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8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8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8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8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设计103第 8 章 基础设计该工程框架层数不多且柱距分配比较均匀。可选择柱下交叉条形基础。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取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则 ,2/3.14mNfc,且 。2/43.1mNftkPafa 025.30.178.1 基础截面确定条形基础沿纵横两个方向的柱列分别进行布置:8.1.1 纵向条形基础基础梁高度为:,取 。mlh85061h90基础梁的宽度为: 。b3条形基础梁端各伸出柱外的长度为: ml 16024801341取悬臂长度 ,则纵向条形基础的总长度为:m5.L.495.1.68. 确定纵向条形基础的底宽:基础埋深: 。d230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 。.1基础梁上的墙重为: kN7.49610.2467各柱传来的竖向力之和为: kNFk8.10239则基础的底面宽为: mlhdfGbwak 19.3245.013.20179683基础设计104考虑交叉基础向两个方向分配,取 。mb4.2102 2367.52035019 纵I 26215104 103.33 mkNmNEI 纵图 8-1 纵向基础截面图8.1.2 横向条形基础基础梁高度为:,取 。mlh125067mh1250基础梁的宽度为: b3条形基础梁端各伸出柱外的长度为: l 25018750413取悬臂长度 ,则横向条形基础的总长度为:m.2L5.7确定横向条形基础的底宽:基础设计105基础埋深: 。md2350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 。.1基础梁上的墙重为: kN34.2014.689各柱传来的竖向力之和为: kNFk4273则基础的底面宽为: mlhdfGbwak 97.25.013.2014703考虑交叉基础向两个方向分配,取 。mb12 230963. 04525 3. 纵I 2621514 1089.89 mkNmNEI 纵图 8-2 横向基础截面图8.2 荷载标准值分配设地基的基床系数为 。2/50mkN基础设计106纵向基础梁: 14641 9.013.250mEIkbx纵mSx6.横向基础梁: 14641 5.0189.520mEIkby纵mSy6.8.2.1 角柱节点kNF720,则285.19.1x30.2xZ,则my32 41y则 kNFSbZFyxxyx0.31 72065.4230.6.52. kyxxyy47 .41. 8.2.2 边柱节点横向边柱: kNF10,则285.09.x30.2xZyZ基础设计107kNFSbZFyxxyx5.2 1065.4230.6.5420.1 kyxxyy.74 纵向边柱: NF10.xZ,则my3.252241.yZkNFSbyxxyx70 1065.420.65 kZFyxxyy39 14.21. 8.2.3 内柱节点 NF10.xZy kNFSbZyxxyx 5741306.42.5Fyxxyy 2.6则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的荷载标准值如图 8-3 至 8-6 所示:基础设计108图 8-3 纵向边梁荷载标准值示意图图 8-4 纵向中梁荷载标准值示意图图 8-5 横向边梁荷载标准值示意图图 8-6 横向中梁荷载标准值示意图8.3 基础底面尺寸验算8.3.1 纵向条形基础边梁:kNP695370231mkM9.6V8基础设计10922221max /1301/66.49.0783054953mkNfkNBLVHMdBLPpam中梁:P5679425.kM678NV.22221max /1301/56.49.085735.0.4967mkNfkNBLVHdBLpam8.3.2 横向条形基础边梁:kP2305.7420mkNM.1V3基础设计11022221max /1301/4964.5.30735.0.3mkNfkBLVHMdBLPpam中梁:P462739kM1.8NV222221max /1301/964.5.3835.04.6mkNfkNBLVHdBLpam8.4 荷载设计值分配8.4.1 角柱节点kNF803.2xZ41y则基础设计111kNFSbZFyxxyx38 8065.4230.6.5421. kyxxyy497 8.4.2 边柱节点横向边柱: kNF12603.xZykNFSbZyxxyx32 12605.4230.6.5420.1 kFyxxyy98 6 纵向边柱: NF1340.xZ2ykNFSbZyxxyx856 134065.420.1654.21. kFyxxyy4 基础设计1128.4.3 内柱节点 kNF1580.xZy kNFSbZyxxyx 69715806.42.5Fyxxyy 3则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的荷载设计值如图 8-7 至 8-10 所示:图 8-7 纵向边梁荷载设计值示意图图 8-8 纵向中梁荷载设计值示意图图 8-9 横向边梁荷载设计值示意图图 8-10 横向边梁荷载设计值示意图基础设计1138.5 基础梁内力计算8.5.1 纵向基础梁计算基底平均净反力: mkNLpn /2.172.498563按连续梁计算基础梁的内力,连续梁大于 5 跨按 5 跨计算,计算过程如表 8-1 所示:表 8-1 纵向基础梁内力计算表计算简图弯矩分配系数 0 1 0.5 0.5 0.67 0.33固端弯矩 mkN/193.7 -330.6 330.6 -330.6 330.6 -330.6运算136.968.45-34.23-2.87-34.23 -17.1211.475.74-2.875.65基础设计114续表 8-1支座弯矩 mkN193.7 -193.7 361.95 -361.95 324.95 -324.95跨中弯矩 218.11 152.48 170.99弯矩图 mkN梁端剪力 k 258.3378.23 448.33 420.99 405.57 413.28支座反力 N 636.53 869.32 818.85剪力图 k由上表可知,计算的支座反力与原柱传来的竖向力不相等,差值如下:边支座: kN53.2853.6第一内支座: 169第二内支座: .7.