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改进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1页
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改进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2页
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改进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3页
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改进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4页
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改进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 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改进设计 摘 要 本设计为履带牵引车辆变速器的改进设计。变速器的功用是: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拖拉机能倒退行驶;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变速器的设计满足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本改进型变速箱 为了简化结构,减少齿轮数量 采用 空间多轴组成式结构,主变速在前、区段换档副变速在后来实现 4 ( 3 1)档;为了提高齿轮传动啮合质量 采用 啮合套换档, 常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 主、副变速采用两根变速杆分别操纵, 采用自锁及互锁装置、倒档安全装置,可使操纵可靠,不跳档、乱档、自动脱档和误挂倒档,为了保留一定的工艺继承性和能投入的较少, 保持原来变速箱孔中心距及相对位置不变 。 为了必要的分析拖拉机的牵引性和燃料的经济性本设计还绘制了拖拉机的牵引特性曲线,在说明书的校核部分,主要对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轴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轴承的寿命进行了计算,设计的零件均满足要求。 关键词 : 变速器 , 组成式结构 , 牵引特性 ,啮合 套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 of to of It by by of to at at to to of is in to it is up to by it in it is if to ( 3+ 1) of of by it is in to be of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 of of of of in of to in of of up of 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4 目 录 前言 6 第一章 概述 7 第二章 传 动 方 案 的 确 定 8 动 机 构 布 置 方 案 分 析 8 件结构方案分析 9 第三章 变 速 器 主 要 参 数 选 择 9 数 9 动比 9 心距 13 轮参数 13 轴承参数 15 第 四 章 拖 拉 机 的 牵 引 特 性 曲 线 15 第五 章 校核 17 齿轮强度计算 17 轴的校核 21 轴承的寿 命计算 29 设计总结 33 参考 文献 34 致谢 35 附录 36 英文 原 文 37 中文翻译 45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5 前 言 虽然自动变速器在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但手动机械变速器在拖拉机传动中仍占有很大比例。在我国相当长的时间里,手动变速器会占有很高的比例。 现有履带式拖拉机的变速箱结构大同小异,有 4 2、 6 2 档变速型式,功率流传动路径相同。该传动方案结构简单可靠,传动效率高但仍 有不足之处: 1、 受结构限制,该变速箱难以实现较大的速比范围,使拖拉机的工作速度区段较窄。东方红 13202R 履带拖拉机 6 个前进挡的速度范围为 m/h,显然,缺少 4 km/h 以下的低速作业档及缺少 20km/h 以上的高速作业档 。 2、 由于现有履带式拖拉机采用滑动齿轮换挡,变速箱只能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致使齿轮传动啮合质量不是很高。 3、 由于发动机转速由 1500r/高倒 2300r/齿轮工作时的啮合线速度及固定在轴上的各档被动齿轮的齿顶圆线速度均大幅度提高,致使变速箱噪声大,油温高 。 基于上述原因就现有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变速箱有改进的必要。 