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1页
四轮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2页
四轮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3页
四轮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4页
四轮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 四轮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 摘要: 本文刚开始介绍了汽车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发展的现状,然后指出本文有要研究的内容是汽车的转向机构设计。首先要确定转向机构设计的方案,同时通过不同的转向机构组成部分的组合,设计出一种新的汽车转向机构。在转向机构中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使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同时使用寿命还大大增强,但它也有制造困难,机构复杂等缺点。 本文重点设计了循环球式转向器,并对转向器零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同时还对 转向系计算载荷进行确定,同样也对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和 研究,同时还提出了转向系容易出的一般故障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 转向系;转向机构;循环球式转向器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 of of of to so be in is a of of of of it is to of is of as as of is in as as of to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 前言 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以来,它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 从卡尔 始每小时 18公里的速度到现在从零加速到一百只要三秒多钟,由此可见汽车的发展是巨大的。 通用、福特、丰田和本田等这些著名的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汽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汽车业已如同一棵树木一样从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汽车的各项技术也像树木一样已从树干发展到枝叶。在安全性方面,自 1902年美国贝克工程师在纽约汽车竞赛中最早使用汽车安全带到现在,汽车的主动安全装 置包括自动防抱死装置 子眼、全球定位系统 动安全装置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气帘等。在发动机方面,从最初的单缸到多缸,从化油器到燃油电子喷射、从往复式到转子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技术还会源源不断地应用到汽车上,包括最新发展的油 入 21世纪后,轿车主体发展趋势将是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电子化、柴油化。 现在由于环境的因素,对汽车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近年来汽车业界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油 中较为领先的有日本丰田和本田、美国 通用及戴 燃料电池被称为“零污染”电池,由氢和氧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副产品只有水。目前,氢的来源一般是天然气和沼气。此外,可以通过电解水将氢和氧分离而提取氢。而电能则可以通过煤燃烧或核反应堆来产生。 汽车通常是由发动机、车身、电气设备、底盘等四部分组成。 发动机是 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也就是为汽车提供动力。车身是驾驶员工作地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地场所。车身应为驾驶员提供方便地操作条件,以及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地环境或保证货物完好无损。电气设备由电源组、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汽车照明和信号 装置组成。此外,在现代汽车上愈来愈多地装用了各种电子设备:微处理机、中央计算机系统及各种人工智能装置等,显著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底盘它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装置。 转向系作为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那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本文的以下内容中将重点介绍汽车转向系的组成,设计以及它的分析。图 1为汽车的一个基本转向机构。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4 图 1 汽车转向机构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5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 ( 6) 第 2 章 转向系的的参数设计 . ( 8) 第 转向器的效率 . ( 8) 第 转向系传动比及其变化特性 . ( 10) 第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 ( 11) 第 3 章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 . ( 12) 第 3 1 节 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 ( 12) 第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 ( 15) 第 4 章 车辆转向机构设计和分析 . ( 19) 第 4 1 节 车辆转向机构设 计 . ( 19) 第 辆转向机构分析 . ( 22) 第 5 章 汽车转向系统各部分结构和作用 . ( 26) 第 5 1 节 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以及作用 . ( 26) 第 5 2 节 助力转向器 . ( 29) 第 6 章 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 ( 32) 第 7 章 结论 . ( 34) 参考文献 . ( 35) 致谢 . ( 36)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6 第 1 章 绪论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转向系一般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机构三部分组 成。 