将该差值均匀分布在相应柱的两侧各 1/3 跨内作为调整反力,即:边支座: mkN/8.16.532基础设计115第一内支座: mkN.164.32第二内支座: /57按连续梁计算调整内力,如表 8-2 所示:表 8-2 纵向基础梁内力调整表计算简图弯矩分配系数 0 1 0.5 0.5 0.67 0.33固端弯矩 mkN/-92.03 64.87 -20.7 0.78 8.19 -11.56运算27.1613.583.17-0.33.171.590.60-0.30.59支座弯矩 mkN-92.03 92.03 -4.25 4.25 10.97 -10.97续表 8-2基础设计116弯矩图 mkN梁端剪力 kN122.7 128.47 9.07 5.62 -17.54 -18.58支座反力 251.17 14.69 -36.12剪力图 kN将两表的计算结果叠加得:边支座: kN36.8517.253.6第一内支座: 498第二内支座: .各柱的支座反力与原柱传下的竖向力相差不超过 5%,可不再继续分配。两表叠加得弯矩图、剪力图如下:图 8-11 纵向基础梁弯矩图( )mkN基础设计117图 8-12 纵向基础梁剪力图( )kN8.5.1 横向基础梁计算基底平均净反力: mkLpn /5.13029847按连续梁计算基础梁的内力,计算过程如表 8-3 所示:表 8-3 纵向基础梁内力计算表计算简图弯矩分配系数 0 1 0.44 0.56固端弯矩 mkN/261 -611.7 611.7 -97.9运算350.7175.35-303.23 -385.92支座弯矩 mkN261 -261 483.382 -483.382基础设计118续表 8-3跨中弯矩 mkN 545.19 -337弯矩图k梁端剪力 kN261 -459.7 519.1 489.4支座反力 720.7 1008.5剪力图 kN由上表可知,计算的支座反力与原柱传来的竖向力不相等,差值如下:边支座: kN7.23497.0第一内支座: 5081将该差值均匀分布在相应柱的两侧各 1/3 跨内作为调整反力,即:边支座: mk/7.495.23第一内支座: N.10按连续梁计算调整内力,如表 8-4 所示:基础设计119表 8-4 纵向基础梁内力调整表计算简图弯矩分配系数 0 1 0.44 0.56固端弯矩 mkN/-99.4 105.4 -64.35 7.83运算-6 -326.19 33.33支座弯矩 mkN-99.4 99.4 -41.16 41.16弯矩图k梁端剪力 N99.4 119.7 54.9 20.14支座反力 k 219.1 75.04基础设计120剪力图 kN将两表的计算结果叠加得:边支座: kN6.501.297.0第一内支座: 4318各柱的支座反力与原柱传下的竖向力相差不超过 5%,可不再继续分配。两表叠加得弯矩图、剪力图如图 8-13、8-14:图 8-13 横向基础梁弯矩图( )mkN基础设计121图 8-14 横向基础梁剪力图( )kN8.6 基础梁截面设计8.6.1 基础梁正截面设计纵向基础梁与横向基础梁的正截面设计见表 8-5 至 8-6。表 8-5 纵向基础梁正截面计算表截面 支座 A 第一跨跨中支座 B 第二跨跨中支座 C 中跨跨中弯矩/ mkN101.67 319.512 429.24 149.13 335.92 160.02201bhfMcs0.0324 0.1019 0.1369 0.0476 0.1071 0.0510s0.033 0.108 0.148 0.049 0.114 0.052ss25.0.9835 0.9462 0.9261 0.9756 0.9432 0.97380hfMAsys403.02 1316.54 1806.98 595.93 1388.47 640.642 25 4 22 4 25 2 22 3 25 2 22实配钢筋/ m982 1520 1964 760 1473 760配筋率 0.004 0.006 0.007 0.003 0.005 0.003表 8-6 横向基础梁正截面计算表截面 支座 A 第一跨跨中 支座 B 中跨跨中弯矩/ mkN161.6 738.54 531.192 295.85201bhfMcs0.0222 0.1016 0.0731 0.0407s0.022 0.107 0.076 0.042ss25.0.989 0.946 0.962 0.979基础设计1220hfMAsys452.11 2158.91 1527.44 835.772 25 5 25 4 25 2 25实配钢筋/ 2m982 2454 1964 982配筋率 0.002 0.006 0.004 0.0028.6.2 基础梁斜截面设计设箍筋为 ,四肢箍,则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为:208纵向: kNVhsnAfbhfvyt 26.4395.482 85203.4158017max01 横向: kNVhsnAfbhfvyt 26.4938.740 12053.410510.7.0max1 所以配箍筋 ,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验算最小配箍率: %402.253.1bsnAvsv15.7.4.0minyvtsvf故最小配箍率满足要求。基础设计1238.7 翼板设计8.7.1 纵向基础梁翼板设计计算基底净反力,取竖向力最大的一个单元进行计算, 。kNP856图 8-15 基底净反力计算简图 2 221minax/35.4710 4.89.037196.4856kNLBVHMPp计算翼板根部的内力:剪力: kNspV95.30.12687.102max 弯矩: mkspM 32.49.2687.10222max基础设计124计算翼板底部的受力钢筋:设翼板根部高度 ,则 。mh40mh3502601439.2.fMAys 取 16250, 。284s翼板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kNVkbhft 85.9336.5107.7.0 故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8.7.2 横向基础梁翼板设计计算基底净反力,取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