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6_第1页
触电急救6_第2页
触电急救6_第3页
触电急救6_第4页
触电急救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触 电 急 救,触电急救的内容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检查、判断触电者受伤情况的方法。3、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重点(掌握怎样做和懂得为什么) 1、触电急救的紧迫性。2、心肺复苏抢救的操作步骤及要领。 3、抢救时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触电者再受到伤害。,一、触电急救的紧迫性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随触电时间延长而加大,一般认为50mAs有生命危险。2、心跳呼吸停止:1分钟内开始抢救,约80%能活,6分钟才开始抢救,则80%会死,8分钟后才抢救,纵使救活往往也是植物人。,时间:1967.7.17晨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的一根高压电线杆上。 人物:救护人汤普逊触电者兰度赞比安 结果:抢救及时,触电者没被上帝召去。,高空之吻、救命之吻 1968美国普利策奖作品 作者:美国记者洛高莫洛比托,3、现场心肺复苏的生理基础心跳和呼吸是人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呼吸停止则气体交换停止,心跳停止则血液循环停止,使细胞缺氧受损。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超过8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 纵使恢复心跳和呼吸也会变成植物人。现场抢救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恢复气体交换,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恢复血液循环,从而恢复对全身细胞供氧,进行基本的生命支持。等医生到来或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抢救。,所以触电后,必须争分夺秒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不要等医生!现场人员马上进行抢救) 、就地(不要等送医院!就在现场开展抢救 )、正确(按操作步骤和要领抢救 )、持续(不得中断!直到复活或真正死亡) 地进行抢救。,二、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有不同的方法。 要点:确保救护人的安全是前提。判断触电者是否 真正脱离了电源 1、低压触电脱离电源的方法:使触电者与带电体分离(1) 断开开关 (2) 切断电线(3) 移开带电体 (4) 拉开触电者 2、高压触电脱离电源的方法:断开开关(1) 通知停电 (2) 拉开开关这些方法,按现场的具体条件,在确保救护人的安全为前提,以迅速、可靠为原则来选择采用。必须确认触电者脱离了电源。,附近有电源开关 或插头的,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注意:如单极开关装在零线上,拉开开关后电源没断开!,拉开关,拔插头,可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或用干燥的衣物包裹着手,单手拉着触电者干燥的衣物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拉开人,断电线,可用绝缘胶柄的钳子, 一根一根地剪断电线。 断口带电不要触及。,可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单手把电线拉离触电者。,拉开线,可用干燥的木棍等 绝缘的物件,把电线 从触电者身上挑开。,挑开线,小心电线不要触及自己或他人!,绝缘工具的电阻R 一定时,流过人体的电流I随电压U增大而增大。,I,U,R,U,R220k,I,220V,1mA,22kV,100mA,3、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要点:防止自己触电、确保自身安全。 防止触电者再受到伤害。(1)在高处脱离电源时防摔。(2)在黑暗处触电迅速解决临时照明。(3)高压触电时,应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和保证足够的绝缘强度并防止跨步电压触电。,三、脱离电源后,检查、判断触电者受伤情况的方法将触电者平放仰卧在干燥的硬地上判断神志是否清醒判断有否呼吸和心跳检查有否其他伤害,1、检查神志是否清醒的方法耳边喊或拍肩膀,无反应则可判断是神志不清2、检查有否自主呼吸的方法:“看-听-试”检查方法:看胸、腹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试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都没有则可判断没有自主呼吸应在5秒钟内作出判断,判断有否呼吸心跳呼吸判断方法:看胸、腹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试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都无则可判断无自主呼吸。五秒内作出判断。,听有无呼吸 的气流声,看胸、腹部 有无起伏,试放在口鼻上的薄 纸条是否会动,3、检查是否有心跳的方法:测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的解剖位置:颈部气管和邻近肌肉带之间沟内检查方法:使触电者头部后仰,食指与中指并齐放在喉结上,手指滑向颈部气管和邻近肌肉带之间的沟内就可测到颈动脉的搏动。