进些年来,为了适应拖拉机对传动系统的多档位、 大扭矩和宽速比范围等日益增多的需求,变速器在在结构和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传统的的三轴式变速器由于自身容量限制,已远不足以满足上述要求。传统结构变速器的最大容量,档位数一般最多只能布置到 6个前进挡和 2 个倒档。现在拖拉机需要 8 16 个前进挡。由此,倍档、半档、双中间轴和组成式变速器被研制出来 ,满足了上述要求 。 改进型变速箱主要改变功率流程、采用组成式结构实现多档化;采用常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啮合套换挡 ,主、副变速箱采用两根变速杆操作。 参考相关设计内容,采用统计和类比的方法初步确定变速箱的主要参数。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6 第一章 概述 机械式变速箱主要应用了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简单的说,变速箱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档行为,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内不同的齿轮副工作。在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副工作,而在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副 工作。 变速器用于转变发动机曲轴的转距和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路障等不同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要求的需要,用变速器转变发动机转距、 转速的必要性在于内燃机转距 转速变化特性的特点是具有相对小的对外部载荷改变的适应性。 变速器有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 变速箱的分类: 变速器按其传动比的改变方式分为 有极式和无极式。无极式又可分为机械式、液力式和电力式几种,它的特点是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获得任何传动比,从发动机的功率的利用和提高生产率方面都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传动效率、制造成本和结构方面问题处于研究试制阶段。有极式可分为双轴式、三轴式和组成式,它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被广泛应用。 为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对 变速器提出以下 设计 要求: 1、保证拖拉机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设置空档,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 3、设置倒档,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 5、换挡迅速,省力方便。 6、工作可靠,行驶过程中不得有跳档、乱档及换档冲击等现象发生。 7、有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噪声低。 除此之外,还应满足轮廓尺寸和质量小,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等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7 第二章 传动方案的确定 机械式变速器因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造成本低、传动效率高和工作可靠等优点, 所以至今仍不失为主要的拖拉机变速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改进型变速箱传动简图 有级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与所选用的传动方案有关,包括传递力的齿轮副数目、转速、传递的功率、润滑系统的有效性、齿轮及轴及壳体等零件的制造精度、刚度等。 三轴式与两轴式变速器的比较:三轴式的优点直接档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在齿轮中心距较小的情况下可获得大的一档传动比,缺点是:除直接档外其他各档的传动效率有所降低;两轴式的优点:结构简单紧凑,除最高档外其他 各档的传动效率高、噪声低,它方便于前置发动机的布置且使传动系结构简单,缺点是:它没有直接档,因此在高档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故噪声教大,也增加了磨损。 但因为本变速器变速范围比较大,采用两轴式、三轴式,结构比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8 较复杂齿轮较多,为了简化结构和齿轮数量,本设计采用组成式结构4 (3+1)档 , A,B 为主变速器的啮合套, 主变速器的啮合套; C,D 为副变速器的啮合套。 