操纵机构就是所谓的方向盘, 当转动方向盘时,转向轴和蜗杆随 着 转动,滚动与蜗杆啮合上下移动,使转向摇臂摆动,推动直拉杆前后移动。于是转动节以转向主销为中心,带动一侧前轮偏转,达到控制车辆转向的目的。 转向器又分为 传统纯 机械式和助力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机械式转向器,不过近年来 电动、电控动力转向器已得到较快发展,不久的将来可以转入商品装车使用。电控动力转向可以实现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动转向盘的力都轻便。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 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 6)操纵轻便。 (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7 器时, 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 2 2 5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此力应为 50 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20 50N。当货车从直线行驶状态,以 102路面干燥,若转向系内没有装动力 转向器,上述切向力不得超过 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 12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 2 0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 3 0圈 1。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8 第 2 章 转向系的的参数设计 第 转向器 的效率 功率 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 +表示, +=( 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 - =( 中,了保证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 向盘轻便,要求正效率高。为了保证汽车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又需要有一定的逆效率。为了减轻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的疲劳,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传至转向盘上要尽可能小,防止打手又要求此逆效率尽可能低。 ( 1)理论计算 1 转向器的正效率 +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 转向器类型、结构特点与效率 。 在前述四种转向器中,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而蜗杆指销式特别是固定销和蜗杆滚轮式 转向器的正效率要明显的低些。 同一类型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不一样。如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滚轮与支持轴之间的轴承可以选用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球轴承等三种结构之一。第一种结构除滚轮与滚针之间有摩擦损失外,滚轮侧翼与垫片之间还存在滑动摩擦损失,故这种转向器的效率仅有 54。另外两种结构的转向器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分别为 70和75。 转向摇臂轴轴承的形式对效率也有影响,用滚针轴承比用滑动轴承可使正或逆效率提高约 10。 转向器的结构参数与效率 如果忽略轴承和其它地方的摩擦损失,只考虑 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对于蜗杆和螺杆类转向器,其效率可用下式计算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9 ) ( 式 (, 0 为蜗杆的螺线导程角 , 为摩擦角, = 2 转向器逆效率 - 根据逆效率大小不同,转向器又有可逆式、极限可逆式和不可逆式 之分。 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部分传递到转向盘,这种逆效率较高的转向器属于可逆式。它能保证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正。这既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又提高了行驶安全性。但是,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受到的冲击力,能大部分传至转向盘,造成驾驶员“打手”,使之精神状态紧张,如果长时间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易使驾驶员疲劳,影响安全驾驶。属于可逆式的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不可逆式转向器,是指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不能传到转向盘的转向器。该冲击力由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承受,因而这些零件 容易损坏。同时,它既不能保证车轮自动回正,驾驶员又缺乏路面感觉;因此,现代汽车不采用这种转向器。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车轮受到冲击力作用时,此力只有较小一部分传至转向盘。它的逆效率较低,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并不十分紧张,同时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所承受的冲击力也比不可逆式转向器要小。 如果忽略 轴承和其它地方的摩擦损失,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则逆效率可 用式 (算 : 00t a n t a n ( ) ( 式 (式 (明:增加导程角0,正、逆效率均增大。受 不宜取得过大。当导程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时,逆效率为负值或者为零,此时表明该转向器是不可逆式转向器。为此,导程角必须大于摩擦角。通常螺线导程角选在 810之间。 ( 2)本文设计计算 1 由于本文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 ,设计计算如下: 摩擦系数 f 可取值为 杆的螺线导程角 取值为 10 所以摩擦角 a r c t a n 2 . 