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 有凸缘圆筒形件 冲压成形工艺及 模 具 设计 摘 要: 本论文介绍了拉深的成形方法和条件,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件的加工方法。旋转体拉深时的应力应变分析,还有拉深过程中的起皱和拉裂。拉深件毛坯的尺寸计算,和工艺计算,以及拉深次数的计算。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 根据拉深模使用的压力机类型不同,拉深模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拉深模;根据拉深顺序分为首次拉深和以后各次拉深;根据工序组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复合工序拉深和连续工序拉深;根据压料情况可分为有压边装置和无 压边装置拉深。从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以及装配工艺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应用 行各重要零件的设计 关键词: 工艺分析 拉深成型 模具装配 模具结构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 of of a to to is a in or in to a to a of in of a of of of to is a to to to to to a to in is to is a to to to to a is in to t to to to a s to on to in AD to on to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3 目 录 1 绪 论 . 1 2 有 凸 缘 圆 筒 形 件 冲 压 成 形 工 艺 及 模 具 设 计 . 9 深 件 工 艺 性 分 析 . 9 算 毛 坯 尺 寸 . 9 定 是 否 用 压 边 圈 . 10 断 能 否 一 次 拉 成 . 10 制 订 首 次 拉 深 系 数 . 11 定 拉 深 次 数 . 12 出 拉 深 工 序 图 . 16 艺 方 案 的 确 定 . 17 要 的 工 艺 计 算 . 17 样 计 算 . 17 算 压 边 力 , 拉 深 力 . 19 具 工 作 部 分 尺 寸 的 计 算 . 21 具 总 体 设 计 . 22 具 类 型 的 选 择 . 22 位 方 式 的 选 择 . 22 料 、 出 件 方 式 的 选 择 . 22 向 方 式 的 选 择 . 22 要 零 部 件 的 设 计 . 22 深 凹 模 . 22 深 凸 模 . 23 板 . 23 边 圈 . 23 柱 、 导 套 . 23 定 挡 料 销 . 24 用 模 架 、 确 定 闭 合 高 度 及 总 体 尺 寸 . 24 力 机 的 选 定 . 25 具 总 装 图 . 25 工 工 艺 卡 . 26 结 束 语 . 30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4 致 谢 . 错误 !未 定 义 书 签 。 参 考 文 献 . 31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5 1 绪 论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型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的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内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内模具的现 状 我国冲压模具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 2003 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 2 万多家,从业人员约 50 多万人, 2004 年模具行业的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 2004 年模具产值 530亿元。进口模具 美元,出口模具 美元,分别比 2003 年增长 18%、 进出口之比 2004 年为 ,进出口相抵后的进净口达 美元,为净进口量较大的国家 在 2 万多家生产厂点中,有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在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模具企业只有 20 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 近年来, 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 、 精 密 、 复 杂 、 长 寿 命 中 高 档 模 具 及 模 具 标 准 件 发 展 速 度 快 于 一 般 模具产品;专业模具厂数量增加,能力提高较快 ; 三资 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 虽然说我国模具业发展迅速,但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低档模具过剩,高档模具供不应求,甚至有的依赖进口,因此,模具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弱点,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1)体制不顺,基础薄弱 “三资 ”企业虽然已经对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私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国企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但总体来看,体制和机制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再加上国内模具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行业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总体水平和高新技术方面。