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世界解释模型的探索》_第1页
《关于生态世界解释模型的探索》_第2页
《关于生态世界解释模型的探索》_第3页
《关于生态世界解释模型的探索》_第4页
《关于生态世界解释模型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生态世界解释模型的探索摘要:当地球进入以人类为核心的演化进程时,能量与物种主导着自然生态的轮回;能源与食物左右着人类生态的代谢;而货币则联结着经济生态的劳动与消费;同样权力调控着社会生态的组织与其服务力;信息永恒的将文化与信仰凝聚在人文生态的平台上。本文以人为核心,以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体系为理论基础,从自然生态、人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五个层面着手,通过对其各层面内部横向要素之间以及各层次纵向要素之间的循环关系的讨论,初步搭建了生态世界的静力模型和动力模型的整体框架,并寻求了各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通过对存在于生态世界中各种矛盾与背离的进一步分析,总结归纳了生态世界实现的可能演进路径。关键词:生态模型;人文生态Interpretation on the Ecological Model to Explore the WorldAbstract:When the Earth into the core of human evolution process, energy and species dominate the natural ecology of reincarnation; energy and food dominate the metabolism of human ecology; currencies are linked with labor and consumption of economic ecology; the same power to control the organization and service force of social ecology; the cultural and belief connect by information in the human ecology. This human-centered, to the ancient Chinese system of philosoph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rom the natural ecology, human ecology, economic ecology, social ecology, human ecology of five levels set by its elements at all level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internal lateral vertical elements at all levels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cle, initially built a model of eco-world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 of 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to seek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Exist in the ecological world through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Betrayal in the further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possible evolution of eco-world implementation path.Key Word:Ecological model; Human ecology1.生态世界静力模型本模型以人为核心,由自然生态、人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五个层面组成。图 1 生态世界静力模型1.1 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指物种的生存状态以及物种生存的环境状态,自然生态的实质是源于太阳能与地球能驱动下的物种的轮回。能量、物种、轮回三个主要素构成了生态世界静力模型中最基础的层面自然生态层。能量是一切导致生态世界进行演替的力量总和,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和太阳。来源于地球的能量促成了地表的物质稳定和基本轮廓。源自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大气、水和固体物质的热能形成大气环流、水循环;或由植物直接利用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物种是自然生态的生机主体,是通过能量的直接利用或间接传递而具有繁殖力、生命力的集合体。轮回是自然生态的平衡之机。轮回即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物种间的能量网络循环,也是物种单体自身生命过程成、住、坏、灭的周而复始。1.2 人类生态人类生态指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类生态的实质是在自然生态基础上,人类作为统治物种,利用能量及其他物种提供的资源来完成人类种族的繁衍。能源、食物、代谢三个主要素构成了生态世界静力模型中最核心的层面人类生态层。能源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并可以使用的能量总和。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水流的势能等,被人类直接或间接用于生活与生产。能源的利用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能力,无度增长的物质需求已为生态埋下了失衡的隐患。自然界的各物种是人类食物来源的基础,为维持机体的健康提供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六大营养素。代谢是指人类活动中生成资源、产生废物的过程。1.3 经济生态经济生态指价值循环的健康状态,经济生态是在人类生态的基础上,通过生产与劳动创造价值,消费实现价值,货币计量并流动价值的价值循环载体。生产、货币、消费三个主要素构成了生态世界静力模型中最具活力的层面经济生态层。生产是人类利用自然生态的供给创造价值的过程,以产业为表现形式而存在,生产在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伴随消耗、污染与废物的产生。货币是衡量、流通、储存价值的工具。