+2+3+4+n 正好是连续自然数和的公式推导,上面已给出了公式: 1+2+3+n= ,则第 n 项公式为 1+ ,已知共有 12 层,那么求图 3 最左边最底层这个圆圈中的数应是 12 层的第一个数,那么 1+11(11+1)/2=67. 解析:(2)已知图中的圆圈共有 12 层,按图 4 的方式填上-23,-22,-21,,求图 4 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第一层到第十二层共有多少个圆圈呢,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1+12)12/2=78 个,那 78 个圆圈中有多少个负数,多少个正数呢,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第一个数是-23,到-1 有 23 个负数,1个 0,78-24=54 个正数, 1 至 54,所以分段求和,两段相加得到图 4 中所有圆圈的和。第一段:S=(|-23|+|-1|)*23/2=276,第二段=(1+54)*54/2=1485,相加后得 1761。项 数末 项首 项 2例如、观察下列数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7 页,共 15 页解析:根据数列所反映的规律,第 行第 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 .(乐山市 2006 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这一题,看上去内容比较多,实际很简单。题目条件里的数构成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求的是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线上第 n 个数是多少。我们把对角线上的数抽出来,就是 1,3,5,7,。这是奇数从小到大的排列。于是,问题便转化成求第 n 个奇数的表达式。即2n-1。三、 要善于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 100 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 100 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 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 1。因此,第 n 项是 n2-1,第 100 项是1002-1。如果题目比较复杂,或者包含的变量比较多。解题的时候,不但考虑已知数的序列号,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譬如,日照市 2005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已知下列等式: 1 31 2; 1 32 33 2; 1 32 33 36 2; 1 32 33 34 310 2 ; 由此规律知,第个等式是 ”解析:这个题目,在给出的等式中,左边的加数个数在变化,加数的底数在变化,右边的和也在变化。所以,需要进行比较的因素也比较多。就左边而言,从上到下进行比较,发现加数个数依次增加一个。所以,第个等式应该有 5 个加数;从左向右比较加数的底数,发现它们呈自然数排列。所以,第个等式的左边是 132 33 34 35 3。再来看等式的右边,指数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底数。等式的左边也是指数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底数。比较等式两边的底数,发现和的底数与加数的底数和相等。所以,第个等式右边的底数是(1+2+3+4+5),和为 152。四、要善于寻找事物的循环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8 页,共 15 页有些题目包含着事物的循环规律,找到了事物的循环规律,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譬如,玉林市 2005 年中考数学试题:“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从第 1 个球起到第 2004 个球止,共有实心球 个。”这些球,从左到右,按照固定的顺序排列,每隔 10 个球循环一次,循环节是。每个循环节里有 3 个实心球。我们只要知道 2004 包含有多少个循环节,就容易计算出实心球的个数。因为 200410=200(余 4)。所以,2004 个球里有 200 个循环节,还余 4 个球。200 个循环节里有 2003=600 个实心球,剩下的 4 个球里有 2 个实心球。所以,一共有 602 个实心球。六、要进行计算尝试找规律,当然是找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多数是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里常常包含着数学运算。因此,找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够反映已知量的数学运算式子。所以,从运算入手,尝试着做一些计算,也是解答找规律题的好途径。例如,汉川市 2006 年中考试卷数学“观察下列各式:0,x 1,x 2,2x 3,3x 4,5x 5,8x 6,。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 10 个式子是 。”这一题,包含有两个变量,一个是各项的指数,一个是各项的系数。容易看出各项的指数等于它的序列号减 1,而系数的变化规律就不那么容易发现啦。然而,如果我们把系数抽出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就不难发现系数的变化规律。系数排列情况:0,1,1,2,3,5,8,。从左至右观察系数的排列,依次求相邻两项的和,你会发现,这个和正好是后一项。也就是说原数列相邻两项的系数和等于后面一项的系数。使用这个规律,不难推出原数列第 8 项的系数是5+8=13,第 9 项的系数是 8+13=21,第 10 项的系数是 13+21=34。所以,原数列第 10 项是 34x9。一、数字排列规律题1、下面数列后两位应该填上什么数字呢? 2 3 5 8 12 17 _ _ 2、请填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字。 1 1 2 3 5 8 _ 215、观察下列一组数的排列:1、2、3、4、3、2、1、2、3、4、3、2、1、,那么第 2005 个数是( ).A1 B2 C3 D47、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 , , , , , 请你推断第 9 个数是 4916725319、观察下列各式;、1 +1=12 ;、2 +2=23; 、3 +3=34 ;请把你猜想到的2 2规律用自然数 n 表示出来 。10、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1+2+1=4; 、1+2+3+2+1=9;、1+2+3+4+3+2+1=16;、1+2+3+4+5+4+3+2+1=25,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第 n个式子 12、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 1、5、13、25、,则第 10 个数为_。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 9 页,共 15 页第 1 行 1第 2 行 2 3第 3 行 4 5 6第 4 行 7 8 9 10第 5 行 11 12 13 14 15(第 13 题)13、已知一列数:1,2,3,4,5,6,7, 将这列数排成如上所示的形式: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 10 行从左边数第 5 个数等于 14、观察下列各算式:1+3=4=2 的平方,1+3+5=9=3 的平方,1+3+5+7=16=4 的平方 按此规律(1)试猜想:1+3+5+7+2005+2007 的值 ?(2)推广: 1+3+5+7+9+(2n-1)+(2n+1)的和是多少 ? (3)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 111111111111111111=_吗? 答案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