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的传播_图文_第1页
预防登革热的传播_图文_第2页
预防登革热的传播_图文_第3页
预防登革热的传播_图文_第4页
预防登革热的传播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知识培训,经纬医院任艳萍2016.4.21,二种蚊子传播的疾病登革热病毒 寨卡病毒,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传染源:,传染源,患者 隐性感染者:被病毒感染,但没有发病的人。,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广东、广西白纹伊蚊传播, 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埃及伊蚊为主。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主要症状,三痛一高 三痛: 剧烈头痛、眼眶痛 关节肌肉痛 一高 高热,一般都在39以上。,(一)典型登革热症状,1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一)典型登革热症状,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二)轻型登革热症状,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三)重型登革热症状,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寨卡病毒病,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传染源,患者 隐性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传播途径,一、主要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1、母婴传播小头综合征 2、血液传播和性传播通过输血或性接触传播,发现一例,小头综合征,临床表现,一、发热 一般是低热 37.5-38.5 之间 二、斑丘疹 三、关节痛 主要是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四、非化脓性结膜炎: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预防,二种病的预防一样,防蚊虫叮咬,预防,定期进行“杀虫灭蚊”,做好爱国卫生运动,每年定期进行杀虫灭蚊工作,尤其是对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