消费是利用生产所形成的产品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过程,包括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1.4 社会生态社会生态指人类组织管理运行的和谐状态,社会生态是人类之间各种关系的集合,其实质是决策权力机构组织、协调执行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宗教组织等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并实现各自权力与义务的过程。服务、组织、权利三个主要素构成了生态世界静力模型中最具控制力的层面社会生态层。服务是随人口的不断集中和劳动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而形成的以满足他人需求的活动,包括公共服务、经济服务、信息服务等。组织是提供服务、实现权利的媒介,组织的形式包括自组织与他组织。权利是权势与利益的总称,是人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生态中的关键点。1.5 人文生态人文生态指人类精神的活动状态,人文生态的实质是各种文化的积淀通过信仰调节,以信息表达与传承,最终使生命得以永恒的过程。文化、信仰、信息三个主要素构成了生态世界静力模型中最具调节力的层面人文生态层。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各种社会规范与制度、民风民俗以及心态层面上的价值观、审美、思维方式等。信仰是人类对某种行为准则坚信,并且由非人为因素干扰而形成的敬畏,信仰可指导人类的行为。信息是表达、传递、记载文化与文明的载体,信息包括有形的信息与无形的信息。2.生态世界动力模型2.1 基于生态静态层面的五个循环2.1.1 物种与轮回物种轮回生态供给能量太阳引力图 2 自然生态系统中要素循环关系能量作为地球开放系统的总输入是左右物种进化的根本动力;轮回是地球生机的调节手段,保障地球生机、物种进化与突变的机制,在线性的演变中经由非线性的突变,从而形成了生物的进化;周而复始,自然生态的输出为人类生态提供着充足的生态供给。根据系统学原理 1,将能量、物种、轮回的循环看做一个系统,能量作为输入因子设为 N、物种作为系统主因子设为 W、轮回作为调控因子设为 L、生态资源作为系统输出设为G,自然生态各要素间的关系如公式 1 所示:公式 1NG2.1.2 食物与排泄食物代谢资源供给能源生态图 3 人类生态系统中要素循环关系能源与自然生态的供给为人类活动提供食物与动力,维持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代谢的快慢与程度是人类活动的调节手段,在完成人类自身的吐故纳新的同时,影响着能源与生态资源的取用量;人类生态循环的结果是以系统输出资源为经济生态循环供给物资。人类生态各要素间的关系类似公式 1,输入因子中加入自然生态层输入的生态资源供给量。2.1.3 消费与货币消费货币财富资源图 4 经济生态系统中要素循环关系财富是经济生态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经济生态系统的输出;系统通过生产与劳动的输入,利用人类生态提供的资源不断为消费提供产品;货币作为购买消费的交换物对消费行为进行调控。经济生态各要素间的关系同上,输入因子中加入人类生态层输入的物资量。2.1.4 组织与权利组织权利知识财富服务图 5 社会生态系统中要素循环关系人类将积累的财富与服务手段通过社会组织(政府、企业、社团)的运营保持社会相对稳定的状态;权利是调控财富走向、服务方式与范围、组织形式等的工具;各要素通过在组织过程中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思最终形成社会的知识成为系统的输出。社会生态各要素间的关系同上,输入因子中加入经济生态层输入的财富量。2.1.5 信仰与信息信仰信息灵魂知识文化永恒图 6 人文生态系统中要素循环关系人文生态的系统输入是社会生态形成的知识及由知识升华而成的文化;文化与知识经过各种信息的调控形成信仰,信仰是人文生态的核心,真正的信仰可以维持生态世界的稳定、持续,信仰的缺失就像国家没有法律、企业没有制度,导致行为的失控;人文生态的终极目标是给人的肉体注入不朽的灵魂,在信仰坚定的过程中,经过各种历练,最终实现灵魂的永恒。人文生态各要素间的关系同上,输入因子中加入社会生态层输入的知识。生产、劳动2.2 生态形成于各层面间的四种关系2.2.1 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关系自然生态在为人类生态提供资源保障的同时,也消纳着人类生态的排放,将其在此转化为资源,或滞留、累积在自然生态之内。自然生态的资源供给能力应大于或等于人类生态的消费能力,理想的消费应追求资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类生态的废物排放量应在特定自然生态区域的可消纳范围内。自然生态为人类生态供给资源,人类生态向自然生态排放废物。2.2.2 人类生态与经济生态的关系人类生态的资源供给能力应大于或等于经济生态的消耗能力。人类生态在为经济生态提供资源保障的同时,它必须要处理经济生态对环境的污染,在无害周期内使污染物得以还原,否则自然的循环将被打破,导致灾难的发生。人类生态为经济生态供给各种物资,经济生态向人类生态排放污染,威胁自然生态的稳定。2.2.3 经济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关系人类社会通过人类劳动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价值为直接社会财富,人类储备的各种自然资源所具备的价值总和为潜在的社会财富,通过生态演化在人类生命周期内可再造的资源总和、价值总和为间接社会财富,以上三部分之和为人类社会财富总和。经济生态的产出应有利于推动社会财富转化率最大化。社会生态中的权利是生成罪恶的根源,经济生态在为社会生态提供财富的同时,并不会将社会生态形成的罪恶消解,反而将其放大,罪恶的放大是人类社会动荡和灾难的根本原因。经济生态为社会生态输入财富,社会生态向经济生态传递罪恶。2.2.4 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关系社会生态为人文生态提供大量的信息,逐步形成人文生态中的文化。同时,社会生态更需要人文生态输出的道德作为其运行的标尺,从而对其生成罪恶的能力进行制约。终极的人文生态应实现社会财富最大限度的转化为人文价值,进而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与传承。社会生态为人文生态拓展信息,人文生态为社会生态约束道德规范。2.3 隐匿于生态中的五个周期图 7 生态世界动力模型中的五个周期由生成、消耗、住成、隐落、再生还原五个阶段所构成的轮回周期分别完整地运行于生态世界模型中的五个生态层面上。对各层面要素周期变化的研究有利于进行各要素之间的定量分析。自然生态层面以物种与非生命物质为讨论主体,人类生态以人为讨论主体,经济生态以产品为讨论主体,社会生态以组织为讨论主体,人文生态以信息和文化为讨论主体。在周期的研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参照标准,对于同一事物可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针对自然生态中的植物,其轮回周期可按照春夏秋冬一年为计量标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其实际寿命为计量标准。