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ppt课件_第1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ppt课件_第2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ppt课件_第3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ppt课件_第4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处方点评1近年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出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处方管理办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卫办医法 200848号)2009年卫生部 38号文件2卫生部通知印发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 卫医管发 2010 28号 l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011.3l 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2011.5l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44第三章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l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l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l遵循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对医师 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l配备临床药师 ,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5第三章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l建立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 实施处方和用药医嘱点评与干预l建立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l开展临床药学和药学研究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加强领导与管理6医疗机构药师工作职责(一)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处方 、 用药医嘱审核、药品调剂、 PIVA和医院制剂配制,指导护士请领、使用与药品管理;(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三)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遴选药物,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 7医疗机构药师工作职责(五)开展药品质量监测, ADR和药品损害的收集、整理、报告;(六)掌握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七)开展药学临床应用研究 、 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后安全性与有效性监测-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8相关背景和文件全国l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1年 8月l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l 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 2011年版)l 全国医疗卫生系统 “ 三好一满意 ” 活动 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 7、 27北京l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 2011年北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l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l 各省l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n加强购用管理,建立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l 优先选用 国家处方集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l 对购用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进行限定l 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10组织机构和职责l 二级以上医院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 和 临床微生物室l 配备l 感染专业医师l 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l 抗感染临床药师,l 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11存在问题l起点过高,越线用药,选药不当l抗菌药物使用过度集中 (集中在几个类别 )l随意调整用药剂量,频繁更换品种l首次给药时间、给药间隔、途径、用药疗程不当为突出l注射用药频率过高12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Rational Use of Drug)(一)处方指标( Prescription indicators)。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表达方式: 就诊用药 总 品种数 /同期就诊人次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表达方式: 就诊药费 总金额 /同期就诊人次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表达方式: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 人次 /同期就诊人次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表达方式: 就诊使用 注射 药物 人次 /同期就诊人次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表达方式: 就诊使用基本药物 品种数 /同期用药总品种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2011年版)13(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Indicator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14(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indicator of perioperative clean incision)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4.重点外科手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 1)髋关节置换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2)膝关节手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3)子宫肌瘤切除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15n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细菌耐药率 相应的措施超过 30% 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超过 40% 慎重经验用药超过 50% 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超过 75% 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监测16重点内容l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相关数据信息。17重点内容l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 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 10名的医师,进行通报。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 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18l首剂用药时机极为关键 应在 术前 30min 2h给药 ,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MIC90)l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给药l应静脉给药, 20 30 min滴完l常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为 1 2 h,若手术超过 h,应给第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次围术期抗生素应用方法19l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小时,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 ,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 (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小时l 用药剂量:头孢拉定 1-2g,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l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l1. 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l 2. 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参见表 1.3)。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用 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l 3. 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l4. 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l 25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l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l 2.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l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 8岁以下小儿。 l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 18岁以下未成年人。 26妊娠期和 哺乳期 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l 1.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l 2.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l 3. 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l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 A、 B、 C、 D及 X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27哺乳期 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l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 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l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28哺乳期 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l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