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_第1页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_第2页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_第3页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_第4页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高职教育生命力之所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高职课程改革和创新,可以让高职教育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实践导向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最后通过结语部分,对文中的主要观点就行了总结和梳理,以便于读者阅读、借鉴。早期,由于缺乏经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传统、课程体系单一,课程改革状况不容乐观。现如今,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各高职院校已逐渐意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开展了较多课程改革实践,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各高职院校选择的主要方式。突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的技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有些高职院校还存在较多问题。最为明显的问题是课堂讲解过于抽象,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讲解,失去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缺乏。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由于我国某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导致具体的课程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首先,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要求。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方向性。不能和企业具体岗位所需工作技能相结合,导致学生不能高效的理解教学内容。过去几年,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不断变化,使得院校本身不知道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还是技术型的人才。导致学生不能接受方向明确的教育,知识掌握量有所欠缺。学生也无法获得对就业有帮助的相关技术技能。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不符。课程设计内容与实际职位的需求不符,学生缺乏专业性的岗位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符合职位的要求。最后,一般的课程设计都较为简单,甚至是缺乏设计性。教师讲课时,只是通过授课软件进行教学,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由于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不能进行有效学习。(二)课程建设缺乏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是要有特色型的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这种教学体系,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特色。高职教育应该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其专业独特性质的教学,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根据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在教学时,应该着重研究将理论知与专业能力的结合,根据实践导向编写相关的教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从校门出来就进入工作,缺乏对企业需求实际情况的了解,在进行实践考察时,也只是走表面过场。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发高职教育的课程时,又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导致编写的课程只具备理论知识,不能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三)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紧密性不强高职课程指的是在进行高职教育时的所学课程,其内容应与中职课程会有所重合,又有所区别,应有明显的梯队性和层次性,做到完美衔接。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难达到这种要求,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将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进行完美的衔接,是现今高职院校主要的发展方向。其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体现不出高职与中职课程的差异性、层次性;在进行课程目标定位时,无法实现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在现实中,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合作,或者说合作开始的时间节点太晚。不应该是中职毕业后才开始合作,应该是提前进入合作状态,共同设计课程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高职院校会制定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中职院校也同样会设置自身的教育模式,两者之间因为缺乏协商合作,使得教育内容有较多的重复,没有达到衔接的目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的中、高职院校中较为常见。解决方法就是让他们进行良好的协商,共同确定出在教育方面能进行衔接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能拥有较高的独立性,不会发生过多的无效的重复教学的现象。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一)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主要区别之一是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特点,重在传授知识,进而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而高职教育则注重学生实际的岗位能力,即工作中的专业能力。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进而形成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在设计课程时,其专业课要突出实用性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其中的入门级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会”;专业核心课程是今后工作主要核心知识的获取途径,要求学生达到“精”;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会有相关的专业提升课程,要求“懂”即可。高职院校构建需求型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应充分邀请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等的参与,使得课程体系除了能够提供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对学生的印象较好,方便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就业。(二)开发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的通识课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样要加入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通识课程的加入即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通识课程上课时,要体现出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公共选修课主要负责提升学生的课外能力,艺术修养等。通识课程不是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会针对某一个职业进行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通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其实,通识课的目的很简单,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例如通过对共基础课计算机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最简单的办公软件,满足日常工作对计算机的基本要求。同时,对于以后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构建适应三层次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三层次指的是:“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其教学内容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学中做”指的是将专业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边学边做,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各专业在进行单一技能训练时,可以在校内条件中进行即可,但是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各具特色。例如,在测绘专业在利用“学中做”教学模式时,就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用量具进行实际测量的方式。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测量,并在图板上进行相关标注。教师还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将各种公差知识融入进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经管专业的学生采取“学中做”教学模式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一些数据进行动脑和动手计算,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记忆。第二,“做中学”指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的向教师或者同学请教,尽快的解决遇到的困难,并学习到之前不理解的知识。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在学习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首先为学生选择一个实体运营的花卉市场,以其实际运营状况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确保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切实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第三,“探中学”指的是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在实际探索知识中,得到学习。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把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的技能技术和知识连接起来,实现知识和技术技能“连线成面”的效果,通过“探中学”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四)建设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也是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落脚点之一。高职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成果要固化成教材,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继续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技术技能为目标,既要注重一定的技术知识介绍和技能技术操作训练的内容,更要注重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融合,将二者内化成职业能力的内容,体现出高职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校本特色,满足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需求。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高职教师具备编写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