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_第1页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_第2页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_第3页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_第4页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曹镐禄TELQ:330223876,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Sterilization,antisepsis,防腐,灭菌,消毒,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的意思。,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清洁,cleaning,二、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热力灭菌法,高温杀灭细菌,焚烧-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烧灼-接种环、试管口,干烤-加热160-180 2小时 或25030min,干热灭菌法,红外线-波长0.771000m的电磁 波产生热效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6230min或71.730秒杀灭特定致病菌,如牛奶、酒类,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间歇蒸汽灭菌法,103.4KPa,121.31520分钟,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衣、手术器械等,饮水、食具、一般外科器械,食具、一般外科器械,不耐高温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原因,(二)辐射杀菌法,杀菌机理:,损伤DNA的构型,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特 点:,应用范围:,空气消毒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1.紫外线,最佳波长:265-266nm,注意防护,杀菌机理:产生游离基,干扰DNA合成、破坏 细胞膜、酶系统紊乱,应用范围:,2.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射线和射线,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特点:射线穿透性差、作用时间短、 安全性好 射线穿透性强、作用时间慢、 安全性差,3.微波,杀菌机理:热效应 穿透性强用途:食品、非金属器械、检验室用 品、无菌室和病室中食品用 具、药杯及其他用品的消毒。,(三)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但不能除去病毒和支原体。,1.滤菌器 (filter):液体除菌,如血清、毒素、 抗生素等。2.空气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滤器和层流室,(四)低温与干燥抑菌法,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冷冻真空干燥法:,用途:保存菌种,(五)物理杀菌作用的影响因素热力灭菌: ()温度高低 ()作用时间长短 ()微生物的种类、生长期、有无芽胞日光与紫外线: ()照射时间、距离、强度 ()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理: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蛋白 与核酸的基团,使相关酶失去活性。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三、化学消毒灭菌法,(一)高效消毒剂 (high-level disinfectants) 1.含氯消毒剂;2.过氧化物消毒剂; 3.醛类消毒剂;4.环氧乙烷(二)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s) 1.含碘消毒剂;2.醇类消毒剂(三)低效消毒剂 (low-level disinfectants) 1.季铵盐类;2.氯已定;3.高锰酸钾,四、消毒灭菌的运用,(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1.高危器械物品: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 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 2.中危器械物品: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 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用消毒即可。 3.低危器械物品: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但 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即可。 4.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1. 物理消毒法 紫外线照射 滤过除菌2化学消毒法 包括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 过氧乙酸喷雾、熏蒸; 过氧化氢喷雾; 二氧化氯溶液喷洒; 中草药点燃烟熏。,(三)手和皮肤的消毒(四)黏膜的消毒(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七)饮水的消毒 (八)环境的消毒,五、影响化学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细菌,环境,浓度,作用时间,物理状态,种类,有机物,温度,酸硷度,选择适当的消毒剂,低毒,价廉,低破坏,易贮藏,方便,有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biosafety): 是生物技术安全(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狭义: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 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 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 潜在的危害。 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 、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 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根据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 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 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 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 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 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 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 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可能造成 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 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进行现场消毒;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