件结构方案分析 一、齿轮形式 斜齿轮有使用寿命长,工作时噪声低,传动效率高等优点;但制造时比较复杂、工作时有轴向力 。 本变速器齿轮 1 17 均采用斜齿轮;齿轮 18, 19 采用直齿轮。 二、换挡机构形式 变速器换挡机构有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换挡三种形式。 本设计因滑动齿轮换挡只能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限制了齿轮传动啮合质量进一步提高,还有本设计档位之间公比小,换挡机构连接件之间的角速度差小,所以采用啮合套换挡。它能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变速器的长度。 三、轴承的选择 变速器 轴承常采用圆柱滚子轴承、球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 因本设计采用斜齿轮传动,齿轮工作时会产生轴向力,轴前端和后端均 采用角接触轴承;齿轮绕轴转时采用滚针轴承 。 第三章 变速器主要参数选择 数 变速器档位数的增多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利用率、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及平均车速,从而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本设计为了实现较大的速比范围使用 12 4 档。 传动比 一、 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前进: m i nm a /V 3 0 k m / hk m 车 速 最 高 车 速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9 1 1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1 0 0 . 13 0 3 0 3 3 . 6v 12 12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1 0 . 0 13 0 3 0 3 0 3 . 6v 倒退: 141 . 1 / , 7 /k m h v k m h1144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2 7 9 . 2 93 0 3 0 1 . 1 3 . 6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4 2 . 93 0 3 0 7 3 . 6R o f ki i i i其中:动器传动比 边传动比 5.5;速箱传动比 变速箱前进挡传动比成等比数列,等比基数111121 3 ;倒档 1341 8 各前进档传动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各后退档传动比: 1 2 3 4 二、分配传动比并确定各对齿轮的传动比 主变速器: 1019 82 7 53 4 24 1 副变速器: 1 3 1 7 1 911 2 1 6 1 8 132 12 63 5 3 152 14Z 1 1 1Fi i i 2 2 1Fi i i 3 3 1Fi i i 11R Ri i i 4 1 2Fi i i 5 2 2Fi i i 6 3 2Fi i i 22R Ri i i 7 1 3Fi i i 8 2 3Fi i i 9 3 3Fi i i 33R Ri i i 10 1 4Fi i i 11 2 4Fi i i 12 3 4Fi i i 44R Ri i i 初选 1 计 算 得 1 2 3 2 3 4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0 三 、 定总齿数 及各齿轮齿数 由中心距、模数和螺旋角可以确定总齿数 2 c o m 由各对 啮合齿轮传动比确定各齿轮齿数 112 2 c o s 2 1 3 5 c o s 2 5 . 8 495m 2410 1Z 34 2Z 15 1 2 145 2 c o s 2 1 3 5 c o s 2 5 . 8 495m 4Z 27 5Z 22 4 25 5 178 2 c o s 2 1 3 5 c o s 2 5 . 8 495m 8271 9 7 20Z 8 29Z 7 8 25 19 1 0 2 c o s 2 1 3 5 c o s 2 5 . 8 495m 9 13Z 10 36Z 9 10 256 2 c o s 2 1 5 2 . 5 c o s 2 5 . 8 555m 6351 1F 6 33Z 6 21 2 1 3 2 c o s 2 1 5 2 . 5 c o s 2 5 . 8 555m 132121 5F 12 19Z 13 36Z 12 13 21 0 1 1 2 c o s 2 1 5 2 . 5 c o s 2 5 . 8 555m 1 1 1 05 5 1 9 11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1 31 4 1 5 2 c o s 2 1 4 2 . 5 c o s 2 5 . 8 525m 3 1 52 1 46 . 