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系 李志国,民法总论,导语,我们前面学习的基本原则,可以作为分析工具,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构建分析框架呢?从法律关系入手,不啻为捷径。,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和组织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必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之 间要发生各种社会关系。为了使社会关系的确立和发展符合国家的要求,国家运用各种法律来调整社会关系,从而使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获得了法律关系的性质。由于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不同,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也有所不同。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属于私法关系。民法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之学。,第一节 概述,一、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的形成需具有两个条件:(1)具有相应的民事法权模型;(2)具有相应的民事法律事实;,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第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民事关系实质内容和法律形式的统一。第二,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大多是按民事主体自己的意志决定的。第三,民事法律关系体现的是私人利益。因此,其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法律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主要是赋予遭受损害的当事人一方以请求权。经由请求权的行使,以弥补该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所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以弥补损失为主要目的。,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由几项要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就随之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在我国,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等。任何个人和组织要成为民事主体,必须由法律赋予其主体资格。民事主体人格的确定,应依据以下条件:,其一,具备独立法律人格者应有自身的独立性;其二,赋予主体独立法律人格,必须对第三人有益无害 ;其三,赋予主体独立的法律人格,对其内部成员应利多弊少。,民事法律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是要有多方主体参加。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主体。在某些民事法律关系中 (例如赠与等),一方只享有权利,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在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这些民事法律关系中,每一方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当事人的这种双重主体身份,是由这些法律关系的双务性决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每一方主体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数的。,理解,民事主体法定主义,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1、回顾法理学,导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2、图示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 (1)对立统一 (2)既属权利也属义务的情况 (3)不对应义务的权利,3、讲解法律规范中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的标志,归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要素。,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权利有三个要素:1、权利的核心是利益;2、权利的内容是行动自由;3、权利的保障是国家暴力。,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要求而依照法律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义务也同样包括三个要素:1、义务的目的是实现他人的利益;2、义务的内容是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3、义务的强制来自国家暴力;,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其义务,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任何一个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是一致的,权利的内容要通过相应的义务表现,而义务的内容则由相应的权利限定。当事人一方享有权利,必然有另一方负有相应的义务,并且权利和义务往往是同时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因此,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的。,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如果没有具体的对象,就将成为无法落实、毫无意义的东西。,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五类,即物、行为(包括给付财产、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劳务服务三种)、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权利。其中,物主要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练习,王某打坏了张某戴在嘴里的假牙和放在桌子上的备用假牙,法律关系的客体有何不同?,综合练习,1、依照我国现行法和司法实践,下列财产中属于不动产的是( )。 A、为卖书而临时搭建的书棚 B、田中的稻子 C、林木 D、水库中的鱼,2、下列各物中,属于法定孳息的是( )。 A、树上的果实 B、银行存款利息 C、羊生下的小羊 D、买卖的价金,3、下列物中,属于主物与从物关系的是( )。 A、甲的汽车与乙的拖斗 B、丙的房屋与其门窗 C、丁的上衣与裤子 D、戊的船舶与船桨,4、利辛学校委托其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电教器材。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恰逢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王某因代买电教器材而获得五张奖券,后这五张奖券中的一张中奖,可得到笔记本电脑一台,该电脑应如何处理?( ) A、归利辛学校所有B、归利辛学校所有,但应给王某一定补偿C、归王某所有D、归利辛学校和王某共有,5、下列不属于原物与孳息关系的有( )。 A母鸡与其生下的鸡蛋 B鸡蛋与孵出的小鸡 C空调与其吹出的风 D羊与其身上的羊毛,判断,1、大米是种类物,顾客挑选出来的大米是特定物。( ) 2、梨树和它结的梨子之间是原物和孳息之间的关系。( ),思考,1、动物 、尸体、活体器官、死体器官、精子、卵子 是否为物,属于何种物? 2、张某和王某买卖二手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 讨论目的: 学以致用,区分何时客体为物,何时为行为。,作业,权利通常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何种情况下,权利成为客体,要求举例说明。要求提交书面作业。,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导语:此前,我们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了静态观察,世界万物都是运动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例外,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法律关系的变化,是法律事实。,最经常与争议相连的也不是法律而是事实。本杰明卡多佐,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由法律规定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二、特征,民事法律事实是客观的。 民事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民事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 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法律事实出现时,产生如下法律后果:第一,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只有通过法律事实,才能使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转化为当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第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因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通常包括:主体变更(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发生变化);内容变更(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在范围和性质上发生变化);客体变更(客体发生变化)。 第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消灭,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见课件),讨论,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之间是否完全一致?,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根据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 自然事件。是自然因素引发的事实。包括出生、死亡、成长、患病、残疾等。自然灾害。天然孳息的产生。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活动。一定时间的经过。 人为事件。是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注意原因行为的法律后果和结果事件的法律后果的区别。包括战争、罢工和动乱;人为事故;纵火;人为原因引起的死亡;人的失踪等等。,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特征是人作用于外部世界的活动。非主观心理活动。 是在人的意志支配下的活动。其诱发机制是欲望-动机-目的-行动。 行为是在人意志支配下的作用于外部世界的活动。 根据法律调整的不同可分为民事行为。行政行为。犯罪行为。诉讼行为。,根据是否表意可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而进行的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消的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包括事实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并无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无因管理、生活消费。 侵权行为。 违约行为。 根据是否合法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合法行为是符合民事法律规定或不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违法行为。