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6 (2)人才严重不足,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 模具行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缺。由于模具企业效益欠佳及对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不够重视,因而总体来看模具行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民营企业贷款困难也影响许多企业的技术改造,致使科技进步不大。 (3)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 虽然国内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总的来看装备水平仍比国外企业落后许多,特别是设备 数控化率和 用覆盖率要比国外企业低得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原因,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配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好解决。装备水平低,带来中国模具企业钳工比例过高等问题。 (4)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 由于长期 以来受 “大而全 ”“小而全 ”影响,许多模具 企 业观念落后, 模具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不细,商品化程度也低。目前国内每年生产的模具,商品模具只占 45%左右,其余为自产自用。模具企业之间协作不好,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 , 与 国 际 水 平 相比要落后许多。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对模具制造周期影响尤甚。 (5)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 模 具 材 料 性 能 、 质 量 和 品 种 往 往 会 影 响 模 具 质 量 、 寿 命 及 成 本 , 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规格,都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等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 内模具的 发展趋势 巨 大 的 市 场 需 求 将 推 动 中 国 模 具 的 工 业 调 整 发 展 。 虽 然 我 国 的 模 具工业和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尚 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未来的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方面 : (1) 模具日趋大型化;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7 (2)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 术; (3) (4)辅注射成型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5) (6) (7). 模具的精度将越来越高; (8)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 (9) (10) 外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模具是工业生产关键的工艺装备,在电子、建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器材等产品中, 60 80 的 零 部 件 都 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制作表现出的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高一致性和清洁环保的特性,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替代的。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 产品的开发能力。近几年,全球模具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模具市场年交易总额为 600650 亿美元左右。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年出口模具量约占本国模具年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国 外 模具 总 量 中 ,大 型 、 精密 、 复 杂 、 长 寿 命模 具 的 比 例 占到 50%以上;国外模具企业的组织形式是 大 而专 、 大而 精 。 2004 年中国 模协 在 德 国 访 问 时 , 从 德 国 工 、 模 具 行 业 组 织 机 械 制 造 商 联 合 会( 模具协会了解到,德国有模具企业约 5000 家。 2003 年德国模具产值达 48 亿欧元。其中( 员模具企业有 90 家,这 90 家骨干模具企业的产值就占德国模具产值的 90%,可见其规模效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些掌握和能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如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工艺设计、高级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他们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故人均产值也较高我国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 1 万美元左右,而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 15 20 万美元,有的达到 25 30 万美元。