4f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0 也就是转向器的正效率 t a n t a n 1 0 80%t a n ( ) t a n ( 1 0 2 . 4 ) 转向器的逆效率 t a n ( ) t a n ( 1 0 2 . 4 ) 76%t a n t a n 1 0 第 转向系传动比及其变化特性 转向系的传动比包括转向系的角传动比1) 此轻型卡车的转向盘转动的总圈数定为 6圈 ( 2) 转向器 的角传动比 i取值为 25 ( 3) 转向盘直径00( 4) 车轮转臂 a =50( 5) 转向节臂臂长2i=21大约在 以可取 i为 1。 所以 转向系的 角 传动比 20125li i i i 所以 转向系的 力传动比 0 4002 5 1 0 02 2 5 0ii a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1 第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向 阻力矩N ),即 313中 , f 为轮胎和路面的滑动摩擦因数,取 1车为 14216N; 所以 , 313 30 . 7 1 4 2 1 6 4421793 0 . 8( N ) 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为 122 D i 转向节臂臂长2i=21大约在 以 可取 i 为 1; 转向盘直径00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i取值为 25; 转向器的正效率 =80%; 所以, 122 D i = 2 4 4 2 1 7 9 1114 0 0 2 5 0 . 8 N 以上就是本文所设计的转向系的 参数设计。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2 第 3 章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 转向器有很多种,包括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助力转向器,本问所设计的是循环球式转向器,它的传动效率比较高。 第 3 1 节 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球、螺母传动副 (1) 钢球中心距 D、螺杆外径 D,、螺母内径 寸 D、 所示。钢球中心距是基本尺寸,螺杆外径 母内径 的大小有影响,而 保证足够的强度条件下,尽可能将 取 数的增大,钢球中心距 计时先参考同类型汽车的参数进行初选,经强度验算后,再进行修正。螺杆外径 0 38计时应根据转向轴负荷的不同来选定。螺母内径 l,一般要求 (5 10 )D. 图 母,钢球传动副 ( 2) 钢球直径 n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3 钢球直径尺寸 提高承载能力,同时螺杆和螺母传动机构和转向器的尺寸也随之增大。钢球直径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常在 7 9 增加钢球数量 n,能提高承载能力,但使钢球流动性变坏,从 而使传动效率降低。因为钢球本身有误差,所以共同参加工作的钢球数量并不是全部钢球数。经验证明,每个环路中的钢球数以不超过 60粒为好。为保证尽可能多的钢球都承载,应分组装配。每个环路中的钢球数可用下式计算 c o s 0D W D (式 (, 0为螺线导程角,常取 0=5 8,则 1。 (3) 滚道截面 当螺杆和螺母各由两条圆弧组成,形成四段圆弧滚道截面时,见图 7 20,钢球与滚道有四点接触,传动时轴向间隙最小,可满足转向盘自由行程小的要求。图中滚道与钢球之间的间隙,除用来贮存润滑油之外,还能贮存磨损杂质。为了减少摩擦,螺杆和螺 母沟槽的半径 d/2,一般取 =(0 51 0 53)d。 图 (4) 接触角 钢球与螺杆滚道接触点的正压力方向与螺杆滚道法面轴线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如图 7 20所示。 角多取为 45,以使轴向力和径向力分配 均匀。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4 (5) 螺距 向盘转动 角,对应螺母移动的距离 2 式 (, 与此同时,齿扇节圆转过的弧长等于 s,相应摇臂轴转过 角,其间关系可表示如下 (式 (, 联立式 (式 ( 2,将 对 ,求导得循环球式转向器角传动比 2 (由式 (知,螺距 螺距不变的条件下, 钢球直径 7 19中的尺寸 求 2 p d m m 。螺距 2 18 前已述及导程角0对转向器传动效率有影响,此处不再赘述。 (6) 工作钢球圈数 W 多数情况下,转向器用两个环路,而每个环路的工作钢球圈数 加工作钢球圈数,参加工作的钢球增多,能降低接触应力,提高承载能力;但钢球受力不均匀、螺杆增长而使刚度降低。工作钢球圈数有 1 5和 2 5圈两种。 ( 7) 本文设计计算 根据此设 计轻卡的基本参数查设计手册计算分析得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参数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5 表 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参数表 30 3. 刚 球 中 心 距/25 25 2 46 5 13 2230 630 25 14每个环路中钢球数 19 第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 用下式计算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 3 222223)()( 也就是 3 2 21() E ( 式 (, 2 (1 / ) (1 / ) / 2A r R; 1 (1 / ) (1 / ) / 2B r R;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6 于 622 0 /N m m ; 用下式计算 c 23 ( 式 (,0为螺杆螺线导程角 ; 为接触角 ; 图 s i n c o sh s ( 当接触表面硬度为 58 64用接触应力 =2500N 图 杆受力简图 所以 可以根据公式( ,( ( 计算出 刚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 : 式 ( 中,取 取25 据 ( 2 ) 2 5 ( 2 3 . 3 0 2 6 . 3 5 0 )/ 0 . 0 32 ( ) 2 3 . 3 0 2 ( 2 5 6 . 3 5 0 )r r d d 由 1查表取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7 于 0 。 式 ( 中,11N; 00 为螺旋线导程角取 06 ; 为刚球与滚道间的接触角为 03 ; n 为参与工作的刚球数 3 . 1 4 2 5 1 . 5 19c o s 6 . 3 5 0D W D Wn ; l 为刚球接触点至螺杆中心线之 距离为 所以 , 1 1 1 2 0 0s i n c o s 1 9 1 0 . 9 s i n 6 c o s 3h s =1027( N) 故 3 2 21() E = 352 211 . 8 0 0 1 0 2 7 ( 2 . 1 1 0 ) ( ) 3 3 8 46 . 3 5 0 3 . 3 0 2 强度校核 由于当刚球与滚道的接触表面的硬度为 4 时,许用接触应力 j可取为3000 3500 取 j=3500 j,故刚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强度满足要求。 