是不符合民法规定或违反民法规定的行为。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消、可变更的民事行为。,练习:,讨论分类的法律意义,四、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观事实组合而成的民事法律事实。如立遗嘱、死亡和接受继承共同导致继承关系的开始。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有时只以一个法律事实为根据,有时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相互结合为根据。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以上的事实的总和,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要求事实的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只有在事实构成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练习:,列举何种情况下,需要事实构成?,小结:,法律事实是通过证据证明,结合法律规范,抽象概括而成,使法律推理的重要小前提。,预习要点:,1、权利、义务的本质属性和区分标志是什么?权利、义务、责任三者关系如何? 2、对教材涉及的权利类型查阅资料,分别举例说明。 3、阅读谢怀轼:民事权利体系、民法的学习方法,第四节 民事权利,导入:前面研究了民事法律关系的静态和动态表现,就静态而言,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民法是权利法,其权利构造位为: 物权财产权债权 1、权利的体系人格权人身权 配偶权身份权 亲权亲属权 究竟什么是权利呢?,一、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为了追求某种利益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自由。权利有三大要素:权利的核心是利益;权利的内容是行为自由;权利的保障是国家暴力。,二、民事权利与权能和权限,1、民事权能。是民事主体行使权利,取得利益的具体方式。或称为手段。主要包括:支配权能;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直接支配权利客体,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权能。如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以及排除他人妨碍的权能。请求权能;即民事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能。其中包括权利受到侵害后请求侵权人回复权利或赔偿损失的权能。诉讼权能;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诉请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能。,2、权限。是权利和义务的综合体。如监护权、代理权等。,三、 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按其内容、性质,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有如下几种:1、财产权与人身权 以民事权利所体现的利益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实现财产利益的自由为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是指以实现人身利益的自由为内容、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如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权利)和身份权(如荣誉权等)。财产权可以在民事主体之间转让,也可以继承,而人身权一般是不能转让和继承的。,讨论:,区分的法律意义。,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如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又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练习:,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 ) 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进行追认 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 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 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提示:,代理、监护、遗赠、转租的含义,疏导障碍,回归训练主题。 体会:形成权的本质特征。,3、绝对权与相对权,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所有权、人身权。由于绝对权的权利人可以向一切人主张权利,可以对抗除他以外的任何人,因此又称为对世权。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地实施或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由于相对权的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他对抗的是特定的义务人,因此又称对人权。,讨论:,区分的法律意义。,4、主权利与从权利,以权利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着的两个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是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其存在前提的权利。如债权与担保债权的抵押权,前者是主权利,后者是从权利。主权利移转或消灭时,从权利也随之移转和消灭。 讨论:区分的法律意义。,5、既得权与期待权,民事权利根据其构成要件是否全部具备,可以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既得权是指构成要件已全部具备从而已现实取得的权利,一般的权利都是既得权。期待权是指构成要件尚未全部具备,将来有可能取得的权利。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延缓条件成就前,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即属于期待权。 讨论:区分的法律意义。,6、原权和救济权,原权是法律规定的基础性权利。救济权是原权受到侵害后请求侵害人回复权利或赔偿损失的权利。所以,救济权是以原权受到侵害为前提。 讨论:区分的法律意义。,7、专属权和非专属权,根据权利能否转移,可以分为专属权和非专属权。前者是依附于特定主体不能转移的权利,如人格权。后者是可以与权利主体分离而转移于其他主体的权利。如财产权。 讨论:区分的法律意义。,综合练习:,物权、债权、继承权、解除权、隐私权、著作权分别属于何种权利类型,法律意义何在?,小结:,民事权利是法定的,更是开放的,民事案件的法律思维是以请求权为基础而展开的。,预习要点:,举例说明何为自助,何为自卫行为?自助行为、自卫行为和侵权行为的界限何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有何区别?,第五节 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导入:英美法谚云无救济,则无权利。因此,有权利,则必有救济,救济就是行使和保护。,一、民事权利的行使也就是民事权利内容的实现。,权利人通过实施行使权利的行为,可以实现权利所体现的利益,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在行使权利的方式上,权利人可以实施某种事实行为来行使权利,也可以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来行使权利;可以由自己行使权利,也可以依法由他人代理行使权利,或将权利的内容移转给他人享有并行使。,任何权利的实现,不仅关涉到权利人的利益,而且也牵涉到义务人的利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民事主体在行使其民事权利时,应尊重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得滥用民事权利。在实践中,确定行为人是否滥用权利,应该坚持主客观标准的统一。从客观上看,行为人行使权利须造成了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害。如果权利人行使权利,没有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构成权利的滥用。从主观上看,行为人要有过错。主观的过错,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故意,但有时候也表现为过失。由于滥用权利并不是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因此这种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当滥用权利的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时,行为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二、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也是由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1、 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也称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例如,依法向侵权行为人提出请求等,这种保护措施由于是由当事人自己采取的,因此又称为私力救济或自我救济。具体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1)自卫行为。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项。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发生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2)自助行为,是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适当约束的行为。,讨论案例:,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钱要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 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 属于侵权,系积极侵害债权 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 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2、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似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 dsp技术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辅警培训公共知识书刊课件
- 建设银行2025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湖南地区
- 农业银行2025合肥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业银行2025舟山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石嘴山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行业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 邮储银行2025张家界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衢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粘膜免疫 2课件
- 电子课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三菱-第三版)》-A04-1724-课题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知识
- 统计业务知识(统计法规)课件
- 实验计划样表
- 三阶魔方入门教程课件
- 艾滋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件-2
- 地质勘察任务书模板
- 全国中心血站上岗证考试题库
- 环境社会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