6 3 6R Z 取 14 14Z 则 15 38Z 14321537R ZZ i 14 23 15 3 51 6 1 7 2 c o s 2 1 3 3 c o s 2 5 . 8 485m 1 3 1 7 1 911 2 1 6 1 82 . 3 7 5F Z Z Z Z 1 7 1 91 6 1 81 4 取 16Z 23 则 17Z 25 16 26 17 25 51 8 1 9 2 2 1 3 3 535m 1 9 1 61 8 1 71 4 18Z 25 19Z 28 四、各档最终传动比、速度及误差 1 0 1 3 1 7 1 919 1 2 1 6 1 86 . 4Z Z Z Z Z Z 1 V km h 1 0 1 329 1 25 . 2 5Z 2 3 V km h 1 0 63954 . 1 5Z = 3V =h 8 1 3 1 7 1 947 1 2 1 6 1 83 . 3 4Z Z Z Z Z Z =6% 4V = 5 k m /h 8 1 357 1 22 . 7 5Z = 5V = 7 k m /h 866752 . 1 8Z = 6V = 9 k m /h 5 1 3 1 7 1 974 1 2 1 6 1 81 . 8 8Z Z Z Z Z Z = 7V = 1 0 k m /h 5 1 384 1 21 . 5 4 4Z = 8V = 1 2 k m /h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2 569451 . 2 2 2Z = 9V = 1 6 k m /h 1 3 1 7 1 92101 1 2 1 6 1 81 . 0 2Z Z Z Z Z = 10V = 1 9 .5 k m /h 132111 1 20 . 8 3 6Z =2% 11V = 2 3 k m / h 6212150 . 6 6 2Z = 12V = 3 0 k m / h 1 0 3 1 511 1 2 1 41 8 . 5 4 1R Z Z Z Z = = 1 k m /h 8 3 1 527 2 1 49 . 7 0 8R Z Z Z Z = = 2 k m /h 5 3 1 534 2 1 45 . 4 5 5R Z Z = = 3 k m /h 3 1 5241 2 1 42 . 9 5 4R Z Z = = 6 k m /h 中心距 A 本改进型变速箱保持原变速箱孔中心距 及相对位置不变,具有良好的工艺继承性。 1 3 轴中心距 135 3 2 轴中心距 3 4 轴中心距 144 2 4 轴中心距 2 5 轴中心距 133 齿轮参数 一 、齿轮模数 齿轮模数 m 直接决定齿轮弯曲强度,从增强弯曲强度出发,应选用大模数。但是在中心距和速比一定的情况下,若选用小模数,则可以增加齿数,使重叠系数增大,传动平稳性和齿轮接触强度都有所改善。因此,在满足弯曲强 度的前提下应用较小的模数。 根据经验公式 3 5 其中 数系数 低档转矩 、 齿宽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3 在一定范围内 b 大强度就高,但变速箱的轴向尺寸和重量亦增大。实践证明,齿宽过分增大,由于沿齿宽方向负荷分布不均匀性增大,反而使齿轮承载能力随之下降。 对于直齿 b( 7) m 6 5 30齿 b( 6 m 5 36 、 螺旋角 当斜齿轮轴向重叠系数为 1 时,则斜齿轮廓表面的接触线长度不变,使传动平稳,由此观点确定螺旋角。 19 30 取 四 、 压力角 一般采用标准齿形进行变位,压力角取 020 。 五 、 斜齿圆柱 与直齿 齿轮参数 表 斜齿圆柱齿轮参数 齿轮代号 齿数 法面模数( 螺旋角() 法面压力角() 法面齿顶高系数 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1 34 5 0 1 188 5 193 15 5 0 1 82 5 87 37 5 0 1 206 5 211 27 5 25 20 1 149 5 154 22 5 0 1 122 5 127 33 5 0 1 183 5 188 20 5 0 1 110 5 115 29 5 25 20 1 160 5 165 13 5 0 1 71 5 76 0 36 5 0 1 199 5 204 1 19 5 0 1 106 5 111 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4 12 19 5 0 1 106 5 111 3 36 5 0 1 199 5 204 4 14 5 23 20 1 76 5 81 5 38 5 0 1 209 5 214 6 23 5 26 20 1 128 5 133 7 25 5 25 20 1 138 5 143 齿圆柱齿轮参数 参数 齿轮 18 齿轮 19 齿数 25 28 模数( 5 5 压力角() 20 20 齿顶高系数 1 1 分度圆直径( 126 140 齿顶高( 5 5 齿顶圆直径( 131 145 齿根高( 6 6 齿根圆直径( 120 134 承选择 1(输入) 轴 选用角接触球轴承 7311C; 3 轴选用角接触球轴承7312C; 2(输出)轴选用角接触球轴承 7314C。 第四章 拖拉机的牵引特性曲线 一、 牵引特性曲线的意义 把拖拉机的各项牵引性和燃料经济性指标综合在一起,比较全面而具体地反映出拖拉机的各种性能指标之间的联系,可用以分析、比较和评价拖拉机的牵引性和燃料经济性。 二、理论牵引特性曲线的绘制 绘制之前须知: 发动机的调速特性曲线;拖拉机传动系各档总传动比 i、驱动轮动力半径拉机使用重量;拖拉机的滚动阻力系数 f 和滑转曲线。 