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站、冷库制冷系统操作规程_第1页
冷冻站、冷库制冷系统操作规程_第2页
冷冻站、冷库制冷系统操作规程_第3页
冷冻站、冷库制冷系统操作规程_第4页
冷冻站、冷库制冷系统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冷系统操作说明冰山集团大连冰山制冷空调安装公司1前      言目前,我国冷冻食品工业和化工行业迅速发展,各种大中小型冷库及冷冻站越来越多,其制冷系统广泛采用氨或氟利昂制冷剂。氨或氟制冷系统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制冷装置的使用、维修、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办事,认真执行有关标准和法规,做到科学、安全、卫生、节能。由于现阶段关于氨或氟制冷装置使用、操作、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几乎没有,我公司特别编制了制冷系统操作说明,以供制冷系统使用单位参考。若与制冷系统设计与安装厂家出具的说明书有冲突,以厂家资料为准。2目       录第一章   制冷装置操作的标准、法规及要求一、制冷装置操作的现行标准及规范-4二、制冷装置操作人员的要求-4第二章  制冷系统操作的基本知识一、制冷剂-5二、冷冻油-5三、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5四、吸气压力和吸气温度-5五、制冷系统中的异物-6第三章  制冷系统及设备的运转操作管理一、制冷压缩机开机前的准备-7二、制冷设备的运转调节-8三、压缩机发生湿冲程的操作管理-9四、冷凝器的操作管理-10五、油分离器的操作管理-10六、高压贮液器的操作管理-10七、中间冷却器的操作管理-11八、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操作管理-11九、氨液分离器的操作管理-11十、排液桶的操作管理-12十一、调节站的操作管理-12十二、泵的操作管理-12十三、冷风机的操作管理-13十四、冷却排管的操作管理-13十五、放空气的操作-13十六、氟机吸潮的操作-14十七、放油的操作-14十八、融霜的操作-15十九、冷却水系统的运转管理-15第四章  制冷系统及设备的安全操作管理一、制冷系统的安全性及措施-17二、运转时的安全操作-17三、制冷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18四、紧急救护-19第五章  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和处理一、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19二、活塞压缩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203三、螺杆压缩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22四、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24五、控制部分的常见故障及排除-32六、冷却水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33第六章  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正常维护一、制冷设备的正常保养-35二、活塞压缩机的检修-37三、螺杆压缩机的检修-40四、热交换设备的维修-42五、管道与阀门的维修-43六、浮球阀的维修-44七、电磁阀的维修-45第七章 冷库库房的使用管理一、冷库使用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46二、冷库建筑维护常识-47三、冷库地面冻胀的处理方法-48四、气调库气密性试验时注意事项-49第八章 货物的保管和卫生一、加强管理工作,确保商品质量-49二、库房卫生管理-50三、食品冷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51附录一:冷库、机房安全生产制度-52附录二:制冷设备运行记录表-53附录三:氨(R717)饱和热力性质表-54附录四:氟(R22)饱和热力性质表-554第一章 制冷装置操作的标准、法规及要求一、制冷装置操作的现行标准及规范1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2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1513  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5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7  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GB108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1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12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13 活塞式单机双级制冷压缩机       JB/T544614 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技术条件   JB/T652715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机       JB/T690616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JB/T691717 组合冷库                       JB/T906118 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CJ1419 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BJ112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               JGJ/T1621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22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二、制冷装置操作人员要求冷冻站和冷库必须按有关规定配备受过专门教育和培训,具有制冷、电气、给排水、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和组织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有一定数量的技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负责冷库及冷冻站的运行、技术、管理工作。