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资料整体把握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蒋玉萍这是丁肇中先生于 1991年 10月 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课文删节了开头几句话:“我非常荣幸地接受嘹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在这篇演讲辞中,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求学的经验教训,联系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针对我国教育的弊端,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强调要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它进行论述的。首先,作者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认为“四书” 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种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 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得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接着,作者指出, “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正是丁先生不同于一般科学家而位受国人尊敬的人格魅力所在。整体把握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蒋玉萍这是丁肇中先生于 1991年 10月 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课文删节了开头几句话:“我非常荣幸地接受嘹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在这篇演讲辞中,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求学的经验教训,联系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针对我国教育的弊端,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强调要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它进行论述的。首先,作者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认为“四书” 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种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 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得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接着,作者指出, “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正是丁先生不同于一般科学家而位受国人尊敬的人格魅力所在。整体把握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蒋玉萍这是丁肇中先生于 1991年 10月 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课文删节了开头几句话:“我非常荣幸地接受嘹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在这篇演讲辞中,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求学的经验教训,联系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针对我国教育的弊端,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强调要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它进行论述的。首先,作者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认为“四书” 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种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 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得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接着,作者指出, “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就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同市人民医院大便失禁护理考核
- 鄂尔多斯市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资格评审
- 2025年留置导尿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承德市人民医院科室质量管理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老年吞咽功能评估与进食安全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考核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中国蝉花多糖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2025年学校综合楼扩建申请报告
- 谣言止于智者课件
- TSGD0012023年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高清晰版)
- 最全寿生债查询表
- GB/T 32663-2016成型模压铸模订货技术规范
- GB/T 31493-2015数字音视频分析仪技术要求
- ERCP并发症教学讲解课件
- 经贸俄语教案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册测试题
- 工程维修单模板
- 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课件
- 篆刻学ppt精品课件
- 全踝关节镜下可吸收缝合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