避免用力压迫动脉,测试时间510秒。测不到颈动脉搏动可判断心跳停止。,肌肉带,颈动脉,食指与中指并 齐放在喉结上,手指滑向颈部气管和邻近肌 肉带之间的沟内就可测到颈 动脉的搏动,10秒内判断。,喉结,气管,使触电者头部 后仰鼻孔朝天,心跳判断:测颈动脉有无搏动,4、根据受伤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医生到来之前,立即就地进行抢救,绝不能坐等医生,这直接关系到触电者的生存。 (1)神志清醒的,就地平卧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以减小心脏负担,应有人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脉博变化。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尽快送医院检查。 (2)有心跳无呼吸或呼吸很微弱,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无心跳有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心脏挤压。 (4)无心跳无呼吸或呼吸很微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5)伴有其他伤害时,应先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再处理外伤,但有大出血应立即止血。可能有颈椎或脊柱骨折的,要防止搬移不当伤及脊髓造成瘫痪。,四、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方法1、人工呼吸的作用伤员不能自主呼吸时,帮助其进行被动呼吸,救护人将空气吹入伤员肺内,然后伤员自行呼出,达到气体交换,维持氧气供给。,2、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要点:使气道通畅(1)将人平放仰卧(2)松开紧身衣裤减少吹气阻力 (3)清净口腔异物防止异物堵塞气道 (4)头部充分后仰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头部充分后仰,头 部 没 后 仰 舌根堵塞呼吸道,头部充分后仰 呼 吸 道 通 畅,舌,舌,气管,气管,气吹不进,气吹得进,鼻孔朝天,吹进食道 把胃吹涨,头部充分后仰,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仰头抬颈,压额抬下巴,托颌( he ),/,手放前额 向后压,疑有颈外伤采用,有头颈外伤禁用,效果最好,手放在颈 部向上抬,食指中指放在 下颌骨,向上 抬下巴,使牙 关紧闭,下巴 向上抬动。,手掌放前额, 把额头向后推。,手放头两侧,肘撑稳,握紧 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下颌角,3、吹气、呼气的方法 (1)深吸一口气(8001200毫升)。 (2)口对口,捏紧鼻,均匀吹气约2秒。 (3)口离开、松开鼻、自行呼气约3秒。 (4)伤员呼气时救护人再吸气,伤员呼气完后,救护人紧接着口对口吹气,持续进行抢救。吹气时看胸部有无起伏。如果伤员牙关紧闭口无法张开时,可以口对鼻吹气。对儿童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量要减少。,吹气时注意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 以判断吹气效果:胸部有起伏为有 效,腹部起伏则无效,气吹进腹部。,咀贴紧咀,不漏气,捏紧鼻,不漏气,头部充分后仰, 使呼吸道通畅。,吹气约2秒,呼气约3秒,每分钟人工呼吸约12次。,(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1、心脏挤压的作用当心跳停止,用人工的方法建立被动血液循环。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半部,使胸腔压力改变,间接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按压时使血液流出心脏,放松时心脏舒张使血液流入心脏。,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作用:当心跳停止,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半部,使胸腔压力改变,间接压迫心脏,建立被动血液循环。按压时使血液流出心脏,放松时心脏舒张使血液流入心脏。,胸骨,压下时胸腔变小, 胸腔内压力加大, 血液流出心脏。,胸腔,脊柱,肋骨,心脏,手松开胸腔复原, 胸腔内压力变小, 血液流入心脏。,2、按压心脏前的准备(1)平放仰卧在硬地上并使头部低于心脏,使气道顺畅。(2)确定正确的按压部位定位方法: 沿着肋骨向上摸、遇到剑突放二指、 手掌靠在指上方、掌心应在中线上。,心 脏胸 骨剑 突 的 解 剖 位 置,肋弓,胸骨剑突,乳头,锁骨,锁骨,心脏,胸骨,肋骨,胸骨下1/3处,软腹部,胸骨中线,沿肋骨向上摸,正确按压点 掌心放此位置,二指放在此处 手掌靠指上侧 掌心为压点,1.沿着肋骨向上摸,确定正确按压部位(正确压点)的方法,4.掌心应在中线上,偏离中线 压断肋骨,定位方法 沿着肋骨向上摸 遇到剑突放二指 手掌靠在指上侧 掌心应在中线上,2.遇到剑突放二指,3.手掌靠在指上侧,其他定位方法 1.胸骨下1/3法,胸骨,胸骨下1/3处,心脏位置,掌心放在胸 骨下1/3处,其他定位方法 2.两乳连线法,胸骨,心脏位置,指掌关节连线放在两乳连线,两乳连线,图2-7 心脏、胸骨、胸骨剑 突、肋骨的位置,正确压点,两乳连线法,胸骨下1/3法,胸骨剑突法,肋骨,3、进行抢救时救护人的正确位置:以保证双臂能垂直下压来确定具体位置 (P35 图311)(1)伤员放在地上时,可以跪在伤员一侧或骑跪在伤员腰部两侧(但不要蹲着),伤员放在床上时,救护人可站在伤员一侧。 (2)腰稍向前弯,上身略向前倾,使双肩在双手正上方,两臂下垂伸直,使手掌刚好放在正确的按压部位。