压缩机房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操作。进行制冷系统操作的人员需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懂电脑的简单操作和维护。负责冷库生产和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冷库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冷库人员配置中一般建议 1000 吨及以下冷库需有中级工 12 人;10005000 吨冷库需有高级工 1 人,中级工 3 人;5000 吨及以上冷库,需有高级工 12 人,中级工 3 人;万吨及以上冷库,需有技师 1 人,高级工 23 人。对于 5 台压缩机组以下的冷库,每班值班人数可配 2 人;6 台压缩机组以上的大中型冷库,根据需要每班值班人数可配 34 人;如果自动化程度较高,人数可适当减少,但每班不得少于 2 人。此外还应考虑专职维修人员。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学习和经验交流。5第二章 制冷系统操作的基本知识操作者操作制冷设备前,除对压缩机本身结构、使用维护需要充分了解外,也应了解附属设备的性能、结构、使用方法及制冷剂的性质、冷冻油、吸排气压力、温度等。只有全面的了解整个系统情况,才能保持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有效的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及时处理运转中不正常现象,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一、制冷剂制冷系统中循环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当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热量,再通过冷凝器把热量经冷却水带出排入大气中(环境)。采用氨(R717)作为制冷剂,在有水份时,氨对铜和合金(除铸造锡青铜外)有腐蚀作用,与空气混合后有爆炸危险(爆炸浓度为 1625%体积),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关于其它性质请参阅有关资料。采用氟利昂(R22)作为制冷剂时,由于应注意系统的回油,保证系统干燥,不泄漏。本说明所述的氟利昂工质专指 R22 工质,以下不再说明。制冷剂在饱和状态时,压力和温度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压力一定,温度也一定,如果知道冷凝压力(排气压力)、蒸发压力(吸气压力),就可以从氨或氟利昂的热力性质表中查出对应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二、冷冻油冷冻油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零件的磨损和压缩机的寿命,因此必须选择优质冷冻油。对于氨或氟利昂工质应使用压缩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冷冻油。未提供时可参考使用 ZBF3400386冷冻机油规定的 46 号冷冻机油。不准使用动物油、植物油及动植物油混用,在使用中若粘度下降 15%,油的颜色变深,为防止积碳应及时更换新油。三、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排气压力和冷凝压力近似相等,(实际上由于管路损失稍有差异,一般设计工况压力损失为 0.01MPa)二者均和冷却水的水温、水量及冷凝面积有关,排气压力(冷凝压力)随着冷却水水温的降低,冷却水量的增加而下降;反之则上升。排气压力的升高,不但使排气温度升高而且降低制冷量,增加功率消耗,所以在操作中应尽量降低排气压力(冷凝压力)。当水温一定时,为降低排气压力增加水量所消耗的动力,增加很多时,也不一定经济,二者应统筹考虑。 四、吸气压力和吸气温度吸气压力和蒸发压力近似相等,(实际由于管路损失稍有差异, 一般设计工况压力损失为 0.01MPa)二者均由蒸发器的工作温度而定。吸气温度是指在压缩机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温度,吸气温6度高于蒸发温度,二者差异称为过热度。在操作中应尽量减少过热度,但为了防止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一般吸气温度控制在比蒸发温度高1/3 左右。五、制冷系统中的异物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含有各种异物如:水份、不凝缩气体、冷冻油、金属屑、油脂、纤维、尘埃等,这些异物对制冷设备影响很大。必须知道由于异物存在所引起的不良现象及排除方法。1. 水份的影响:系统内的水份,对设备有极坏的影响,一般水份和制冷剂互相作用腐蚀金属,同时使润滑油乳化,在低压部分小通道处,有时水分能冷冻堵塞通道等,所以氨制冷剂含水量应4%。如果氟利昂系统中有水分,不仅会产生冰堵,还会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防止水分进入系统措施:1)用空气作气密试验时,应尽量用干燥气体且不燃气体,如碳酸气或氮气等;2)选择合乎标准的制冷剂;3)选择合乎标准的冷冻油;4)系统中不得有泄漏处,特别在真空时,防止空气侵入;5)拆卸机器时最好使机房处于干燥,防止蒸气侵入机内。2. 不凝缩气体的影响系统内的不凝缩气体,大部分时由空气侵入和油在高温下分解的气体产生的,由于系统内不凝缩气体的存在,使冷凝压力升高,排气温度上升,减少了制冷能力,增加了功率消耗,特别是在以氨作为制冷剂时,由于不凝缩气体存在往往会引起爆炸,因此要经常注意系统内不凝缩气体的放空工作。一般均通过空气分离器进行放空气,具体方法参见第三章十五。当无此设备时,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向冷凝器供水,冷凝器中的氨气被凝成液体,不凝缩气体聚集在设备的上方,可通过放空阀放掉。