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8 国 外 先 进 国 家 模 具 标 准 件 使 用 覆 盖 率 达 70%以 上 , 而 我 国 才 达 到45。 凸缘圆筒形件多次拉深模具设计与制造 凸缘圆筒形件多次拉深模具设计的设计思路 拉深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它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以加工盒形零件及其他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但是,加工出来的制件的精度都很底。一般情况下,拉深件的尺寸精度应在 宜高于 。 有凸缘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其工作过程很简单就一个拉深,根据计算确定它不能一次拉深成功 要多次拉深。为了保证制件的顺利加工和顺利取件,模具必须有足够高度。要改变模具的高度,只有 从 改 变 导 柱 和 导 套 的 高 度 ,改 变 导 柱 和 导 套 的 高 度 的 同 时 ,还 要 注 意 保证 导 柱 和 导 套 的 强 度 . 导 柱 和 导 套 的 高 度 可 根 据 拉 深 凸 模 与 拉 深 凹 模 工作配合长度决定设计时可能高度出现误差,应当边试冲边修改高度。 只有加强拉深变形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提供更加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确定拉深工艺参数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与尺寸,解决拉深变形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制件质量。 凸缘圆筒形 件多次拉深模具设计的进度 用时间 15 天; 用时间 5 天; 用时间 30 天; 用时间 5 天。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9 2 有凸缘圆筒形件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深件工艺性分析 工 件 图: 如图所示 生产批量: 大量 材 料: 08 钢 厚 度: 2 1 制件图 此工件为有凸缘圆筒形件,要求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零件尺寸厚度不变。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可用拉深工序加工。 各圆角 r=2t,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 为 ,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的公差等级要求。 08 钢拉深性能良好。 此零件的拉深次数可由下列工序计算来确定。 算毛坯尺寸 凸d =76mm,d=(34)由 凸 缘 的 相 对 直 径 凸d /d=76 2.5 表 6 得修边余量 R=2.5 零件底部圆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0 角半径 r 与凸缘圆角半径 R 相等,即 r=R 时,有凸缘 筒形件的毛坯直径: D= 凸 ,将 凸 1)76 d=()3=入上式中,得毛坯的直径为: D= =111 确定是否用压 边圈 因为 t D100%=1m =表 6 查得需要用压料装置。首次拉深时一般采用平面压边装置。再次拉深时 , 采 用 筒形压边圈。一般来说再次拉深所需要的压边力较小,而提供压边力的弹性力却随着行程而增加,所以要用限位装置。 首次拉深 再次拉深 图 2 压边圈各次拉深采用形式 断能否一次 拉成 工件总的拉深系数 总m =d/D=32.5 11 工件总的拉深相对高度 H/d=53 2.5 由 凸d /d=81t/D100=1100=6 得,有凸缘圆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 1m = 由表 6 查 得 , 有 凸 缘 圆 筒 形 件 首 次 拉 深 的 极 限 相 对 高 度1h / 1d =于 总m 1m , H/d 1h / 1d ,故此工件不能一次拉出。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1 制订首次拉 深系数 取首次 凸d / 1d =查 表 6 得 1m = 而 第 一 次 拉 深 系 数 1m = 1d /D,则第一次拉深的半成品直径为 1 =11整为 60 第一次拉深的凹模圆角半径用下式计算 1凹r = 将 D=1111d =60mm,t= 入 上 式 得 , 凹 模 的 圆 角 半 径1凹r =0111( 则 1r = 1凹r +t/2=(2)取 1r =8取 1凸r = 1凹r ,则 2r = 1r =8 据 工 件 圆 角 重新调整凸、凹模的圆角,取为 1凸r = 1凹r =为了以后的拉深不使已拉深好的凸模变形,第一次拉深要将坯料多拉入凹模所需要量的 5%,则需对坯料作相应的放大。过程如下: 图 b)所示为第一次拉深的半成品,其凸缘的圆环面积 A 环,由公式求得: 环A =4 2凸d -( 1d +2 1r ) 2 将 凸d =811d =601r =8入上式,则: 环A =4812 -( 60+28) 2 2=78542工件的面积应等于毛坯的面 积,由下列公式求得: 工件A =44111 2 21232142 被拉入凹模的面积应等于: 凹A = 工件A - 环A =1153642%的料进入凹,则被拉入凹模的面积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2 凹A =A =2 使扩大的毛坯面积为: 环A =A + 环A =+78542=2故扩大后的坯料直径为: D =环 下式可求得半成品的高度,因圆角半径 2r = 1r ,则: =D 2 - 2凸d )+2r + 1r ) 将 D =凸d =811d =601r = 2r =8入上式,得到第一次拉深的高度为: 1H = 63工件的第一次相对高度 工件)/( 11 330表 6 查 得 有 凸 缘 圆 筒 形 件 第 一 次 拉 深 的 最 大 高 度)/( 11 为 工件)/( 11 )/( 11 所以第一次拉深直径 60 择合理。 