齿的弯曲应力W用下式计算齿扇齿的弯曲应力 6 2( 式 (,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8 许用弯曲应力为 W=540N 螺杆和螺母用 20面渗碳。前轴负荷不大的汽车,渗碳层深度在0 8 1 2轴负荷大的汽车,渗碳层深度在 1 05 1 45面硬度为 58 63 此外,应根据材料力学提供的公式,对接触应力进行验算。 所以26 6 1 1 1 1 2 . 3 5 4832 5 1 1 . 3 7w P 许用弯曲应力 5 4 0w M P a 齿的 弯曲应力满足要求。 所以此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满足要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9 第 4 章 车辆转向机构设计和分析 第 4 1 节 车辆转向机构设计 车辆前轮转向机构为一个两摇杆长度相等的的双摇杆机构,见图 图 中, H 代表车辆轴距, 支点间的距离),1代表车辆直线行驶时两摇杆的转角,、 代表车辆车辆处于最小转弯半径时,与两摇杆固联的两前轮轴的摆角。当车辆转向时,与两摇杆固联的两前轮的摆角 、 不相等,两前轮轴线的延长线相交与 轴线的延长线上,则整个车身可以看作是绕 个车轮都能在地面上做纯滚动,这样可以降低车胎因为和地面滑动而造成的损伤。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该双摇杆机构,使得车辆在转向时,两前轮轴线焦点 P 的运动轨迹能落在两后轮轴线的延长线上,或者尽量接近两后轮轴线的延长线。 图 辆前轮转向机构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0 图 辆前轮转向机构极限位置 文车辆转 机构设计 利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在给定车辆技术参数(最小转弯半径距 H、轮距L)的变动范围内连续 取值。通过设计确定相应摇杆1L,2化的目的是确定这样一组参数,使得两前轮轴线的延长线交点 P 的运动轨迹与两后轮轴线的延长线偏离最小,设计过程如下: 从分析便利考虑,将缺点摇杆1L,2杆 度和摇杆转角1,参看图 2 c o 1L L L (当车辆处于最小转弯半径时,与两摇杆固联的两前轮轴的摆角 、 与车辆技术参数的关系: m i na r c s i n ( / )( a r c t a n 22m i L (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1 当车辆处于图 杆转角1 1 2 2 、 、 、的数学表达式: ( ) / 22c o ( 018011( 21 ( 21 ( 确定 图 11c o i ( c o 2s i 2X L ( 按照四杆机构要求2 2 1 1B C B C L:,故有: 22 02 2 222x x y x 即: 22 202 2 2 2 2 1 1x x y x L L C O Sb c b c ( 参看图 据连杆22出方程式: 摇杆2 21 2( 连杆22 222 22( 由于12有: 2 2 22 2 2c B cy y x x(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2 式( ( 含有两个未知量1方程组,故当给定最小转弯半径距 H、轮距 它们分别代入( ( 并连列求解方程组( ( 即可求出相应的摇杆长度 2长度。 本文计算 在这篇文章,取最小转弯半径 200距 H=1500距 L=1800他们分别代入( ( ,并联立求解方程组( ( 得1要考虑实际情况,所以在这里我们先确定100以利用以上公式可以求出摇杆转角1= = , =. 第 辆转向机构分析 给出一组车辆技术参数:最小转弯半径距、轮距、摇杆1L,即可得到一个 转向机构。运行该机构就可以得到两前轮轴线交点 P 的运动轨迹,并可以观察 P 点的运动轨迹和两后轮轴线的延长线接近的程度,从而比较转向机构转动性能的优劣。 下面我们定性的分析一组车辆技术参数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2: ( 1) 最小半径 200距 H=1500距 L=1800杆10000运动轨迹的变化(见表 表 前轮轴线交点 分析表 较轴距 H 和 Y 坐标值,可以定性的认为摇杆1 P 点的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3 运动轨迹越接近后两轮轴线的延长线。对于其它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 ( 2 ) 最小半径200轴距 H=1500摇杆1L=200 轮 距 L 取850050250: 通过分析表 较轴距 H 和 Y 坐标值,可以定性的认为轮距 L 越小,其 P 点的运动轨迹就会越接近后两轮轴线的延长线。 ( 3)轴距 H=1500轮距 L=850杆1L=200小转弯 半径依次取2600200800两前轮交点 。 通过对表 较轴距 H 和 以定性的认为最小转弯半径取值越大,其 运动轨迹就越接近后两轮轴线的延长线。 表 前轮轴线交点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4 表 前轮轴线交点 ( 4)最小转弯半径800距 L=850杆1L=200距 H 依次取1200500800两前轮轴线交点 : 通过对表 分析,比较车辆轴距 H 与 Y 坐标值,可以定性的认为轴距 表 前轮轴 线交点 1 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车辆转向机构处于最小转弯半径位置时,两前轮轴线延长线交点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5 的运动轨迹可以落在两后轮轴线延长线上,从而 4 个轮子都能在地面上做纯滚动。而车辆前轮转向机构处于其他位置时,两前轮轴线延长线交点 的运动轨迹不能落在两后轮轴线延长线上,但是可以通过合适的选择车辆技术参数,使得两前轮延长线交点的运动轨迹落在两后轮轴线延长线上,那么 4个轮子在地面上就可以做近似的纯滚动。 摇杆长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双摇杆机构。通过观察该机构两前轮轴线 延长线交点 车辆前轮转向机构的运动转动性能,应该尽可能的缩小摇杆长度,缩小轴距及轮距,加大最小转弯半径。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6 第 5 章 汽车转向系统各部分结构和作用 第 5 1 节 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以及作用 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以及作用 3 汽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 O 转动,如图 示。显然这个中心要落在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 左、右前轮也必须以这个中心点 O 为圆心而转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轮的偏转角应满足如下关系: 图 辆转角关系图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 2、转向直拉杆 3 转向节臂 4和转向梯形 (如 图 在前桥仅为转向桥的情况下, 由转向横拉杆 6和左、右梯形臂 5组成的转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桥之后,如图 转向轮处于与汽车直线行驶相应的中立位置时,梯形臂 5 与横拉杆 6 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 (水平面 )内的交角 90。