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终版)PPT课件_第1页
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终版)PPT课件_第2页
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终版)PPT课件_第3页
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终版)PPT课件_第4页
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终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第一 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安全监督部2017.07,1/47,新员工,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入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2/47,一、入职安全教育,入职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相关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用电交通安全消防安全,3/47,一、入职安全教育,入职安全教育,安全,安全生产,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1.安全与安全生产,4/47,入职安全教育,2.事故法则理论(海因里希),一、入职安全教育,55万起事故,5/47,入职安全教育,3.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一、入职安全教育,核心,6/47,入职安全教育,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6、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7、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8、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一、入职安全教育,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5、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6、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3.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7/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心理活动分析,8/47,入职安全教育,消除潜在危险,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个体防护,能量屏蔽,距离保护,预防措施,此外还有警告禁止信息,时间保护,薄弱环节控制,代替作业人员等。,一、入职安全教育,3.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9/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4.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施工现场,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制造厂,压力容器 电梯 起重机械 厂内专用机动车,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目录,公司主要特种设备,10/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4.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国家安监总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以及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分类,11/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4.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包括:(一)建筑电工;(二)建筑架子工;(三)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四)建筑起重机械司机;(五)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六)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七)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种作业。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12/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5.危险源与隐患,13/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5.危险源与隐患,关系图,事故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图,14/47,作用: 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和分辨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以防发生事故。,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入职安全教育,6.安全色,一、入职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色,红,黄,蓝,绿,15/46,禁止,入职安全教育,7.安全标识,一、入职安全教育,16/46,警告,入职安全教育,7.安全标识,一、入职安全教育,17/46,指令,入职安全教育,7.安全标识,一、入职安全教育,18/46,提示,入职安全教育,7.安全标识,一、入职安全教育,19/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1.,20/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安全生产法,21/47,2.安全生产法,原则,手段,方法,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方针,22/46,2.安全生产法,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3/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安全生产法,24/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5/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6/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7/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8/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9/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0/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1/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2/4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3/46,入职安全教育,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入职安全教育,34/47,入职安全教育,2.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措施,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DK 总电源隔离开关;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T 变压器,一、入职安全教育,TNS系统图,35/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三级配电,2.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措施,“一机一箱一闸一漏”,36/47,入职安全教育,二级保护: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使用于特殊场所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 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一、入职安全教育,2.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措施,37/47,1.交通灯,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注: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38/46,2.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疲劳驾驶,交通事故,违章装载,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行驶,行人违章,39/46,3.上下班注意事项,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人身安全;不横穿马路,不攀越隔离护栏,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不要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因为万一出现事故,你的合法利益将得不到保障;乘车上下车时,一定要让车停稳后才能上下车;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驾驶摩托车的员工在出入项目部及上、下班的途中戴好安全帽,警惕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报警,在紧急情况下可向项目部求援。,40/46,入职安全教育,1.火灾,一、入职安全教育,41/47,入职安全教育,2.灭火器,一、入职安全教育,42/47,入职安全教育,3.火灾扑救,一、入职安全教育,43/47,入职安全教育,3.火灾扑救,一、入职安全教育,44/47,入职安全教育,3.火灾扑救,一、入职安全教育,45/47,入职安全教育,4.安全通道,一、入职安全教育,46/47,入职安全教育,不要贪恋财物,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无法逃出房间时,第一任务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堵住门,5.逃生,一、入职安全教育,47/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1.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的一门预防医学科学。,职业卫生主要包括职业病的预防和诊治。,48/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职业病,(1)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 群体发病; 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 ; 很难治愈; 可以预防性。,49/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职业病,(3)职业病的危害?,对个人,一旦患上职业病,往往很容易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致死,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对企业,职业病人逐年不断累积的医疗和康复费用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必须承担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康复费用,甚至被罚款),对国家,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病故的农民工,其家中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50/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2.职业病,(4)职业病的分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 病 (19种) 职业性皮肤病 (9种) 职业性眼病 (3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职业性化学中毒 (60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性传染病(5种) 职业性肿瘤(11种) 其他职业病(3种),共10种132类,51/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常见职业病,(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水泥厂工人水泥尘肺 铸造厂工人 铸工尘肺 工具厂喷砂工矽肺 电镀抛光工人 混合性尘肺 炉前、采煤工 煤工尘肺,尘肺病:长期在大量灰尘的环境下工作(如在建筑工地, 矿场等)吸入过多灰尘而引起的疾病。,52/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尘肺病,53/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常见职业病,(2)职业性化学中毒,由化学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概念,常见职业中毒,蓄电池等铅作业 铅中毒 氯气槽罐泄漏 氯气中毒反应釜容器清洗 硫化氢中毒皮鞋厂粘合 苯、正己烷中毒印刷厂 甲醇中毒油漆作业 苯、甲苯、二甲苯中毒,54/47,急性职业中毒,55,慢性职业中毒,56,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常见职业病,(3)职业性皮肤病,由于接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品引起。,57/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3.常见职业病,(4)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而引起的耳朵不灵,如打桩工作等。,58/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4.,职业病与危害因素的关系,因,果,危害因素,职业病发病,自身健康原因,内因,外因,其它疾病,59/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4.,职业病与危害因素的关系,1.危害因素与职业病是因果关系 2.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与发病率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发病率%,100%,50%,1%,标准值,超标1倍,超标10倍,超标100倍,60/47,入职安全教育,一、入职安全教育,4.,危害因素的分类,(1)生产工艺中的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微生物,61/47,一、入职安全教育,4.,危害因素的分类,(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62/47,一、入职安全教育,4.,危害因素的分类,(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63/47,一、入职安全教育,5.,危害因素的控制,(1)控制对象,控制作业环境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接触时间。(包括单次接触时间和累计接触时间),64/47,一、入职安全教育,5.,危害因素的控制,(2),控制的基本措施,优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辅以个人防护措施;,配套卫生保健措施;,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强化职业病防治管理。,65/47,一、入职安全教育,5.,危害因素的控制,(3),控制的基本对策,消除,使作业环境不存在危害因素,实现本质安全。,减弱,部份消除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使危害程度降低。,将危害因素局限在作业环境中的特定空间。,限制,66/47,一、入职安全教育,6.,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剧毒品名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67/47,一、入职安全教育,7.,个体防护用具,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的防护用品,防尘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防毒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防放射性用品,如防辐射服、铅玻璃眼镜等;防热辐射用品,如隔热防火服、防辐射隔热面罩、电焊手套、有机防护眼镜等;防噪声用品,如耳塞、耳罩、耳帽等。,68/47,一、入职安全教育,7.,个体防护用具,一些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简单介绍,(1)防尘口罩: 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粉尘的生产作业产所,可以有效预防尘肺等。,69/47,一、入职安全教育,7.,个体防护用具,一些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简单介绍,(2)防噪耳塞:插入耳道后与外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耳鼓),能防止机器发出的声音导致的耳膜不适,达到隔音的目的,从而保护工人听力。,70/47,一、入职安全教育,7.,个体防护用具,一些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简单介绍,(3)防护手套:可以防多种油类,漆类和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引起中毒和皮肤病变。,71/47,一、入职安全教育,7.,个体防护用具,一些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简单介绍,(4)其他,72/47,一、入职安全教育,8.,职业健康检查,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 离岗时)危害告知(合同、作业场所公告、培 训教育)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病报告义务对职业病患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未成年工、女工保护,用人单位,73/47,一、入职安全教育,8.,职业健康检查,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获得职业卫生防护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