定拉深次数 由 于 有 凸 缘 圆 筒 形 件 在 以 后 各 次 拉 深 中 的 拉 深 系 数 可 由 表 6 选取,且取值应略大些。 根 据 毛 坯 的 相 对 高 度 (t/D)100=(13.6 100= 取值为 2m =3m =4m = 5m =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3 各次拉深时半成品的直径为: 2d = 2m 1d =0整为 47 3d = 3m 2d =7整为 40 4d = 4m 3d =0整为 36 5d = 5m 4d =634 选定 5d 为工件的直径 34 角半径 以后各次的凹模圆角半径 =( )1( 第二次拉深的凹模圆角半径 2凹r =2凸r = 2凹r = 则第二次拉深的工件尺寸为: 2r = 同理,第三次拉深的模具圆角半径 3凸r = 3凹r =工 件 的 尺 寸 为r=4 第四次拉深的模具圆角半径 4凸r = 4凹r =成品的圆角半径取为4 最 后 一 次 拉 深 , 凸 、 凹 模 的 圆 角 半 径 应 取 工 件 的 圆 角 半 径 值 , 即5凸r = 5凹r = 第二次拉深时,多拉 3%的材料,第一次余下 2%的材料返到凸缘上。 环A =4 凸d 2 -( 2d +2 2r ) 2 =4812 -( 47+25) 2 2331242 凹A = 工件A - 环A =4 环A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4 =41112 2331242900942 若多拉入 3%的料进入凹模,则被拉入凹模的面积: 凹A =凹A =2 使扩大的毛坯面积为: 环A = 凹A + 环A =+3312422 故扩大后的坯料直径为: D =环 112第二次拉深时半成品的高度为: 2H = 2D - 凸+2r =122 5=36三次多拉入 材料,第二次余下 材料返回到凸缘上, 环A =4 凸d 2 -( 3d +2 3r ) 2 =4812 -( 40+24) 2 2425742 凹A = 工件A - 环A =4 环A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5 =41112 2425742806442 凹A =凹A =2 环A = 凹A + 环A =+4257422 D =环 112第三次拉深时半成品的高度为: 3H = 2D - 凸+3r =122 4=41四次多拉入 1%的材料,第三次余下 材料返回凸缘上。 环A =4 凸d 2 -( 4d +2 4r ) 2 =4812 -( 36+24) 2 =462542 凹A = 工件A - 环A =4 环A =41112 2462542769642 凹A =凹A =2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6 环A = 凹A + 环A =+4625422 D =环 112第四次拉深时半成品的高度为: 4H = 2D - 凸+4r =122 4=45H = 工件H =53半成品的外形总高用: 别为: 1h =2h =3h =4h =5h = 出拉深工序 图 画出各次拉深件的简图,便于设计各次拉深模,可避免设计拉深模时,将重要尺寸搞错。如果拉深次数较少,也不用画出工序图。本次拉深简图如下图所示: R 8R 1 6 2R 5R 1 4 9R 4R 1 4 0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7 48R 4R 4 8 1 3 . 5R 3. 5 8 1 3 2 . 5图 3 有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工序图 艺方案的确定 根据制件的工艺分析 ,知道制件是个带凸缘筒形拉深件。所以它的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 根据这两个基本工序可拟出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两个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 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比较三种方案,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工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只 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工件若能一次拉深,则其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第一步是落料,然后进行五次拉深。由于本工件采用了图一的拉深过程,而且每次拉深都有余料返回凸缘,为了去掉筒壁上的压痕和凸缘上的波纹,须加一次整形工序,最后是修边。 要的工艺计算 样 计算 这里毛坯直径 111算太小,考虑到操作方便,排样采用单排。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8 采 用侧压装置,查参考文献 6 取其搭边数值: 图 4 排样图 条料两边 a=距方向 料与导料板之间的间隙c= 进距 h=D+111+12条料宽度 b=D+2a+C=111+214料规格查参考文献 2 选用 3003000 的钢板 裁板条数 201142 3 001 6114 h 2 0262021 材料利用率24总总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19 算压边力, 拉深力 为了解决拉深过程中的起皱问题,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 压边圈产生的压边力 小应适当, 小,防皱效果不好; 大,则会增大传力区危险断面上的拉应力,从而引起材料严重变薄甚至拉裂。因此,实际应用中,在保证变形区不 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小的压边力。 因为本制件是轴对称零件,所以不用计算压力中心。 