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7 在发动机位置较低或转向桥兼充驱动桥的情况下,为避免运动干涉,往往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前桥之前,此时上述交角 90,如图 转向摇臂不是在汽车纵向平面内前后摆动,而是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摇动,则可将转向直拉杆 3横置,并借球头销直接带动转向横拉杆 6,从而推使两侧梯形臂转动。 图 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以及作用 当转向轮独立悬挂时,每个转向轮都需要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因而转向桥必须是断 开式的。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也必须是断开式的,如 图 图 向梯形示意图 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 (或转向节臂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8 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 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靠。直拉 杆的典型结构如图 示。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上述三者间的连接都采用球销。 图 拉杆典型机构图 随着车速的提高, 现代 汽车的转向轮有时会产生摆振(转向轮绕主销轴线往复摆动,甚至引起整车车身的振动),这不仅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加剧前轮轮胎的磨损。在转向传动机构中设置转向减振器是克服转向轮摆振的有效措施。转向减振器 的一端与车身(或前桥)铰接,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或转向器)铰接 . 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9 第 5 2 节 助力转向器 目前 为了减轻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和提高行驶安全性,在有些汽车上装设了动力转向机构(虽然本人这次设计中没有使用助力转向器)。 中级以上轿车, 由于对其操纵轻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或者可供选装动力转向器的逐渐增多。转向轴轴载质量超过 货车可以采用动力转向,当超过 4 动力转向系统 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 (或电机 )的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它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其中属于转向加力装置的部件是 (如 图 转向油泵 5、转向油管 4、转向油罐 6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 10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 1时,转向摇臂 9摆动 ,通过转向直拉杆 11、横拉杆 8、转向节臂 7,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器 图 力转向机构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0 与此同时,转向器输入轴还带动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转动,使转向动力缸产生液压作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这样,为了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驾驶员需要加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比用机械转向系统时所需的转向力矩小得多。 当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及高压油的作用下紧贴在定子的内表面上。其工作容积开始由小变大,从吸油口吸进油液;而后工作容积由大变小,压缩油液,经压油口向外供油。由于转子每旋转一周,每个工作腔都各自吸、压油两次,故将这种型式的叶片泵称为双作用式 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并且各自的中心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 子上的油压作用力互相平衡。因此,这种油泵也称为卸荷式叶片泵(如 图 1. 进油口 图 荷式叶片泵 汽车直线行驶时,阀 芯与阀套的位置关系如图 所示。自泵来的液压油经阀芯与阀套间的间隙,流向动力缸两端,动力缸两端油压相等。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阀芯与阀套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大部分或全部来自泵的液压油流入动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与回油管路接通,动力缸促进汽车左传或右转。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1 图 套与阀芯的位置关系图 转向油泵是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转向油泵经转向控制阀向转向助力缸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目前,转向油泵大多采用双作用式叶片泵。这种油泵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潜没式转向油泵,另一种为非潜没式转向油泵。本图 示为潜没式油泵,它与贮液罐是一体的,即油泵潜没在贮液罐的油液中;非潜没式转向油泵的贮液罐与转向油泵分开安装,用油管与转向油泵相连接。 4. 叶片 图 潜式转向油泵图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2 第 6 章 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在汽车行驶时,转向系经常发生各种故障 , 总结如下几点常见故障 以及 处理方法 4。 汽车转向系常见故障主要是:方向盘转动过大、操纵不稳定、前轮摆头、跑偏、转向沉重等。方向盘转运过大,操纵不稳定检查转向泵球头、主销和衬套、车轮轴承等处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或间隙超限,应调整修理。如无过大磨损或间隙时,则应检查:第一,转向器蜗轮蜗杆磨损情况,或间隙是否符合规定,如间隙过大应调整;第二,转向装置连接部分的磨损情况,或是否调整得过松;第三,转向器安装部位是否松动;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