具体步骤: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5 1、按所取比例 尺绘制曲线的坐标 以 O 为原点的横坐标代表挂钩牵引力 O 点往左加一段代表滚动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6 阻力中7000kg, 由该档的 曲线画出 V 曲线。 1、 发动机调速特性曲线和滑转率 曲线为已知(东方红 1302R) 3、实际速度 V 曲线 0 . 3 7 7 (1 )ek 4、画拖拉机功率 3600可由 V 曲线画出 5、画拖拉机的比油耗 可由 第五章 校核 轮强度计算 变速箱齿轮主要破坏形式是疲劳接触和疲痨弯曲破坏 。 一 、 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齿轮材料为 20r n 1 8 0 3 5 0F M P a 直齿轮 4 0 0 8 5 0F M P a 校核公式: 2 T c o m 其中: K应力集中系数 K K重合度系数 K 齿宽系数齿轮 1: 1069 5 5 0 9 5 5 0 4 4 0 . 1 32300eg y 3 c o s 2 5 . 8 1 . 5 4 5 . 63 . 1 4 3 4 5 7 . 2 1 . 4 0 . 1 9 4 2 4 4 0 . 1 3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2: 1069 5 5 0 0 . 4 3 1 8 9 . 2 62300 m y 3 c o s 2 3 . 8 1 . 5 4 1 . 33 . 1 4 1 5 5 7 . 2 1 . 4 0 . 2 1 2 2 1 8 9 . 2 6 1 8 0 3 5 0F M P a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7 对齿轮 3: 1 0 6 3 79 5 5 0 2 . 7 7 1 3 2 6 . 82 3 0 0 3 4 m y 3 c o s 2 5 . 8 1 . 5 1 8 6 . 73 . 1 4 3 7 5 7 . 2 1 . 4 0 . 1 9 2 2 1 3 2 6 . 8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4: 1069 5 5 0 4 4 0 . 1 32300 m y 3 c o s 2 5 1 . 5 5 6 . 33 . 1 4 2 7 5 7 . 2 1 . 4 0 . 1 9 9 2 4 4 0 . 1 3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5: 1069 5 5 0 0 . 8 3 5 2 . 12300 m y 3 c o s 2 4 . 6 1 . 5 5 4 . 13 . 1 4 2 2 5 7 . 2 1 . 4 0 . 1 9 9 2 3 5 2 . 1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6: 1069 5 5 0 0 . 8 3 5 2 . 12300 m y 3 c o s 2 6 . 3 1 . 5 3 7 . 23 . 1 4 3 3 5 7 . 2 1 . 4 0 . 1 9 9 2 3 5 2 . 1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7: 1069 5 5 0 4 4 0 . 1 32300 m y 3 c o s 2 4 . 6 1 . 5 7 3 . 53 . 1 4 2 0 5 7 . 2 1 . 4 0 . 2 0 7 2 4 4 0 . 1 3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8: 1069 5 5 0 1 . 4 9 9 6 5 9 . 7 52300 m y 3 c o s 2 5 1 . 5 7 8 . 93 . 1 4 2 9 5 7 . 2 1 . 4 0 . 2 0 7 2 6 5 9 . 7 5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9: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8 1069 5 5 0 4 4 0 . 1 32300 m y 3 c o s 2 3 . 7 1 . 5 1 1 0 . 93 . 1 4 1 3 5 7 . 2 1 . 4 0 . 2 0 7 2 4 4 0 . 1 3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0: 1069 5 5 0 2 . 8 1 2 3 2 . 3 62300 m y 3 c o s 2 5 . 2 1 . 5 1 2 1 . 13 . 1 4 3 6 5 7 . 2 1 . 4 0 . 2 0 7 2 1 2 3 2 . 3 6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1: 1069 5 5 0 2 . 8 1 2 3 2 . 3 62300 m y 3 c o s 2 6 . 3 1 . 5 2143 . 1 4 1 9 5 7 . 2 1 . 4 0 . 2 0 7 2 1 2 3 2 . 3 6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2: 1069 5 5 0 2 . 8 1 2 3 2 . 