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_第1页
必修三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_第2页
必修三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_第3页
必修三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_第4页
必修三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5 页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必修 III)试题第 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案卡上,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 B.以无事取天下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天道自然无为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带有浓厚迷信思想。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 B C D3、宋代以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法家、佛教和道教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4、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5、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 B. C. D.6、明末清初思想家中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7、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两位思想家A、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C、都为当时社会所不能相容 D、都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8、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表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又有“柳筋颜骨”行书C、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D、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10、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A、秦汉之前 B、宋元之后 C、明代中叶以后 D、清代11、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在A、战国 B、西汉 C、魏晋 D、隋唐12、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第 2 页 共 5 页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13、下列各项与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关,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女史箴图 “剩山残水” “吴带当风” 八大山人A、 B、 C、 D、14、有这样一幅画,让人看后“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画最有可能是: A 清明上河图 B 松鹰图 C 送子天王图 D 人物龙凤图15、下列有关的叙说,不正确的是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保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 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16、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突出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D、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17、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 B、科举制的确立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C、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D、唐代流行“长短句”18、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C、局限于宫廷范围 D、在宋代广为流行19、不属于“四大奇书”的是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西游记20、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2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22、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 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A.贸易场所 B.娱乐场所 C.学校 D.旅舍23、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2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5、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第 3 页 共 5 页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21 分,第 28 题 15 分,共 50 分。)26、(14 分)读下面史料: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 。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完成下面问题:(1) 上面的文段中共有若干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例如:战国春秋(12 分)(2)如果要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 分)答案:(1)调和 对立, 王道 仁政, 完全一致不完全一致,“性善论” “性恶论 ” , “休养生息” 强化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指出一处得 1 分,指出并改正得 2 分) ;(2)儒家思想的演变(2 分)27、 (21 分)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 、 “和而不流”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 “近者悦,远者来” 。(1)试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6 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6 分)第 4 页 共 5 页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3)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1 分)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文化教育状况这四个角度中选择两个,试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4 分)(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 ;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 ,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4 分)(1)内涵: 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平共处; 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合作发展(6 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孔子:“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6 分)(3)出现”百家争鸣” (1 分)原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文化教育: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4 分,给出其中 2 点就可得满分)(4)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分封制崩溃,生产力发展,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4 分) 28、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年 代 科技发明(件)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 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第 5 页 共 5 页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举出 1 世纪至 13 世纪中国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至少4 项) ,并依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点? (5 分)(2)依据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做出的贡献?(6 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为何在中国发挥了与西方不一样的作用?(4 分)(1)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等(其它回答亦可) ;(4 分)实用性。 (1 分)(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