由表 6 中公式计算第一次拉深的压边力为: P 值由表 6 查得 P=3 1 4 ( 1d +2 凹r ) 2 P= 4 -( 60+28) 2 316789N; 以后各次的压边力为: 2 4 ( 1d 2 - 2d 2) P=4 ( 602 3276N; 3 4 ( 2d 2 - 3d 2) P=4 ( 472 3434N; 4 4 ( 3d 2 - 4d 2) P=4 ( 402 316N; 5 4 ( 4d 2 - 5d 2) P=4 ( 362 330N;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0 拉深力按式 6 计算。 F=表 6 查出因数 K。 1m =1K = 2m =12 2K = 3m =23 3K = 4m =34 4K = 5m =45 5K = 则各次拉深力为: 1F =( 1040) N=124344N 2F =( 740) N=F =( 040) N=4F =( 640) N=5F =( 440) N=按式 6 计算压力机公称压 力。 压F F+ 代入各次的压边力,拉深力,得: 1压F 2262压F 1273压F 1034压F 855压F 57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1 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拉深间隙对拉深 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它不仅影响拉深件的质量与尺寸精度,而且影响拉深模的寿命以及拉深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取适当的拉深间隙值,既可保证工件的要求,又能使拉深顺利进行。 由表 6 有 压 料 圈 拉 深 时 单 边 间 隙 值 查 得 , 1Z 2= 2Z 2= 3Z 2= 4Z 2= 5Z 2= 因此各次拉深间隙为: 1Z =2Z =3Z =4Z =Z = 凸模、凹模的选用在制件拉深过程中有着 很大的作用。凸模圆角半径的选用可以大些,这样会减低板料绕凸模的弯曲拉应力,工件不易被拉裂,极限拉深因数会变小些;凹模的圆角半径也可以选大些,这样沿凹模圆角部分的流动阻力就会小些,拉深力也会减小,极限拉深因数也会相应减小。但是凸、凹模的圆角半径也不易过大,过大的圆角半径,就会减少板料与凸模和凹模端面的接触面积及压边圈的压料面积,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易产生失稳起皱。 1凸r = 1凹r =( 凸r = 2凹r =( 凸r = 3凹r = 4凸r = 4凹r =( 凸r = 5凹r = 工件r =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 对 于 多 次 拉 深 , 工 序 件 尺 寸 无 需 严 格 要 求 , 前 四 次 拉 深 以 凹 模 为 基准,模具的制造公差按 选取,由式 6 计算出各次凹模的尺寸为: 1 2 3 4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2 由式 6 计算出各次凸模的尺寸为: 1 0 2 0 3 0 4 0 第五次 拉 深是最 后 一次拉深 ,由于 要 求零件尺 寸标注 在 外形,因此以凹模为设计基准,模具按 选取公差。由式 6 、式 6 计算出模具的尺寸为: 5( A0) =( ( - 5Z 0)T =( 5) 具总体设计 具类型的选 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落料拉伸复合模。 位方式的选 择 因为该模具使用的是条料,所以导料采用导料板,送进步距控制采用挡料销。 料、出件方 式的选择 模具采用固定卸料,弹性打件,并利用装在压力机工 作 台 下 的 标 准缓冲器提供压边力。 向方式的选 择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复合模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要零部件的设计 深凹模 内 、 外 形 尺 寸 和 厚 度 已 由 前 面 的 计 算 确 定 ; 拉 深 凹 模 需 要 有 三 个 螺钉与上模座固定,还需要两个与上模座同时加工的销钉孔。 买文档就送您 纸全套, Q 号交流 401339828 或 11970985 23 深凸模 拉 深 凸 模 的 外 形 尺 寸 ( 工 作 尺 寸 ) 由 前 面 的 计 算 确 定 。 它 需 要 三 个螺纹孔,以便与下模座固定。拉深凸模上一般开有通气孔,这样会使卸料容易些,否则凸模与工件由于真空状态而无法卸料。查表,本凸模通气孔的 直径为 5 板 一 般 与 打 杆 联 合 使 用 , 属 于 刚 性 卸 件 装 置 , 靠 两 者 的 自 重 把 工 件 打出来。打板与拉深凹模间隙配合。 图 10打板 边圈 在拉深工序中,为保证拉深件的表面质量,防止拉深过程中材料的起皱,常采用压边圈用合适的压边力使毛坯的变形区部分被压在凹模平面上,并使毛坯从压边圈与凹模平面之间的缝隙中通过,从而制止毛坯的起皱现象。 压边圈的内形与拉深凸模间隙配合,外形套有半成品制件。一般与顶件杆 (四根 )、橡皮等构成弹性卸料系统。 柱、导套 对于生产 批量大、要求模具寿命高的模具,一般采用导柱、导套来保证上、下模的导向精度。导柱、导套在模具中主要起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根据冲压工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卧推瘦身器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英文商品合同范例
- 公司标准合同范例作用
- 买卖土矿合同范例
- 2000用工合同范例
- 企业机租赁合同范例
- 伊利鸡蛋采购合同范例
- 个人代开销售合同范例
- 保证借款标准合同范例
- 房产信息登记及抵押贷款服务合同
- 小班数学《图形食品品尝会》
- 12 黑板报(教案)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 大学英语六级经典必背500句
- 国家开放大学《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 2022神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详细课件
- 房建项目检验和试验计划
- 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 夯实基础总结反思课件高三学习主题班会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湖南裕能招股说明书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