2.3.1 生成周期生成周期是事物的形成阶段所用的时间,反应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自然生态中,如哺乳动物中的兔子从受精卵到胚胎再到新个体所用的时间为 30 天;对于非生命物质,如石油的生成周期约 200 万年。人类生态中,人的生成周期约为 280 天。经济生态中,如汽车新品的研发目前约为 2 年。社会生态中,如企业注册前的筹备期。人文生态中,如某种制度的制定时间。2.3.2 消耗周期消耗周期是事物的成长阶段所用的时间。例如动物从幼仔到成体之间的时间、石油开采的时间、产品研发后的试制期、企业成立所需的各种手续办理时间、政策法规的公示期等。消耗周期通常指事物在产生效益或发挥功用之前的间隔期。一般情况下,在消耗周期内系统价值的输入将大于输出。2.3.3 住成周期住成周期是事物的运行阶段所用的时间,是主导生态世界演进的主要时间间隔。如动物成年到衰老前的时间间隔、石油作为能源被人类利用的周期、产出的产品寿命、企业从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政策正式实施阶段等。住成周期中事物的特点是生机、活力、价值的发挥、秩序、感召。2.3.4 隐落周期隐落周期是事物逐渐失去使用价值或与理想方向背离前进的周期。如植物的枯萎期;生活污水从形成到对环境产生危害的过程;由石油提炼的汽油、化纤、塑料等被消耗后产生排放物或被废弃的周期;企业内部矛盾积累的周期;政策法规等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发展等因素出现争议的过程等。2.3.5 再生还原周期再生还原周期是事物从彻底废弃到无害处理完毕的时间。如尸体在棺材中埋藏于地下时其组织或肌肉的剥落需要 40-50 年,骨骼完全腐烂需要几百年;废弃塑料在自然界降解大概需要 100-300 年;企业由于矛盾激化后的重组过程;政权的更迭等。3.生态世界演化过程中的背离与矛盾3.1 背离3.1.1 生态恢复与生态损耗的背离就目前自然生态的破坏程度而言,实现生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然而资源本身又源自于生态的供给。现行实现生态的运行模式是以超越生态供给力的方式来获取资源,实现生态的过程反而导致了生态的破坏。3.1.2 自然法则与人性准则的背离适者生存、存在适度的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不以任何一个物种自身的意志与喜好为转移,各物种适应自然、由自然调控。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根本的特性是能够运用智慧,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人性的根本准则是竭力改造客观环境以实现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然而,人作为物种之一也同样受到自然法则的制约。3.1.3 发展与进化的背离进化是发展,是系统整体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发展不一定是进化,人类今天的发展模式与方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突变。系统整体非理性发展将导致毁灭,而往往系统内个体元素的高度理性会导致系统整体性能走向非理性,形成发展与进化的背离。只有那些在进化的方向上的发展才能引发进化,否则只能导致加速毁灭。人类社会今天大量的行为实际上都不能称为进化,只能说是发展。3.1.4 经济发展正反馈与社会管理负反馈的背离经济发展是人类对利益不断最大化的追逐过程,是控制论中的正反馈过程。社会管理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约束人的行为,使社会系统趋于稳定状态,属于控制论中的负反馈过程。而经济发展又作为社会稳定的主要影响要素。3.1.5 熵增与熵减的背离人类社会的有序化是熵减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有序是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是通过自然生态的熵增实现的。3.1.6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背离生态世界中,他组织对外界显示了强大的影响作用,但对内部却表现为对客体的强制力,使个体存活在束缚之中。自组织为自发形成的活动群体,个体具有高度自由性,但是往往由于松散的自发行为而使组织缺少高效性且力量薄弱。3.2 矛盾3.2.1 认识的有限与现实世界的无限生态世界具有无限内涵,人类的认识只涉及了很少的部分。以构成自然生态最重要的因子物种为例,人类已存在了几千万年,但对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物种至今也未有定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生命之树”项目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答案:估测数据显示,世界上大概存在介于 500 万种到 1 亿种不同的生物物种,而现代科学所发现的物种只有大约 200 万种。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使人类无法看清无限的现实世界内部的联系,那么人类应以何种态度来认识博大的生态世界?3.2.2 资源的有限与人类欲望的无限自然生态的资源以水、土壤和空气为基础,在无人类存在的状态下,各要素遵循着自然循环的法则,水从小河流向大海、凋花落叶化作春泥护花、植物呼吸调节着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然而,人类需要更多的粮食、需要更多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木材、燃料等等,欲望加速着资源的消耗,而资源只是定量的客观存在物,是什么助长了欲望的膨胀?3.2.3 自然生态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自然生态自始至终为人类的享受无私地贡献着自身,人类发展至今,其代价是没小时3 个物种的灭绝、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缩小 20%让路给牛场和大豆田、地球上每十条大河就有一条每年数月无法流进大海发展至今,人类又该以何种态度来对待宽厚的生态世界?3.2.4 自然生态的无情与人类的多情自然的无私助长了人类的自私,然而,某种意义上,自然又以其无情的一面历练着人类的多情。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瘟疫等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摧毁了村庄、使亲人分离。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人类无法避免遭遇灾难,只能在灾难中忍受痛苦与悲伤,并从无数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