3 62300 m y 3 c o s 2 6 . 3 1 . 5 2143 . 1 4 1 9 5 7 . 2 1 . 4 0 . 2 0 7 2 1 2 3 2 . 3 6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3: 1069 5 5 0 2 . 8 1 . 9 2 5 2 3 7 2 . 32300 y 3 c o s 2 5 . 2 1 . 5 2 3 3 . 13 . 1 4 3 6 5 7 . 2 1 . 4 0 . 2 0 7 2 2 3 7 2 . 3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4: 1 0 6 3 79 5 5 0 4 7 92 3 0 0 3 4 m y 3 c o s 2 3 1 . 5 1 1 2 . 73 . 1 4 1 4 5 7 . 2 1 . 4 0 . 2 0 7 2 4 7 9 1 8 0 5 0F M P a 对齿轮 15: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9 1 0 6 3 7 3 89 5 5 0 1 3 0 0 . 1 42 3 0 0 3 4 1 4 m y 3 c o s 2 4 . 6 1 . 5 1 2 2 . 93 . 1 4 3 8 5 7 . 2 1 . 4 0 . 2 0 7 2 1 3 0 0 . 1 4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6: y 3 c o s 2 6 . 8 1 . 5 3 2 3 . 93 . 1 4 2 5 5 7 . 2 1 . 4 0 . 2 0 7 2 2 3 7 2 . 3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7: 725 y 3 c o s 2 5 1 . 5 3 2 9 . 43 . 1 4 2 7 5 7 . 2 1 . 4 0 . 2 0 7 2 2 5 6 2 . 1 1 8 0 3 5 0F M P a 对齿轮 18: 725 y 3 1 . 5 1 . 1 3993 . 1 4 2 6 5 7 . 2 1 . 4 0 . 2 0 7 2 2 5 6 2 . 1 4 0 0 8 5 0F M P a 对齿轮 19: y 3 1 . 5 1 . 1 3 1 5 . 83 . 1 4 3 1 5 7 . 2 1 . 4 0 . 2 0 7 2 2 9 2 6 . 9 4 0 0 8 5 0F M P a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得所有齿轮均满足弯曲疲劳强度要求。 二 、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3( 1 ) K b i 其中: k 系数(对直齿轮 斜齿轮 A中心距 i传动比; b有效齿宽 ; M小齿轮扭矩; 作状况系数 角变位修正对接触强度的影响系数 许用接触应力 H 1000 1400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0 对齿轮 1, 2 32 9 2 . 5 ( 0 . 4 3 1 ) 1 8 9 . 2 6 1 . 6 5 1 6 . 6 4 1 3 5 3 6 0 . 4 3 P a 对齿轮 2, 3 32 9 2 . 5 ( 2 . 4 7 1 ) 1 8 9 . 2 6 1 . 6 5 2 4 . 6 1 4 4 3 6 2 . 4 7 M P a 对齿轮 4, 5 32 9 2 . 5 ( 0 . 8 1 1 ) 3 5 2 . 1 1 . 6 5 2 3 . 6 1 3 5 3 6 0 . 8 1 P a 对齿轮 5, 6 32 9 2 . 5 ( 1 . 5 1 ) 3 5 2 . 1 1 . 6 5 2 4 . 9 1 5 2 . 5 3 6 1 . 5 M P a 对齿轮 7, 8 32 9 2 . 5 ( 1 . 4 5 1 ) 4 4 0 . 1 3 1 . 6 5 3 1 1 3 5 3 6 1 . 4 5 P a 对齿轮 9, 10 32 9 2 . 5 ( 2 . 7 7 1 ) 4 4 0 . 1 3 1 . 6 5 4 2 . 8 1 3 5 3 6 2 . 7 7 M P a 对齿轮 10, 11 32 9 2 . 5 ( 0 . 5 3 1 ) 1 2 3 2 . 3 6 1 . 6 5 3 7 . 5 1 5 2 . 5 3 6 1 . 5 P a 对齿轮 12, 13 32 9 2 . 5 ( 1 . 8 9 1 ) 1 2 3 2 . 3 6 1 . 6 5 5 1 . 5 1 5 2 . 5 3 6 1 . 8 9 M P a 对齿轮 14, 15 32 9 2 . 5 ( 2 . 7 1 1 ) 4 7 9 1 . 6 5 4 1 . 7 1 4 2 . 5 3 6 2 . 7 1 P a 对齿轮 16, 17 32 9 2 . 5 ( 1 . 0 8 1 ) 2 3 7 2 . 3 1 . 6 5 6 1 . 8 1 4 2 . 5 3 6 1 . 0 8 M P a 对齿轮 18, 19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1 33 3 8 . 3 ( 1 . 1 9 1 ) 2 5 6 2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