防止不凝缩气体进入系统的措施:1)充入制冷剂前,应使系统达到高真空;2)设备拆卸安装后,应进行抽真空;3)排气温度不应超过 1500C;4)系统严防渗漏。3. 冷冻油的影响氨系统中压缩机排出气体所带的润滑油,虽然经过油分离器进行分离,但仍有部分油进入中间冷却器、冷凝器、贮液器和蒸发器等,由于设备中有油,在设备内表面产生油膜增加热阻,使热交换恶化,影响设备的性能,又因液体制冷剂与油的比重不同,一般油积存在设备的下部,在吸入管道上若有凹凸处时,油集聚在凹处,使气体通路变窄,增加气体流动阻力,在一定压力差作用下,油会突然返至压缩机内,造成液击事故。另外当排气温度过高,油质恶化,在压缩机气阀周围容易炭化、积炭会妨碍气阀的工作等,所以操作人员应定期7将制冷设备中的油放出,经常清洗压缩机的排气阀。氟利昂系统中一般氟与油互溶,需采取措施使润滑油带回压缩机中。上述提到的异物在系统中容易堵塞节流阀或其它狭窄通道,使制冷剂的循环中断,机器处于空转状态;异物被机器吸入时,会污染润滑油,使机器磨损加剧,异物若落在密封面上,会破坏机器或系统的密封,轻者少量漏油漏气,严重时不能工作。因此在设备安装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应全部清除设备和管路中的铁屑、尘埃泥沙、氧化物等;2)清除各种设备内的积水;3)清除机器内部为防锈所涂的油脂及其它异物等;4)对于新安装的设备,应经常清洗系统中的氨气过滤器、氨液过滤器、以及压缩机各级的吸气过滤网、油过滤器、曲轴箱等。第三章 制冷系统及设备的运转操作管理制冷设备及配套附属设备的操作按照供应商或生产商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规程执行。同时,在制冷系统和设备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规范和本说明。制冷系统运行时应及时填写制冷设备运行情况表,可参见附录二。一、制冷压缩机开机前的准备首先查看车间记录,了解上次停机的原因和时间,如因故障停机,必须修复后才能使用。其次检查和了解所需降温冷间的温度和热负荷,确定对应该系统的开机及台数,然后进行如下的检查工作。1 检查压缩机1.1 活塞压缩机  检查压缩机与电动机的运转部位,应无障碍物且保护罩完好。油面不得低于视孔的 1/2 或在两个视孔之间。各压力表的表阀应全部开启,表的指示值应正常。油三通阀应指示在“工作”位置上,能量调节阀手柄应拨在零位或缸数最少的位置上。如压缩机上有旁通管路,应将旁通阀打开。然后检查水套供水管路的连接情况,油压、高压、低压及电气等自动保护装置的就位情况,并确认电动机的启动装置处于启动位置。1.2 螺杆压缩机  检查压缩机的各个部分:转子应转动灵活,无障碍物;油位高度应达到油面线即油镜中间位置偏上;水冷却系统检查螺杆机组中油冷却器和冷凝器的水路是否畅通,液体工质冷却系统检查油冷却器冷却系统是否畅通;排气阀应开启,滑阀应处在 0%的位置,以便无载启动。并观察高、低压情况,如压力不平衡,则开启旁通阀,使压力平衡,然后再关阀门。2 检查高、低压系统的有关阀门  2.1 在高压系统中,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辅助贮液器的进、出液(气)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均压阀,压力表阀,液面指示计的截止阀均应开启,而压缩机的排气阀,调节站的供液阀、热气冲霜阀、放油阀和放空气阀等应关闭。82.2 在低压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阀,各设备的放油阀、加压阀、冲霜阀、排液阀应关闭;压力表法、安全阀前的截止阀,氨(氟)泵上的进、出液阀、抽气阀、自动旁通阀,压差继电器接头上的阀门和有关的过桥阀都应开启;气液分离器和低压循环贮液器的供液阀、分调节站至蒸发器的供液阀,以及由蒸发器经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至压缩机的进、出气阀都应根据制冷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2.3 所有指示和控制仪表的阀门都应开启,使其投入使用状态。3 检查高、低压贮液器的液面高压贮液器的贮液量应不超过 70%,不低于 30%,辅助贮液器的液面应在溢流口位置;低压贮液器和排液桶一般不应存液,若存液超过 30%应及早排液;低压循环贮液器或气液分离器的液面应保持在控制液位上,在控制失灵或无液位控制时,液面应控制在最高不超过 60%,最低不低于 20%;若液位过高,应先排液再开机。4 检查中间冷却器  对于双级压缩系统,还应检查中冷器的进、出气阀,蛇形盘管的进、出液阀和液位控制器气体、液体平衡管是否已全部开启。通常手动调节阀是关闭的,只有在浮球阀失灵时,才用手动供液。中冷器的放油阀和排液阀应关闭。打开液位指示器的截止阀就可显示液位高低,若液位过低,应先供液;若液位过高,应先排液;若中冷器内压力超过 0.5MPa 时,应予排液减压。5 其它检查氨(氟)泵、水泵、盐水泵和风机的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电机及各电气设备是否完好,电压是否正常;对所有用电的指示和控制仪表送电,观察仪表的指示等是否正常,若有问题应及时检修。6 确认以上所有各项都合格后,启动水泵(或风机),向冷凝器、压缩机水套和油冷却器供水、液(或送风)。二、制冷设备的运转调节1 系统工况参数的调节1.1 蒸发温度的调节蒸发温度一般由蒸发压力查表得出,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及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当被冷却介质为自然对流的空气时传热温差约为1015;被冷却介质为强制循环的空气时传热温差约为 510;被冷却介质为强制循环的水及盐水时传热温差约为 5。蒸发温度要保持适当,要尽量达到设计的蒸发温度,以保证制冷系统经济、合理的运行。正常运转中,蒸发温度随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压缩机的增减载。在压缩机的容量和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若蒸发器传热情况变差,如霜层或油垢过厚,供液阀开得过小而供液不足以及蒸发器中存油过多等,都会影响蒸发温度,影响换热效率。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相应措施:融霜、9适当增大供液量,对蒸发器积油进行清理等。1.2 冷凝温度的调节冷凝温度用冷凝压力或排气压力查表得出。水冷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较冷却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