,4、正确的按压方法(1)两手相叠,手指翘起,两臂伸直,掌心贴紧胸部,均匀用力垂直下压,压陷45cm,下压时应以髋关节为支点用力,而不是以腕关节或肘关节用力。(2)压陷后立即放松,但手不要离开胸部。(3)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节奏均匀地反复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4)婴儿和幼童,只用二只手指按压,压下约2厘米,10岁以上儿童用一只手按压,压下3厘米,按压频率加快(120次/分钟)。正确压法可概括为:跪在一侧、两手相叠、掌贴压点,身稍前倾,两臂伸直、垂直下压、均匀用力、压后即松,每分钟压100次,成人压下45cm。,按 压 方 法,以髋关节 为支点用力,两手掌相叠 手指翘起,成人压下45cm,压后松开,手不离胸,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同,反复按压,每分钟按压100次。,双臂伸直 掌心贴紧胸 均匀用力 垂直向下压,跪在一侧,腰稍前弯, 上身略前倾,双肩在双 手正上方。双臂垂直, 手掌放在正确压点上。,以掌根按压,每次按压後必须松开,使心脏复原,但不要离开胸部。,双手掌根 重叠,手指翘起,不要用力。,手肘不应弯曲,手肘伸直才好用力,双肩前倾至患者胸 部正上方,手才能垂直下压。,双肩没有前倾至患者胸部正上方,手无法垂直下压。,(三)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吹气2次挤压30次 2:30 (新国际标准)先吹气2次,然后挤压心脏30次,再吹气2次,按此2:30持续不断进行抢救,每做5个循环检查一次有否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双人抢救:一人进行人工呼吸并检查判断伤员有否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另一人进行心脏挤压。一人吹气2次后,另一人立即按压心脏30次,反复进行,但吹气时不能按压(气吹不进)。 单人抢救: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应交替进行,每吹气2次再挤压心脏30次,反复进行。旧方法:单人抢救 1:5;双人抢救 2:15。新国际标准:单人双人抢救都 2:30。,每吹气2次挤压30次,每做个循环检查一次有否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先吹气2次,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检查判断,反复进行,注意观察,根据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检查判断,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 压30-吹2,检查判断,吹气,双人抢救,另一人压心脏30次后,吹气2次。,另一人吹气2次后, 立即按压心脏30次,吹气时不能压。,挤压,30,每做5个循环就检查有否恢复自主心跳呼吸,按 吹/压 2:30 反 复 进 行,2,图2-11 双人抢救,先吹气2次,单人抢救,2,吹气,图2-11 双人抢救,挤压,吹气2次后,立即按压心脏30次,按压后立即再吹气2次,如此吹气按压交替进行。,30,单人抢救,(六)心肺复苏对伤员进行抢救的注意事项(P36) 1、要立即、就地、正确、持续抢救。 2、抢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员的变化: (1)如恢复呼吸则停止吹气。 (2)如恢复心跳则停止按压心脏,否则会使心脏停跳。 (3)如心跳呼吸都恢复,则可暂停抢救,但仍要密切注意呼吸脉搏的变化,随时有再次骤停的可能。 (4)如心跳呼吸虽未恢复,但皮肤转红润、瞳孔由大变小,说明抢救已收到效果,要继续抢救 (5)只有出现尸斑、身体僵冷、瞳孔完全。放大,经医生确定真正死亡,才可停止抢救。,课间休息十分钟,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 电工师资班参考资料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选用灭火器的结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用电设备着火的灭火方法,一、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选用火灾分类A类火灾 可燃固体火灾B类火灾 可燃液体火灾C类火灾 可燃气体火灾D类火灾 可燃金属火灾E类火灾 带电火灾(指带电设备着火但电源又未断开, 电源断开就不算E类火灾)。,压力表,推 车 式 灭 火 器,二氧化碳,干粉,手提式,手提式,推车式和手提式灭火器,表针在红区 则压力不足 须重新充装,根据可能发生的火灾按下表选用适当的灭火器,抗溶泡沫油类和非油类液体火灾都可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选用 :可用,灭火器由筒体、提把、压把、瓶阀、虹吸管(或出粉管)、喷管(或喷射软管)和喷筒(喷咀或泡沫喷枪)等构成。,压把,提把,筒体,喷咀,软管,保险梢,瓶阀,各种灭火器,驱动气体 1.2MPa N2,虹吸管,拔出保险梢、压下压把,二氧化碳 灭火器是12MPa的CO2,二氧化碳,干粉、泡沫,推车式,灭火剂,二、手提式灭火器的结构,使用时,如筒体倾斜、横放、倒置,则只会喷出驱动气体不会喷出药剂。灭火器必须直立使用。,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手持瓶身上方的提把将灭火器拿到起火点。瓶直立不得倾斜、横放、倒置。 2、拔出保险梢,不拔出保险梢,压把无法压下,阀就打不开! 3、一手提着提把并压下压把,另一手握着 喷筒(喷咀或泡沫喷枪)对着燃烧最猛烈处喷。,拔出 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